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终于出手了,对电动汽车电池出台新规定,以后谁家电动汽车电池还敢起火爆炸,就是违反了国家安全要求。
该规定将会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很明确,一旦触发单体热失控后,电池包在两个小时内不可起火爆炸。测点温度大于60度时,要在5分钟之内发出报警信号。报警前后5分钟,无可见烟气进入乘员舱。

很明显,这个安全要求的适用范围极广。不光是针对电池生产企业,其对整车制造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只有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才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长久发展。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我国确实已占据先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越65%,这么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为技术试错提供空间。

但消费者毕竟不是小白鼠,这段时间以来也确实发生了很多新能源汽车自燃导致伤亡的事件,这都在影响着公众的情绪,也在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若情况持续下去,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堪忧。
另外该安全要求还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如果要满足安全规程的要求,那么电池系统成本或将增加15~20%,而这个成本极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第二个是二线电池制造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他们没办法实现向头部企业那样的多层级热失控阻断技术,通过大量防护系统实现不起火的目标。他们的技术水平毕竟有限,以后他们该何去何从,没有人会知道。
第三是虽然我国有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类的,但如松下等外资企业也正在加速固态电池的布局,我国的领先优势其实并不明显。这时候发布如此严格的新规,等于给电池行业套上了紧箍咒,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只能说在生命和发展之间,我们选择了以生命为主的做法,这体现了国家对老百姓生存权的保护。
也希望这次新规能够迅速倒逼电池安全技术升级吧。这次新规的实施日期为明年7月1日,到目前为止还有15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宝贵的窗口期。尤其是二线电池生产企业,可要抓紧时间满足新规要求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