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有人预测,未来3年,“这些车”或面临淘汰的风险:建议早做准备

    每一次技术的升级,都会带走一批“过时的产品”。

    从功能机被智能手机淘汰,到DVD悄然退出客厅,类似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没人会怀念,但每个人都可能中招。

    而现在,轮到汽车行业了。

    譬如最近就有人预测,未来3年,“这些车型”可能会被时代淘汰。

    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会被淘汰的,不就是那些没人买的冷门车吗?”

    还真不是。

    这一次,危险的不只是边角料。

    甚至不少现在还在热销、看起来风头正劲的车型,也可能悄悄排在“淘汰名单”里。

    比如有的合资品牌,销量依旧坚挺,4S店里人来人往。

    但你要是真去翻翻配置、看看平台,再对比一下现在的新能源竞品,你就会发现:

    它几乎是靠着情怀、习惯和品牌滤镜在硬撑。

    更讽刺的是,很多人买它是为了“保守、安全、开几年不吃亏”。

    可一旦技术落后到某个临界点,保值率、维修成本、乃至使用体验,都会突然变成一场“慢性灾难”。

    这不是吓唬人,而是过去一两年,已经在二手车市场上悄悄上演的剧情。

    那些曾经一车难求的热门车型,如今转手价格连自己都不忍心看。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中大型燃油 suv。

    曾几何时,它们是身份的象征,是“事业有成”的标配,是很多人心目中对“高级感”的第一认知。

    但你现在去看看,曾经30多万、40多万的中大型豪华SUV,二手残值崩得一塌糊涂。

    有些甚至开不到三年,价格就直接腰斩,折合每天亏掉大几百块,肉眼可见地“掉队”。

    为什么会这样?

    很核心的原因就在于:

    大排量+高油耗,早就和如今“理性消费”的主旋律背道而驰了。

    现在的消费者不是没钱,而是越来越不愿意花“冤枉钱”。

    尤其是年轻一代,更看重的是用车成本、智能化程度、驾驶体验,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而贵”的车身和标志。

    你想想,一边是2.0T燃油SUV,百公里油耗十几个;

    一边是新能源车,三电系统丝滑、OTA常更新、还有辅助驾驶,关键还便宜数十万——放在面前,谁不心动?

    更关键的是,现在不少新能源车还能加油,油耗还更低。

    面对这样的产品力反差,传统中大型SUV还能靠什么硬撑?

    品牌光环、情怀滤镜吗?

    说实话,这些也许还能撑一阵子,但在使用体验、成本差距、技术落差面前,迟早会被现实击穿。

    不信你去翻翻今年2月的中大型SUV销量榜:

    销量前十的车型,纯油车就剩下宝马 x5昂途这两款了。

    按照这个趋势来看,你还能坚信自己的观念吗?

    其次,就是那些油改电的车型。

    说白了,这类车就是“把油车的壳子套在电车身上”,看起来是新能源,骨子里却还是那一套老结构。

    电池位置不合理,影响空间;底盘没调校好,开起来别扭;

    更别提续航、能耗和冷暖空调这种用车体验,简直“一言难尽”。

    最尴尬的是,它既没有电车的优势,又放弃了油车的成熟,彻头彻尾成了个“四不像”。

    很多人买的时候冲着新能源指标去,结果开了一年才发现:

    充电慢、续航短、系统卡、没OTA、也没辅助驾驶,除了绿牌,啥都不绿。

    现在再去二手车市场看看,不少油改电,已经成了新能源里的“老年代步车”。

    说到底,这类车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远,它只是用来“蹭一波牌照红利”的临时方案。

    真正想买电车的你,还真得留个心眼。

    最后,就是那些主打“代步刚需”的合资小型车。

    过去大家买它,是为了便宜、省油、好开,通勤买菜一把好手。

    像飞度,巅峰时期一个月能卖8000多台,说它是“代步神车”也不夸张。

    但现在呢?这些优势,早就被电车全面碾压。

    同样10万不到,电车更安静、起步更快、开着更顺,关键是——省得离谱。

    这种情况下,你还买合资小车干嘛呢?

    别跟我说什么续航焦虑——你都城区代步了,还焦虑个啥?


    销量已经说明一切:曾经傲视同级的飞度,如今月销不到600台,直接跌出主流视野。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类车的时代真的过去了。没买的别碰,手里有的也早点处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