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背景🎑:
刚好参加了一个线下活动,获得了领克z10的三天使用权,要知道,在北京能免费开车,还是很爽的,不用担心牌照问题,并且纯电车的使用成本极低,深度体验了下这款领克纯电轿车。期间不仅去了趟天安门,还去了趟鸟巢、水立方,带着家人出行,轿车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安全、可靠。
购车预算💸:
我拿到的车是领克Z10 2024款 95kWh 702km四驱智驾Ultra ,官方指导价29.98万,零百加速3.5s,跟小米su7 Max价格不相上下,但是据我所知,真的要买这个配置的话,价格还会有惊喜,把他称为年轻人的第一辆纯电轿车,还是有些说法的。但是如果我买的话,我肯定用不到性能这么高的配置,可能会选择领克Z10 2024款 95kWh 806km后驱智驾Max版,毕竟这个官方报价25.58万,续航还高了很多,我觉得纯电轿车,续航为王,3.5s的零百加速,在北京开车实在是用不到,并且max版本零百加速5.9s,对于常用车来说,足够用,省出4万多块钱不香吗?
外观🏠:

关车下电会有个灯语变化

地下车库侧面图

地库背面展示
领克z10的外观还是符合家族风格的,但是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没有以前那种青蛙感觉了,更多了一些进攻性和流线型,简单来说就是更加顺眼了,我觉得多少参考了一些极氪的设计风格,但是不管有没有参考,z10这次的外观设计都是颜值在线,就拿我这次的黑色来看,加上大红的四活塞卡钳,运动属性拉满。
不过有一点我不太喜欢,就是这个车门关门声音,是那种“咣”的一声, 我感觉有点轻浮,不够厚重,可能也跟这个车的年轻定位有关。不过这个配置自带电吸门,其实没必要用力关门,所以这点问题是可以接受的,电吸门对老人和孩子特别友好,尤其是减少了很多关门不严的问题。

地上侧面图

带孩子出去玩,下电电动尾翼自动折叠

下电状态尾翼自动收起

z10充电中

四活塞卡钳
内饰👕:

前排内饰

后排内饰
内饰方面,我体验的这款车才用的是nappa真皮座椅,我觉得这已经是国产车的标配了,也确实nappa真皮座椅的体验是非常到位的,支撑性和柔软性都很舒服,没有槽点,并且前排座椅的侧面支撑很到位,这样的好处就是在激烈驾驶状态下,超车或者拐弯都能很好的保证乘坐人的姿态,进而减少驾驶员对方向盘的影响。

再一个让我很满意的就是这个扶手箱的大小,这个长度和深度真的很能装东西,各种零碎小东西都可以放进去,非常方便。再往前就是杯架和充电区域,整体看上去很工整,这让我开车的时候,右胳膊刚好可以搭在扶手箱附近,这个座椅和扶手箱的高度差设计的恰到好处,至少比我问界M7设计的合理很多。

主驾车门控制按钮,可以直接开关车门童锁
这个主驾车门的控制区设计的可圈可点,尤其是这个童锁设置,可以电控锁住其他车门,相较于问界M7,这个功能方便很多,问界M7要想打开其他门的童锁,必须手动在每个车门的位置拧一下才可以,当然,这样的好处就是每个门可以单独设置童锁,缺点就是很麻烦,需要打开门设置。在这方面,我其实更倾向于电控开关童锁,毕竟我的实际的用车场景就是开车过程中可能会有打开童锁的时候。

物理解锁车辆按钮
再就是这个物理解锁车的开关,对于电控开门的汽车来说很有必要,尤其是遇到全车断电的情况下,物理开门可以救命,这些小细节做的比较到位。


开启哨兵模式需要插入U盘

这是打开后的高度
但是槽点也是有的:要想开启哨兵模式或者行车记录仪,必须有外接U盘,这些都没问题,但是这个U盘的角度很有问题,稍微长点的U盘就有可能会影响扶手箱的开关,我觉得这个设计很反人类,要么把插口方向换一换,要么插口放在其他位置比较合理。
电耗🔋:
能耗控制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够用,平均电耗在19kWh/100km,主要还是看你驾驶习惯和行驶速度,我其实不止一次说过,电驱车的电耗对速度特别敏感,速度稍微起来之后,电耗就会很夸张,再就是你喜欢特然加减速的话,电耗平均下来也会很高,当电机在高扭矩状态下做工的时候,峰值电耗是很大的,我这个图里也能看出来,有几次我想试试加速度,它的瞬间电耗能到60kWh/100km,所以,这个参数虽然是个客观参数,但是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在这里也只是展示我的开的具体参数,各位看官自己可以做个参考。

近100公里的动态数据
下面是我在快充桩上的充电参数,我当时突然有事,所以充电时间很短,我觉得充电功率、电池温度、电压还是电流数据都还算正常,当时室外温度10来度左右,也可以做个参考。



驾乘体验💺:
z10的车长达到了5028mm,轴距也超过了3m,以我165cm的身高作为参考,我驾驶位调整舒服之后,再坐到后排,腿部空间能有2拳左右,但是也是因为轿车,后排的头顶高度,如果坐直了的话,还有一拳的高度,我觉得作为轿车已经够用了。


驾驶感受🚗:
我驾驶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底盘真稳,这个版本是带双腔空气悬架的,如果设置为动力+模式的话,它自动会降低整个车的高度,应该是降到行驶状态的最低档位,这个时候,一脚电门下去,整个车的加速很快,我有很明显的尿失禁感觉,真就是人在前面飞,魂在后面追,并且起步翘头抑制的很好,刹车也很线性,并且激烈驾驶状态下,变道的横向抑制做的也很出色,再就是方向盘指向性很棒,一直都是转哪走哪,不需要多余的操作,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不同驾驶模式下,油门和刹车的线性感受是不同的,主要提现在前段,比如车速很快的情况下,如果需要急刹,它会让你的刹车感觉刚开始的时候比较硬,给你足够的反馈,饭后你再往下踩的过程中,逐渐提供相应的制动效果,这种刹车感觉很棒。平时的话,我从运动+模式调整为舒适模式,你会真切的感受到整车上移了一部分,虽然很微弱,但是这种感觉很神奇,在舒适模式下,能明显感受到悬架变软了,路感不会那么明显,但是相应的,会稍微有一点坐船的感觉,但是毕竟是轿车,在纵向起伏抑制上做的还是很优秀的。

路过天安门的时候,孩子看的很入神
噪音方面的话,虽然我拿手机测出来的平均分贝在75左右,但是其实耳朵听到的要比这个安静一些,毕竟它在隔音方面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车的电机的啸叫声是偏大的,尤其是当你打开车窗,慢速跟车走的时候,你明显能听到电机的啸叫声,但是当你关上车窗后,声音会小很多,倒是可以忽略不计。

用自己手机测了一下路上的噪音
智驾体验💡:
智驾体验是我感觉最糟糕的一个模块,可以说跟智能关系不大。90%就是单纯的L2级别的辅助驾驶,无论是它的LCC还是ACC,都只是单车道行驶,无法根据导航路况进行自主的变道和超车操作,LCC状态下,可以实现自动跟车加减速,打转向灯自动变道,但是仅限于此,我体验的过程中,车道保持和车道居中都表现的差强人意,ACC的表现更是比较尴尬,一句话总结就是只能释放你的右脚,再无其他作用,它只能帮你加减速,其他的一概不管,这让我习惯了华为质驾的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当你靠右停车的过程中,它无法识别出路边有马路牙子而自动打开360影像,哪怕是只打开右边影像也好,因为这个车车头较长,靠右停车很容易摩擦到右前方的轮毂,再一个就是它的玻璃折射率大概率是有问题的,感觉好像是不同部位的玻璃厚度不一样,当你关注AR-HUD的过程中,头部稍微偏转或者身体有晃动,你就会有很严重的眩晕感,好像HUD的成像会扭曲变形,这个问题和当年领克08的玻璃问题如出一辙,不知道官方要不要重视一下,再就是这个HUD的显示车道信息的时机有问题:当我直行遇到红绿灯的时候,这个车道信息有时候不会体现显示出来,在很拥挤的车道是需要考虑是否要提前变道的,但是这个不显示的话,驾驶员靠经验很难判断自己是否要变道。

这个信息有时候不会提前显示
再就是这个后视镜,我觉得不太有诚意,z10后面是个溜背造型,从车里看上去可视角度很小,再从后视镜往后看,基本上看不太行后面的车况,如果后视镜能改成选装上流媒体后视镜,就好很多了。

这个状态下,后视镜的可视角度很有限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在智能化方面,还是有些优点的,比如侧后方来车,图中会有提示,后视镜也会亮灯,并且伴有提示音,但是以鸿蒙智行的智能化标准来说,这些都只能是基本操作。

侧后方来车会提示并伴有提示音
总结:
这辆车优缺点其实都很明显,优点就是机械素质过硬,动力想当强悍,乘坐较为舒适,缺点就是智能化欠缺,细节仍需打磨。但是我认为既然这辆车的定位是年轻人的第一辆纯电轿车,主打的就应该是操控,是速度,是激情,主要考验的是驾驶人的驾驶感受,至于智能化方面,其实弱一些、糙一些倒还可以理解接受。不知各位看官有何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