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我和我的龙

    2024-07-04发布于:亚洲龙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2022年十一月,我正式退休。开起了我人生的下半场。已经用了十多年的车好像也该换换了。

    我平时用车就是接老婆孩子上下班上下学,去市场买个菜,纯粹家庭代步,我不想买了车三五年又去换车。就像平时骑的自行车,没啥毛病为啥要来回换呢?所以选车的目标车系很明确,一台要想用很多年的车,肯定是自然吸气的日系车。因为我先后买过两台不同品牌的日系车,每台车都用接近十五年时间。我们的验车政策是十五年车龄,每半年验一次车。一年两捡太麻烦,所以接近十五年就把车换掉。这两台车除了正常保养没给我找过麻烦。还有就是从1988年开始到后来很多年,日立公司和松下,委托我们生产制造非标设备。我们每年为他们生产制造的大大小小各类设备,就是从我当年的那个班组调试老练以后出厂。所以我对日本企业的产品,从技术理念到生产制造,各个环节都有了解。虽然日立和松下不是造车企业,但是日本企业他们对产品设计理念,和各种技术运用的认知大同小异。我非常认同。

    我对车的理解就是纯粹的交通工具,它本身不具有其他属性。 我对车的要求是可靠,省心,好养活,别给我找麻烦,更不希望经常跟修理厂打交道。

    我喜欢汽车,无论哪个品牌出了什么新款,又采用了什么新技术,只要有媒体介绍,我都有兴趣去了解。所以对汽车市场并不陌生。由于在工作单位里的工作性质,经常打交道的就是机械设计,电气电控设计,精加工,各类工艺,水路气路高温冷却,超高真空等等所谓的高端制造。所以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丰田双擎从上市很多年以来,全世界用户可不算少数,似乎媒体还没有报道过,在什么地方丰田双擎出现过大规模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一点难能可贵。另外就是我对丰田双擎这套混动系统,还是以汽油机为主的工作原理非常认同。经过了世界各地很多年实际使用检验过的技术产品,可靠性稳定性还是可以信赖。我就是这个买车思路。

    买车不能只听各种介绍,还应该自己亲自去试乘试驾。去丰田4S店试驾几款双擎,凯美瑞,汉兰达,皇冠陆放和亚洲龙。最终亚洲龙座进去更有感觉,相对的低坐姿跑起来更舒适。然后就是去不同的4S店试驾这款双擎车,因为每个4S店的试驾路线不一样,柏油路面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主要是我不希望短短的一两次试驾就得出结论,那样很容易出现偏差。从座椅的高低,油门踏板的轻重,加速转向准确性,过弯角度大小带来的车身姿态变化,底盘减震器的软硬度的调校等等。不断去感受这款车,最后确定,它就是我要的家用车。买车目标锁定了亚洲龙。

    亚洲龙棕色内饰我只看了一眼,就不在考虑其他。配置高低无所谓,只要棕内饰就行。然后就是北京各个4S店询价,我想要的黑色外观棕内饰尊贵版,哪个4S店都没现车,要买就得订车,每个店的销售都说可能要等两三个月时间才能提车,为了棕内饰我宁可等三个月。

    棕色系对我来说一直具有特别的意义。我从1981年开始健美训练,一练就是十年。直到现在还在健身训练。这种训练对我影响非常大。男子健身大多数都希望拥有小麦的肤色,就是棕色,我对于棕色系带来的质感相当上头。

    我和我的龙

    就为了这个棕内饰。

    我居然学会了手机扣图,我的照片跟龙整合一下。

    最终在交通方便离家近的三元桥丰田4S店,交两千定金,定了一台黑外棕内双擎尊贵。当时他们店里做活动,亚洲龙双擎尊贵版优惠三万,还整个抽奖,随手一抽,抽了个小米平板。没想到的是,等了两个多月以后,十一月份销售通知我订的车到了,说年底店里促销,我定的车能优惠五万提车。我的旧车在他们店里做的置换,置换还是当时谈好的价格另外还有厂家的置换补贴。其实什么都无所谓,我只要能提这款车就行。2023年十一月七号,在我退休整整过去一年的时间,全款带龙回家,还外加个小米平板。等车等了两个多月,结果省了两万。

    带龙回家

    车提回来首先要做的是磨合和漆面养护。北京的冬天风沙大,赶上雨雪天气路上到处都是融雪剂,打蜡是必须的。我们知道所有新车漆面亮度都不错,所以新车打蜡的目的就是以防护为主,车蜡种类很多,什么增光腊,防水腊,抛光腊等等,我选择车蜡就是要持久性好,防水效果好的腊。至于能增加亮度达到展车效果的腊,我觉得北京这种气候,对于新车来说意义不太大。

    车打完防水腊,感觉油亮油亮的。

    二十多年前,我买第一台车开始就自己洗车打蜡,一周左右洗一次车,基本上一个多月就要给车打一次腊,各种主流品牌的腊用过不少。这次我用的某X间牌黑色日本防水腊,驱水效果不错,持久性非常好。

    洗车打蜡,看着心情好。

    新车磨合我一直认为是必须的。因为每一种金属材料,冷态和热态膨胀系数形变是不一样的,发动机冷磨跟热磨还是有不小区别的。所谓汽车磨合期,就是在热态中各个运动部件,做最后的研磨调整配合,使其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是整车出厂以后在行驶过程中,最后一道精细研磨调整的工艺过程。为将来几年或几十年的良好运行打基础。所谓工艺这个词是我们国家这样称呼,工艺在日本叫做技术生产,在欧洲叫做生产技术,说白了就是相同的设计图纸,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去制造,其最终的产品品质天差地别。其实对于磨合来说,没那么复杂。汽车出厂说明书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磨合原则,照着去做就行,并不需要多严格也没那么复杂,差不多就可以。对于新车来说,即便提车出门就去暴力驾驶,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更不要说把车开坏了。但是一台车好不好用,跟能不能用完全两码事。谁不希望自己的车将来好用。所以按照使用说明书去做肯定没错。

    车提回来已经半年多时间,还是有些用车感受。

    亚洲龙双擎尊贵驾驶位的座椅比较舒适,别的座椅没怎么坐过我不能瞎说。方向盘转向比较轻盈,手感不错,没有虚位。新车上手非常容易,整车调校比较舒适,虽然舒适但绝不拖泥带水,过减速带软中带着韧性,回弹比较利索。跟从前老款佳美,公爵那种大船似的来回晃悠的舒适,完全不一样。路感还好,尾部跟随性也不错,底盘略显单薄,油门踏板轻重适中。刹车制动感觉不那么线性,隔音一般,低速行驶发动机介入时噪音比较大,并且声音不好听。行驶中只要不是用节能模式,油门随踩随有比较跟脚,动力响应不错。动力输出流畅,油电混动切换一瞬间,还是能感觉到。节能模式确实节能,确实能跑出非常低的油耗,只是在起步加速时反应没有那么灵敏,很像股票K线图里的移动平均线,多少有点滞后。我觉得节能模式很适合磨合期使用。

    运动模式我喜欢,有激情充满了力量感,无论是起步加速还是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很活跃,油门灵敏,动力输出直接。每当深踩油门起步一瞬间,发动机声音暴躁油电同时发力,仪表盘指针瞬间直冲三点多的方向。那一瞬间似乎不再是穿着西装革履四平八稳。好像也会双手插兜戴墨镜。每当发动机在大动力请求,迅速拉高转数时,那种咆哮声会营造个小小的澎湃氛围,还是有那么点要狂奔的感觉。但实际上油门到底也不会瞬间起飞,毕竟是一款纯粹的舒适家用车。跟操控这俩字也不太沾边。对于家庭用车来说,动力储备足够了。

    我和龙面朝大海。

    使用正常模式驾驶时,跟普通燃油车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发动机一会介入一会停机还是能感知到。亚洲龙车身尺寸接近五米,按理说驾驶起来应该有那么点大车的感觉才对,但是我使用了半年多时间,总感觉是开着一台A级车。这款车除了好开,低油耗以外,找不出特别明显的缺点。油耗是真的低,我在磨合期的时候一直使用节能模式,磨合里程跨越了冬季和春季跑了六千多公里。表显油耗基本在3.5到4.5区间,最低到过3.2,大多数都在4升左右徘徊,想跑出低于3.5的油耗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磨合期是特殊时期,这种低油耗没啥特别意义。我是专门为了磨合而去磨合。磨合时,刻意的控制油门和车速,在市区环路堵车,尽量提前预判滑行代替刹车,前300公里限制在一定的速度区间,300到1000公里只是适当提高车速区间,不急加速急减速,每次去磨合的里程最少在35公里以上。很多条件限制的驾驶方式,跟平时正常用车还是有挺大区别。出了磨合期正常行驶的龙,开空调油耗百公里大部分时间保持在4.2至5.5升之间,龙的动力,油耗和行驶表现非常不错。如果在相同的气候,相同的城市内路况行驶,纯燃油车的油耗跟龙双擎消耗的燃油比较,确实不能比。没有可比性。

    记得新车磨合到了四千多公里的时候,发动机声音声音好听了不少,高频比较脆的声音降低了很多,六千多公里以后发动机启动运行已经感觉比较润,顺滑流畅了很多。跑了几次高速,速度跑到130,很稳比较扎实,当时没有明显感觉速度有多快,但是表显已经超速了。这款发动机在车速90到130,运行时声音非常好听,跟传统的燃油车的声音没啥区别,好像跑高速才是它最合适的工作状态。车道保持偏离预警,自适应巡航在高速路上很好用,只是这些功能使用起来我不太适应,这种开车手扶方向盘无所事事的傻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好像开车就应该踩个油门换个档或是干点啥,似乎只有扒拉个啥玩意或某种形式的操作才叫开车。

    龙的前后倒车雷达探测车身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从报警提示开始,感觉也就是半米多一点的距离,稍微不注意或快一点点都有可能碰上。

    网络上很多说走走停停越堵车双擎车越省油,这个说法不对,所有车辆的电机,内燃机在起步的时候,能量消耗都会增大,推动一顿多的重物从静止到移动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是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丰田双擎也不例外。只是相对传统燃油车来说,消耗的燃油确实低很多。仅此而已。

    做完了首保,总要体会一下龙到底能跑成啥样,周日凌晨开车上路,路上几乎没啥车,车速接近七十公里,踩油门快速转向并线,感觉车身姿态还好,结果ESP介入了把车往回拽。当时气温大概二十度胎压2.4,干燥的柏油路面,轮胎没有侧滑。反复试了几次加速向左或向右或来回快速并线,每次ESP都是直接介入干预,感觉是在一定的速度下,侧倾角度大小决定了ESP是否介入。好像并不完全是轮胎即将发生侧滑,快要失去抓地力它介入干预。当时车身姿态侧倾角度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两侧轮胎都在有效的抓地,到底是不是有什么其他设定还是软件有啥算法我没搞懂,不过从安全驾驶的角度来说,还是对的。我在单位里做产品最后的调校时,对于传动机构和高低温控制有可能过冲,也会做好必要的提前量,早一点干预,先进行一定的控制还是有必要的。

    龙的碰撞预警挺灵敏,我的驾驶习惯不好,跟车超车并线总是离前车比较近,龙总是给我红牌警告,红色警灯闪烁伴随着滴滴蜂鸣器提醒。但还没出现过制动干预。没出现过主动刹车,说明我的驾驶还没那么糟糕。龙跟我真不客气直接掏红牌,是不是应该先给个黄牌?我正改这毛病。

    我的龙轮毂款式我喜欢,有立体感,大小尺寸跟整车比较协调。装车胎是韩国品牌轮胎。很多年以前韩国轮胎质量出过问题。我对他们的品牌轮胎印象很不好,可是这款胎跑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没那么差,各方面好像还都可以。路面不同噪音大小也会随之变化,大多数品牌的新胎开始都还好,不知道一两年以后是啥情况。不过我对韩国轮胎以前糟糕的印象开始转变了。

    从外观上看,龙头比较大气,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大嘴旁边,应该给它整个龙须更好,用304不锈钢做抛光处理,纯手工制作,在龙头左右前铲增加两道须,不仅是装饰,它还可以防止地面上的树枝对前铲的剐蹭。

    0.1毫米厚304拉丝不锈钢像A4纸一样薄,重量非常轻。200毫米宽两米长售价不到20元,普通剪刀就可以裁剪。我买了四米。春节在家做手工。

    买了4米0.1厚200毫米宽304拉丝不锈钢,在家自己做手工把龙的外观装饰一下。

    打完腊车漆反光效果像镜子一样。龙须上车,整体看效果还行。

    整体看效果还可以。

    前铲龙须和侧裙亮条在相同的高度,前后一条线整体感可以。

    龙的尾部整体造型立体感比较强,但是我总感觉有点暗,增加一点明亮饰条也许更好,用不锈钢手工制作上下两件饰条,车标下方月牙型饰条做了抛光处理,十二毫米宽的饰条,跟车尾后部整体看起来比较协调。装车以后尾部亮度提升了不少。

    开始没注意车标是安装在一个凸起的小平台上,幸亏纸一样薄的不锈钢容易适当弯曲造型。

    整体看效果还行。简单抛光处理亮度也还好。如果做镜面处理,我买的不锈钢材料平整度缺陷就会突出出来。

    车身侧面脚踏下面的侧裙边,丰田设计师从前到后由深到浅把直角切出一个斜面。我觉得这一刀切的漂亮,漂亮的设计就要把它突出一下。我看到网上有售卖的相关饰条,差不多都是分体的,我要做一个整体饰条。一米六多的饰条,长度确实有点太长,制作起来还挺困难,关键是在家里制作,工具只有普通剪刀,裁纸刀,还没有足够长的尺子,最后找了一个装修时剩下的,长度一米五的踢脚线瓷砖当做尺子。

    当时买0.1毫米厚的不锈钢材料就是能在家里普通剪刀都能裁剪。手工做件相对容易。

    划线,下料。

    做好以后两侧翻边看着像那么回事。

    纸一样薄的不锈钢件,做好形状以后,两侧必须翻3至5度的边,才能真正成型。

    手工做两件,一致性还可以。

    装车以后的效果不错,

    车身侧面整体亮度还提升了。

    我经常在不同光线下观察龙,我发现龙的尾部保险杠下方,左右两个角造型设计真的好,大爱。从侧面看我看到了什么呢?

    水面上的天鹅来自网络截图。

    天鹅舞动翅膀飞行的姿态,我用铜版纸一比一比例打版,形状出来以后真的很像。

    做成镂空的是不是更好?

    网络截图。我很丑但我喜欢美好的事物。

    我要把它做出来装到我的车上,

    这是第一版

    然后是第二版直接上304不锈钢。

    最终是这个样子

    要把我的龙整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龙的座椅棕色有质感。我满世界的到处找,也没找到相同颜色的皮革,只找到颜色差不多的脚垫,


    朦胧美的大屏。

    我对车里这大屏和全景天窗一直没啥感觉,有没有都无所谓主要是不喜欢这些。大屏的响应速度不快。慢的有点像我这个年龄。如果需要导航,我更喜欢用手机,装个手机支架就挺好,用起来也方便。真不知道大屏能干嘛,还是个触摸屏。我喜欢物理按键,能盲操省心更简单。新车买回来第一次进小区停车,倒车进车位,本来是看后视镜,瞥了一眼大屏整出的倒车影像,吓到我了,当时感觉自己眼睛一定出了大问题,不仅仅是老花眼,肯定又患上严重的白内障。看这大屏里模糊的景象,当时心想明天一定去同仁医院挂专家号。真是应了那句话,前途一片光明,我却找不到出路。可每次坐进车里,这大屏没有通电点亮时,我的手印却清清楚楚印在上面,指纹上有几条奥运会田径跑道,看的真真切切。

    天窗一次没用过,怎么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还不太会。

    新车买回来都担心甲醛问题,我买了些二氧化钛粉,很便宜,用水稀释以后喷到遮阳挡上,自己做光触媒,因为市售去甲醛所谓光触媒就是二氧化钛溶液。

    遮阳挡受光面积已经足够大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什么液体最好不要整到仪表台等车内黑色部件上,不好清理。

    每一款车都不是完美的,每个车主在用车时都有自己的感受,使用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有些地方需要适当改善,我也不例外。

    重点来了,我一直认为亚洲龙双擎的隔音是美中不足的一个重点。发动机声音完全是直线传播进驾驶舱,我打开引擎盖看看防火墙,防火墙前面有一大块隔音隔热挡板,所用的材料跟引擎盖上的材料好像是一样的。厚度也还可以,按理说应该有一定的隔音作用,我伸手往这块隔音棉顶端,我看不到的地方摸了一下,想知道隔音棉铺到了什么位置。这一模好像找到了问题所在。亚洲龙两个前减震塔顶之间的稳定杆后面,就是一层铁皮,没有任何隔音措施,铁皮后面就是U型槽,U型槽是个大空腔,直通驾驶舱,这就能解释了发动机声音为什么能直接进驾驶舱。找到了原因就要有个解决方案,原车的东西能不动最好不动。拆雨刮器在U型槽里做隔音,网络上有不少这样做的。我不认为那是最佳方案,我认为要在引擎室里防火墙一测做文章,不拆任何东西,而是做一些必要的遮挡,也就是做隔离,遮挡方式距离发动机越近效率就越高。

    粘贴隔音棉之前没有照片。这是粘贴以后里面的样子

    买了几平米10毫米和15毫米厚,带背胶的防火保温棉作为隔音材料,先把两层15毫米厚保温棉相互粘接,变成大概30毫米厚的棉,遮挡在防火墙前面加强隔音。

    各种厚度规格的防火保温棉,重量非常轻并且柔软。非常好的隔音材料。

    防火墙上部做一层加强隔音。先用铜版纸打版,然后1比1制作保温棉形状,正好能靠在防火墙一测。

    最后用10毫米厚保温棉又包了一层,最终完成就是这样子。

    用15毫米厚带背胶的保温棉,把稳定杆和稳定杆后面一点点暴露的铁皮,全都包裹起来,就像关闭窗户。稳定杆上方还有个V型遮挡部件,这个V型槽里也粘贴了保温棉,制作完成以后进行路试,发动机噪音被有效抑制。用了两个多月效果满意。

    既然开始动手做隔音,还剩下些保温棉材料,索性又买了些止震板,外加一张20毫米聚氨酯棉。纯粹是因为材料剩下了没事闲的。因为主要噪音来源已经被抑制。其他地方做隔音吸音就是常规操作,真的意义不大。

    聚酯纤维棉作用是吸音。

    丁基橡胶止震板,材料很重,能少贴尽量少贴。增加车重不是什么好事。


    轮胎坑粘贴几条止震板,然后贴保温棉。贴完后路试,尾部增加了厚重感。

    引擎盖里贴几块止震板和隔音棉,空腔里填充聚氨酯棉。当时没有拍照片,没啥意义。

    拆几个卡子粘贴隔音棉,动动手的事。

    提车时4S店送的后备箱垫背面,粘贴了一层10毫米厚的隔音棉。

    后备箱垫背面粘贴防火保温棉看上去还挺协调。

    左前轮弧里也做了隔音,先贴几小条止震板条,再贴保温棉用作隔音,轮弧空腔里填充聚氨酯棉和聚酯纤维棉作为吸音。如果想降低两前轮胎噪。在轮弧里整一大堆止震板,隔音吸音全部塞满了也意义不大。因为轮胎轮毂很大一部分,是窝在轮弧这个大空腔里。我们不太可能把这个大空腔内部,全部有效的包裹起来。实际上轮胎的噪音并不仅仅是直线传播,而很大一部分噪音是通过铁皮从侧面传进引擎室,跟发动机噪音混杂一起传进驾驶舱,还有就是胎噪通过地面的反射从底盘传进驾驶舱。所以说解决胎噪最好的方法就是换静音胎。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很多人做前轮隔音效果不佳的原因。

    顺带说一句,外面很多在做隔音的时候,把所谓的白棉铺在底盘上作为隔音材料使用,这是不对的。

    市售这种挺流行的白棉,里面的材料就是聚酯纤维,一般应用在车身侧面和车顶,它在蓬松的状态才会起到吸音的作用。

    这种所谓的白棉里面就是聚酯纤维,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细小的纤维,使进入的噪声产生迷路现象,从而达到吸音的效果。我们把它铺在底盘上,这种棉会被压扁,从而失去吸音效果。它跟羽绒服的原理是一样的,羽绒服蓬松的状态才有保温保暖效果。羽绒服被压扁也会失去保温效果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原理应该不难理解。

    网上看到有款锁车自动升窗器,买了一个,好像是30多元,装在OBD口上挺实用。

    我把解锁鸣笛关了,有点吵。

    每次打开后备箱都会看到后风挡与后备箱之间落满了树叶灰尘,在网上整了一根带背胶的O型橡胶密封条,整个把后备箱盖一圈都做了个简单的密封,效果不错看着干净了不少,

    贴在后风挡下沿,后备箱关上,效果不错。

    龙的后风挡整块玻璃上沿与车顶,左右与C柱之间缝隙太大了,网上买了一根7字形橡胶条,擦干净贴上双面胶带,沿着后风挡左右上边粘贴,做完了看着规整了很多,顺眼了。

    每个门下边,迎宾踏板,切几条不锈钢翻个边,做防踩踏。

    鸵鸟毛掸子是十几年前,买上一台车时候买的。这个掸子很好用,对车漆非常友好,比传统的棉线类的油掸子强太多了。

    上一台车唯一留下的就是这把鸵鸟毛掸子。

    没想到手机码字磨叽磨叽怎么字数和图片就到上限了,这岁数就是话多。说了些我用车和折腾的方方面面。也许能给龙友提供一些参考。希望广大的车友用车生活愉快。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