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4月提的车,21款宋plus dmi 110km旗舰plus版本。
一、总里程开销:
其实我之前也写过关于宋plus的体验文章,开销也算的比较清楚。两年开了差不多35000公里,hev里程17000左右,ev里程18000公里左右,基本上算是对半开。hev里程80%都是跑高速,单程1100公里的高速已经跑过6-7个来回了,通常都是5人满载+一后备箱行李。到目前为止在出行路上,车子还没出过任何问题。

因为提车以来每笔开销都记录下来了,所以一统计两年总加油10200块钱,总充电2300块钱,每公里能耗算下来就是0.35元。比app统计的0.3元每公里贵了5分钱,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

对我而言 0.35 元一公里其实已经足够省了,毕竟我一半的路程都在用油跑,而且还是插混最不省油的高速场景。但是之前还有人在我文章下面吐槽和他凯美瑞油耗差不多,三毛多一公里是工业垃圾…真的让人有点蚌不住。且不说你有没有算过你凯美瑞的总真实油耗,只是拿着一张 app 截图的短途油耗来说事。我开 80 速度,匀速行驶,宋 plus 也能开到 2.8 升的油耗呢,我可能把这个当常态,说自己油耗 2 毛一公里吗?更别说用纯电模式开百公里 13 个电,家充不过 5 毛钱一度,难道我还要吹嘘每公里能耗 6 分钱?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车了,真没必要强行类比。更何况宋 plus 接近 4.8 米车长,1.8 吨车重,对比的都是星越 l,本田 crv,奥迪 q5 这样的 suv,他们油耗哪一个不是轻松百公里 8-10 个,每公里 6-8毛钱?拿轿车来对比宋 plus,胜负已在不言中。

哗众取宠的言论

轿车对比 suv
言归正传,继续点评我的大灰灰,挑大家可能最想了解的内饰,功能配置,续航,动态行驶和一些其他槽点来分享一下。
二、外观内饰用料:
这款宋 plus dmi 虽然是 23 年才提车的,但是整体内饰其实是继承自 20 年的燃油版宋 plus 。当年看起来当然还算是好看,但是在 2025 年对比其它新能源车企或者比亚迪最新的内饰设计,那已经是远远落伍了。整体内饰风格不太简约,双拼色座椅和跳色的缝线现在看来有点土气。赶风潮的一体式运动座椅在实际体验中很遮挡后排视野,而且不能调整头枕位置,并不是很人性化。而中间扶手台的手机位置更是鸡肋,不但只能放一部手机,而且出风口太靠下和换挡把手夹击之下只留出一个狭小的口子,每次取放手机必定磕碰,很不方便。当然,最新的比亚迪的内饰已经有了很大的升级改变,变得很不错了。而换挡把手甚至要全面升级怀档,我们老车主也只能流下一滴时代的眼泪了。

狭窄鸡肋的无线充电

新款宋 l ev 的内饰已经很好看了
当然宋 plus 的外观内饰也不是全无优点,至少它的龙颜大嘴外观从 21 年刚出来就征服了我,到现在我仍然认为它是比亚迪最好看的 suv 外观。而内饰大面积的软包乘坐体验也是不错,皮质包裹清理起来也很方便,即使擦湿了开个高温消毒也很快就能除湿去异味。
其他包括镀锌钢板,标配眼镜盒,变道补光灯这些也都是很实用的配置。纯平的后排地板,和超大的后排空间也是很受家人的好评。除此之外用料要吐槽的就是 21 款 底盘后悬挂还是筷子悬架,转弯的侧向支撑力不足,有点拉跨。而漆面也不是很厚,两年下来大量的高速路程已经在车身上留下了很多石子痕迹。

帅气龙颜
三、功能配置:
其实刚买车时,大灰灰毕竟算是高配,功能配置也还算丰富。全套 l2 辅助驾驶,720 度全景影像,前排通风加热电动座椅,超大的两段式天窗。但是和现在加量不加价的新车比起来那就真的没得比了。标配天神之眼 c 的高速智驾,不用转接头充电速度翻了两倍的快充口,hud 显示,160 公里续航…每一个新增的功能配置都是往我心头扎刀。
但是开车开久了,除了导航和音乐真就没啥会在意的。再加一个座椅通风,这玩意夏天是真的好用。然后就是把原装的 12.8 吋的中控显示屏换了 15.6 吋的,大点的屏幕看着更和谐。

四、续航:
我这款宋 plus 标称纯电续航 110 公里,纯油续航 1100 公里,号称综合续航 1200 公里。按我的使用经验,广东 3 月到 11 月份天气温暖纯电续航 100% 开到 25% 自动启动发动机可以开到 110+公里。冬天纯电续航掉到 25%左右就只能开 80公里了。
而在湖北老家,零下 5-7 度左右的春节时期,全程开暖风加座椅加热,纯电续航会尿崩到 60 公里左右。不过好在老家有免费送的家充桩,郁闷归郁闷但也没啥大碍,反正选插混车不就是为了这种时候用油嘛。
纯油跑高速以我的经验,1100 公里单程高速压着 120 公里时速跑,强制保电 50% 的情况下一箱油最多跑 800 公里。半箱油出发回家,最多加一次油,大概 50 升左右就能安稳到家还剩 2-300 的续航。 而纯油城市里程,我就真的没计算过了。用不完,根本用不完…晚上出去吃饭顺路充个电又够我跑一周了。

一箱油 400 不到
五、动态驾驶:
宋 plus作为我人生的第一辆车,在此之前我只体验过驾校的手动挡老大众,我姐夫的老款东风 suv。那真的脚踩油门到一半都不带动的,肉的很。后来买车前租了辆五菱 mini,小剁椒鱼头灵活的很,电车前 50 公里提速也快,是真的还挺好开。但是车子续航也就 100 公里,还只有慢充,去哪儿都要计划好。而且车子轻,姿态又高,速度上了 80 就飘的要命。
而宋 plus 虽然连人带车快两吨,但是电机加速非常平滑,油门也很灵敏,红绿灯起步经常已经到了下个路口,之前身边的车才刚过斑马线。
零百加速官方标的是 7.8 秒,差不多相当于油车 2.0t 的水平,我自己体验开运动模式上高速是挺有劲的,提速很快,超车不会拖泥带水。但是上了 140 之后发动机噪音会有点大了,后段提速也变得有点吃力。这点是比不了高功率的发动机的。毕竟主体只是 1.5 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电机能弥补前端加速,但是在高海拔或者 150 以上的高速就没那么强劲了。

此外,后悬挂的筷子悬架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城市道路没啥问题,悬架调试的很舒适,过井盖或者减速带不会邦邦硬。但是连续坑洼路面或者带一定倾斜的路面就很难受,悬挂滤震不行,车身会连续摇晃,有失衡感,俗称开船。
高速过匝道也是一样的问题,悬架拉不住,只能老老实实降速通过。运动座椅的包裹性其实还行,但是高速转弯侧倾比较严重,开快了还是会有要被甩出去的感觉。
六、槽点汇总:
1.无线充电位太鸡肋
2.悬挂比较拉跨,高速过弯信心不足
3.配置升级换代太快,老车主背刺麻了
4.后排空间太大,牺牲了后备箱空间
5.漆面比较薄,高速石子打了不少小坑
6.最大最大的槽点,电池太小,虽然现在出了 160 公里纯电续航的版本,但是对我们用惯了纯电模式的车主来说,100 来公里实在不够用。对比 ev 的驾驶感觉,静谧性和经济性,燃油模式实在是高速不想续航焦虑的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下一次换车,大概就是更换纯电车了。再不然也至少是 300 公里纯电续航的混动才行。
总结,宋 plus 依然保持着我对它最初的评价,一台定位城市家用,好开,好省,好看的年轻人的第一辆买菜车。它满足不了你排水渠过弯,跑山路,下赛道的躁动灵魂。但是一家出行,用车经济性拉满,不错的动力,没有续航焦虑,足够好看,就已经够了。
确实,偶尔会后悔,后悔不应该买太早,直接上新款,又便宜又升级,超值。偶尔又会释然,车子更新换代越快,给我们的选择越多,下一次换车的时候,背刺的就是现在的新车主了。
@请圈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