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o4665:第一次来懂车帝发表提车作业,各位车友相互探讨一下。 车是今天5月中提的,跑了有两个月了,目前2300公里吧,简单聊聊用车感受。 目前家庭配置一家三口,选车的方向也是纯家用需求,之前的宝马5系已经开了9年,也该到换车的时候了,能力有限,只能继续要50万价位的车里徘徊,原本定的目标是路虎卫士90,或者卫士130,考虑到做人不能太自私,还是让老婆孩子坐着舒服点,就选一台MPV吧。 选世纪时几乎没有做任何的横向对比。首先在我的认知内,电车第一个被排除,本人比较懒,不喜欢充电,家里的小电驴买了一年跑了300公里,为数不多的充电都让我有点烦了。二者我感觉还是喜欢有发动机的感觉,可能我比较老古董吧,认知有限,觉得有发动机的才叫车。买车过程一气呵成,在市内聊了两家就把价格确定了。 第一箱油98加满713元,第一箱油,纯市区,第二次加油算了一下油耗,1.469元每公里,这个油耗应该过了(磨合期)应该会落下来吧。现在两千多公里了,也没去算油耗了,懒得算,没油就加呗。 1、四月底生产的车,5月中提的,新车异味严重,闻着头疼的那种,淘了20包炭包,每天开着天窗侧窗散味,半个月味消了80%吧。 2、提速略肉,往好的说是符合MPV调性,毕竟开惯了小车(家里还有台2.0T的MINI小钢炮),那真的一有机会就地板油。但开世纪时,给人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完全没有急加速的欲望,别人加塞我也很愿意,真的一台车的调性能让人有如此改变也是很神奇,或许是我适应力强吧.......(网上有个公式,马力除以车重,结果是100左右的属于中规中矩够用,70-80属于肉,120以上有强烈推背感)。世纪就是237马力÷2868总质量=0.0826。属于肉。实际感受下来就是起步肉,80以上会比较有劲。 3、右后脚踢开尾门,试了好多次感应不到。 4、高速感官,经过几次长途驾驶,世纪给我的体验真的值得打高分,高分点在于它的底盘调教,确实做到了“稳”和“静”的驾乘体验。“稳”是基于它的自重及底盘反馈,悬挂适度,不软不硬。怎么说呢,就是在坦克上加了一张软床垫(可能有点夸张了),但真的就是这种感觉,很贴地面,不抛不跳。再者就是“静”,有双层玻璃的加持,没有宣传的“图书馆静音效果”但也算是上乘水平了。因为老板有埃尔法和奔驰S480,我都试乘试驾过长途,世纪完全不输,甚至超过了埃尔法(风噪),50万的车能做到这种水平,个人感觉可以了。 5、L2辅助驾驶,长距离车道保持且前方无车时,表现优异,但遇到车流大,前车加速行驶时,世纪会急于达到设定的最高时速,出现急加速跟车的情况(伴有发动机嘶吼声),给驾乘感受大打折扣,智能辅助这块目前还是替代不了老司机。建议车流大的时候自己接管方向盘和油门吧。 6、车身尺寸较大,但对于我这种车感比较好,且有40万公里驾龄的老古董来说,还能接受。但停车时我都会选较大的车位,哪怕走远一些,新车比较爱惜,怕有开门杀。 7、车机问题还好,暂未出现黑屏问题,但屏幕是真的有点烫手,还是习惯用Carplay导航和听歌,所以实际用到车载车机的机会不高。 8、后备箱空间满载情况下略小,应该就放3-4个登机箱吧。当然,是在没有牺牲乘坐体验的前提下,如果把第三排收齐靠前,那可以堪比小货车了。 9、最近听说有NOP功能可以OTA,回头再试试,现在的油车能有“安吉星”赋能,也算是对内燃机粉的宠爱了。 暂时想到这么多,有机会再更新咯。
白日梦车TECH:新提SU7就给干废了。 感觉小米车轮轴目测断了,是合理的,这种位置跟程度的碰撞可能侵入乘员舱的,很像沃尔沃的“丢轮保命”功能,但原理肯定有区别。 对向车辆估计没那么好运了,小米车头比较低趴,估计A柱都没起什么保护效果,看图门板、门槛梁遭重,轮胎也爆了,等于前梁、A柱没起到什么保护效果,生接撞击力。好在气囊开了,不知道驾驶员状况。
maxverstappen:皇冠sedan够呛了
TiMWanG:很幸运成了首台挂上海牌照的Emeya。 Emeya是我的第四台车,刚工作时买的第一台车花了五万多,见证了我和她的从同学变成了夫妻; 第二台车是辆七座SUV, 为我们的娃出生而换的车,也成了二个娃人生中坐的第一台车; 第三台是辆混动SUV, 是我对于智能化和电动化的首次尝试,能耗、续航、ACC都很香,也坚定了后续换车要选择智能电动车的想法。 之前选车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和实用性,而我心中一直有个跑车梦,想要一台能圆自己跑车梦的大玩具,同时作为家中唯一一台车也需要兼顾日常使用需要。 这次换车我分别体验了Taycan、卡宴、Model X、Model S、URUS、Hiphi X、L9和Eletre。保时捷是首选,造型、驾驶感受和品牌都很打动我,但体验之后智能化程度让我纠结,同时路上跑的保时捷着实有点多(我还是想满足下被路人关注的虚荣心); Model X的鹰翼门爱的不行,但我还是优先考虑低坐姿的车; Model S各方面都还行,但却没能打动我,再加之Model 3和Model Y已经烂大街的原因就放弃了。。。URUS纯属给自己未来的奋斗找个目标; Hiphi X的外观完全不在我的审美点上,我喜欢简约的感觉,另外操控感受也不太喜欢; L9是一台身边人都认为很适合我使用的车,但却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感觉; 考虑路特斯主要是之前关注F1对于莲花这一传奇品牌一直有份情怀,Eletre的体验着实给了我惊喜,造型、操控和智能化表现都远超我预期,于是就一直关注着路特斯轿跑的发布节奏,当看到Emeya的造型和配置时我就认定这是我的下一台车了,之后通过跟销售的沟通,我原本担心的交付时间顾虑也打消后就第一时间下了定。 接着说说用车以来的感受,先说优点: 1. 造型炫酷,回头率和被搭讪率高,满足了心里的小虚荣; 内饰简约而不简单,非常耐看(至少到目前为止) 2. 操控特别出色,加减速游刃有余,变道过弯感觉车响应很快也很稳,车身整体跟进相当紧凑,不像驾驶一台五米多的车,感觉车的操控上限非常高。试过几次弹射模式,非常刺激,但一定要在封闭且开阔道路试,全力加速时方向盘的轻微摆动都会被很大程度的放大,当然心疼轮胎的话还是少试。总之Emeya的驾驶很有乐趣并带给驾驶员很大程度的安全感。以前开车的目的只是为了去哪里,现在开车还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次想到可以开Emeya了,都会有些小兴奋 3. 音响表现很惊艳,我不是音响发烧友,没有选配23扬声器,15扬声器对我而言已经惊艳,尤其喜欢人声和鼓声的呈现,清晰而干脆,有几次我坐车里就为听几首歌 4. 充电体验没话说,路特斯闪充站基本都在上海高档商区里,车位往往都很紧张,在一堆找车位的车里潇洒的开进自家充电车位,感觉巨爽,哈哈!充电速度非常顶,半小时基本能充个80%以上,定车权益还有终生免费充电的无忧服务,家周边有闪充站的话那是相当无忧 5. 智能化程度满足我的使用需求,语音等功能表现超出期望。语音响应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我看有车友反应APP太少,对我而言现有的APP已经足够了。智驾方面我试过使用高阶智驾行驶了一百多公里,驾驶策略偏保守,但比较符合我的驾驶习惯,尤其是刚开始接触这一功能我也希望车开得更保守些,只是不明白为何总是倾向走最左侧车道(猜测是不是单侧没车算法更简单),当然我没有试过评价为遥遥领先的华为车机和智驾,有机会去试试 再说下缺点: 1. 相同路段智驾的电耗比我自己开多了20% 2. 座椅的按摩不够重(最重一档) 3. 尾翼位置无法记忆,每次开车都要重新打开 4. Emeya的名字太难念,路特斯也远远没有莲花有认知度,不利于传播。每当被问起这是什么车,我说"路特斯Emeya"之后大多数人还是一脸懵。。。 总结下,Emeya满足了我对于跑车的幻想,一个人的时候会很大声的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享受尽在掌握的操控感受,仿佛自己还是那个怀有梦想自由自在的少年,生活工作压力抛之脑后。家庭出行时我会更为谨慎得驾驶,孩子们坐在宽敞的后排,熟练得唤醒语音播放起稻香,然后陷在舒服的座椅中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