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问界M9(图片|配置|询价)新款上市24小时狂揽1.5万订单,72小时大定破2.1万台直接屠榜50万级豪华车销量榜。

但比销量更为炸裂的是,鸿蒙智行宣布:老车主可付费升级激光雷达、智驾系统,甚至座舱配置!
网友惊呼:“车企竟然不背刺老用户了?这波操作,直接革了汽车行业的命!”
问题来了:为什么华为敢开硬件升级先河?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为何“抄不了作业”?
今天咱们扒一扒这场“汽车永生革命”的底层逻辑。
一、硬件升级:从“年抛车”到“终身会员制”
传统车企的套路在于,“新车上市=老车贬值”,用户刚刚提车,便成了“过气车主”。
不过问界M9的硬件升级方案,却将车直接转变为“可更新硬件”这样的科技产物,此中差异,竟然如此显著;并且其在用户体验方面也有着独特之处,给人带来全新感受。
具体操作:

智驾系统:加装3颗192线激光雷达+5颗4D毫米波雷达,智驾能力直追新款;

通讯模块:升级卫星通话+双网双待,无人区也能求救;
座舱体验:激光投影2.0亮度飙升63%,后排秒变IMAX影院;
用户算账:花3万升级硬件,比换新车省30万!这波“技术平权”直接圈粉20万老车主。
二、华为的“作弊器”:全栈自研+模块化架构
友商不是不想跟,而是根本玩不起!华为的杀手锏藏在三个维度:
1、硬件“乐高化”
问界M9从设计之初就预留了激光雷达、通讯模组接口,就像给手机留了SIM卡槽;
反观传统车企,换个车灯都要重做线束,升级?不存在的!
2、软件“鸿蒙底盘”

华为ADS3.3系统能自动识别新硬件,而且OTA能够秒适配。
其实其他车企的“杂牌智驾”,却还在为兼容性的问题而烦恼,甚至有些头秃。
3、成本“恐怖控制”
自研激光雷达成本压到行业1/3,4D毫米波雷达批量采购价打骨折。
友商想升级?光雷达采购价就能买台五菱宏光。
三、友商跟不了?这三个死穴要命!
死穴1、供应链“卡脖子”
激光雷达,用速腾;芯片用英伟达;电池找宁德时代……传统车企呢,就连螺丝钉都得外包出去,想要升级硬件?那可得先给100家供应商去写邮件啦!
死穴2、架构“焊死”
某新势力CEO曾吐槽道:“我们车机升级个芯片,得先把中控台拆开,而且还得重新做散热!”然而问界M9的EE架构却采用了“插拔式设计”,更换硬件就如同给电脑加内存条一样便捷,这样的话确实展现出了两者在这方面的巨大差异。
死穴3、用户信任危机
某品牌曾推付费解锁座椅加热,被骂“吃相难看”。
华为敢收钱升级,是因为用户真信“技术值这个价”。
四、行业地震:车企从此分两类
问界M9这招硬件升级,直接捅破了两层天花板:
1、商业模式
传统车企靠卖车赚钱,华为靠“硬件订阅+软件服务”持续收租。
参考苹果AppStore,车圈“服务费”时代来了。
2、产品逻辑
车从“工业品”渐渐变为“科技品”,用户不再仅仅为“过时的技术”而付费。未来评价车企的标准,并非“推出新车有多迅速”,而是“老车能够焕发新颜能持续多久”。
五、终极拷问:你的车配“永生”吗?
根据《2025中国智能汽车趋势报告》,63%用户愿为硬件升级多花10%车价。但能做到的车企,必须同时具备:
全栈自研能力(华为、特斯拉);
模块化架构(蔚来NT3.0勉强及格);
供应链霸权(问界M9激光雷达自产自装)
所以别怪友商不跟——这根本不是技术战,而是生态位碾压!
结尾:
问界M9这波操作,就像给车圈装了“系统重置键”。
当其他车企还在内卷价格时,华为已经定义了下一个十年规则:车不是用来卖的,而是用来运营的。
互动话题:如果你有50万预算,会选“硬件可升级”的问界M9,还是“保值神车”BBA?评论区Battle!
(文中数据来源:鸿蒙智行官方公告、中汽数研、杰兰路用户调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