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又试了三天的腾势Z9GT,总共开了1000多公里,这一次又有了新的体验,说实话真是一台好车。

自上市以来,腾势团队背负的压力应该是巨大的,因为Z9家族的销量,没有达到有些人的预期。但是Z9家族的表现真的差吗?如果与BBA的56E比,它销量确实不佳,但放在国产高端中大型轿车里,它已经创造了这个级别里国产品牌的新高度,要知道蔚来的ET7月均不过几百辆,有华为加持的享界S9,月销也难过千辆,而Z9家族,3月有1335辆。

言归正传,回到腾势Z9GT。外观方面,咱们就不多聊,上市这么久大家也都比较了解,分享一点就是这次我拿到的是一台白色,也就是“皓月米”的颜色,从实车的效果来讲,我觉得比另外几个颜色如冬日青、月华银,更能衬托出Z9GT它Gran Turismo的气质。

空间方面,这次小长假我们5个人加上行李,刚好满载状态。在乘坐空间上,Z9GT接近5.2米的车长和1.99米的车宽,前后排都有比较宽敞的空间,大家并不会觉得拥挤,再加上后排座椅还带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以及电动腿拖和靠背调节,舒适性完全OK。


另外这次我拿到的是后排不带冷暖冰箱的版本,由于后备箱里没有那个凸出的冰箱机构,它的装载能力和实用性提升了不少,如果说是后排带车载冰箱的版本,这次5个人的行李够呛能装下。所以如果重点考虑实用性的话,后排不带车载冰箱版本会更合适,而且经我实测,前排的冰箱,也基本可以满足5个人的冷热饮需求了。



静态的分享基本就是这些,毕竟Z9GT上市也有一段时间了。重点分享下动态感受,此前的试驾是在城市里,以智驾为主,这次才是真正的全方位体验。

先说个人对Z9GT动态表现一个总的结论吧,就是它的底盘素质,真的可以说是国产高端轿车里数一数二的水准,完全不输海外的豪华品牌。首先第一个就是它的稳定感,这种感觉在高速行驶上非常明显,在经过起伏路面、颠簸路段或者桥面接缝时,整个底盘的厚重感和扎实感非常强,车身几乎不会有多余的晃动。包括隔音方面,Z9GT也比传统同级别的宝马5系、奥迪A6L以及奔驰E级要好上一些,高速120km/h巡航传递进车内的风噪、胎噪微乎其微,车厢静谧性非常棒。

第二个就是它的操控,Z9GT的底盘虽然厚重但是并不笨重,它的操控表现真的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在此前我对Z9GT 93.6km/h的麋鹿测试成绩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这次我相信了。分享两个场景,一个是高速变道超车时,几乎是方向一转,车身立马就跟随过去,没有晃动,没有侧倾,非常的丝滑平稳,只要进行一次变道超车,你就能感受到人车合一的那种感觉;第二个场景就是高速过弯,这次小长假因为是回老家,有20公里限速70km/h的省道并且连续多急弯,每次在经过弯道时我都是压着70km/h的限速通过,连副驾驶和后排都能明显感受到车身几乎没有侧倾产 生,姿态非常稳定。就这两个场景,你只要开着Z9GT去体验一次,你就会发现它底盘的牛逼之处。

能达到这般水准,我认为本身Z9GT它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和高水准的底盘调教功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腾势领先的车身控制技术,比如看家的易三方技术,后轮的双电机可以单独控制每个车轮的转向角度和动力输出,所以在你高速行驶和变道时可以让车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云辇-A车身控制系统和预瞄可以实时且提前调节悬挂的阻尼和软硬,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或者支撑性。

除了底盘,这次感受颇深的还有易三方技术在日常中的实用性,首先是停车,因为我们县城大多数人还生活在老县城区,车位短且窄,好不容易找到个车位,得反复挪好几次还一定能停好,开Z9GT直接就是一头扎进去,然后开启圆规掉头把车尾摆正,省时省力,几天停车我基本都是这么用的。其次因为城区路边基本都画了停车位,基本等于说是双向两车道,平常调个头,像Z9GT这种超过5米的车,基本要来个三把,但是打开易三方里的极致转向后,因为它后轮最大可以双向转动10°,两把就能搞定;包括城区窄道、乡间小路上转弯都变得灵活很多。



而整台车的动态层面,你要说不够完美的地方就是如果你以运动视角去开这台车,你会发现它的动力响应和转向跟你预期有点偏差,虽然它的零百加速只有3.6秒,但即使油门到底也没有预想中那种强烈的推背感,还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迟滞;车身响应很快但是转向少了运动车那种精准电子味也比较浓。不过你以舒适、巡航视角去开这台车的话,那就完全没有问题。

点评:作为腾势品牌的9系旗舰车型,从产品层面,尤其是这次动态表现给我的感受,它已经完全做到了不怵海外豪华品牌的水准,而在豪华舒适和智能科技层面Z9GT还更胜一筹。说实话,Z9GT的销量之困,不怪产品也不怪营销,因为对于高端品牌来讲,决定销量的不止有产品力,还有品牌底蕴,而品牌底蕴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去一步步积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