2025年4月2日,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卸任,同时辞去的还有蔚来高级副总裁职位,结束了这位跨界精英在汽车行业的首次试水。

艾铁成的离职并非突然,而是一场早有伏笔的履约式告别。而销量承诺成“紧箍咒”。
2024年广州车展,艾铁成高调立下“军令状”——乐道L60(图片|配置|询价)将在2024年12月实现单月交付破万辆,2025年3月冲击2万辆。
然而现实却非常残酷,2024年12月勉强达标后,2025年1-2月交付量断崖式下滑至5912辆、4049辆,3月仅4820辆,季度累计不足1.5万辆,与目标相差近甚远。
蔚来内部认为供应链与产能的致命失误加剧了危机,乐道L60与蔚来高端车型共线生产导致交付周期长达四个月,约10%用户因错过国补政策退单。艾铁成在离职声明中承认:“若去年底能及时交付,今年1-2月趋势会更好”,但错失的窗口期已无法挽回。

艾铁成在离职信中还坦言营销层面存在不足,内部曾因“强制员工购车”政策引发争议,虽然平息了网络舆论解开了误会,却暴露团队执行力和用户沟通的硬伤。这位前迪士尼高管的“欢乐营销”打法,在汽车行业的硬核竞争中显得水土不服。
作为蔚来第二品牌,乐道L60的销量成绩单堪称尴尬。交付量疲软是一直被外界诟病的地方,自2024年10月交付至2025年3月,总销量仅35,542台,月均不足6,000台,远低于新势力头部玩家。
在20-30万元纯电SUV市场竞争惨烈,比亚迪宋PLUS EV、小鹏G6等竞品已形成价格与口碑的双重绞杀,而乐道L60被外界视为“简配版蔚来”,品牌溢价不足。
做为艾铁成的继任者沈斐,是蔚来草创期的核心老将,此次调整释放能源背景的协同野心、管理层“强干预”双重信号。
沈斐曾主导蔚来换电网络建设,建成超3200座换电站。他的上任或推动乐道与蔚来能源体系的深度绑定,例如扩大乐道用户可用的换电站(目前已超1500座),以补能优势对冲品牌弱势。
乐道研发、供应链向李斌汇报,营销向秦力洪汇报,蔚来双巨头直接下场,意图打破部门壁垒,加速资源整合。
乐道产品力真相:是实力派还是伪旗舰?
乐道L60的产品力从上市伊始便备受争议,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参数亮眼,体验存疑折。从此也可以看出蔚来第二品牌定位面临的困境。
L60虽搭载蔚来NT3.0平台,续航达700km+,但用户反馈其智能驾驶系统(如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表现平庸,与特斯拉FSD、华为ADS存在代差。

另外乐道主打“合家欢乐”场景,但实际配置(如后排空间、娱乐系统)与竞品拉不开差距,反而因取消蔚来标志性服务(如免费换电)削弱吸引力。
乐道失利的根源,也绝非简单的产能问题,更大问题在于战略上的失误。蔚来合肥工厂年产能达30万辆,乐道L60并无明显交付延迟,核心矛盾在于订单不足。尤其原始意向订单积累变现之后订单后继乏力。
乐道战略定位模糊或许是更大问题,乐道既想承接蔚来的技术光环,又试图以低价走量,结果两头不讨好。消费者要么选择更便宜的比亚迪,要么加码买“正宗”蔚来。
面对Model Y焕新、智界R7上量、小米YU7虎视眈眈,乐道此时换帅还有什么底牌可以打出?
就目前局势来看,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乐道的破局之路需要三重变革。
产品层面,即将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六座/七座旗舰SUV L90,将依托合肥第三工厂60万辆年产能实现规模效应,并通过差异化设计摆脱“低配蔚来”的标签。
营销“去蔚来化”:弱化“第二品牌”标签,突出乐道独立调性,例如针对家庭场景推出定制化服务(如儿童安全座椅租赁、亲子出行套餐)。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沈斐计划推出“电池租赁+车辆订阅”组合服务,针对家庭用户设计月费制套餐,同时试点跨品牌换电开放以扩大话语权。
价格体系方面,若维持20-30万元区间,需标配高阶智驾或延长换电权益;或下探至15-20万元,以性价比换市场。
写在最后;
艾铁成的离任,是蔚来对销量焦虑的应激反应而沈斐的能源基因+李斌的All in姿态,能否让这个“蔚来之子”真正破茧成蝶。否则,等待它的可能是蔚来财报上又一笔“战略亏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