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东风之洲
可能大部分M Power都开不了这么大的里程吧,尤其第一手,提车2年出头第一次大保养,记录一下过程好追溯同时也便利Bimmer参照。 首先是机油格,照片可以看得出来比较脏,由于是厂家免费项目(自己贴补M机油价差)只能1万公里保养一次,以后打算缩减至8000km一保,如果频繁激烈驾驶或者车在华南则建议6000km一保。 火花塞,同样的是免费项目,仔细检查旧的,每一缸都没有机油渍,间隙也很好,绝缘也很好表面没龟裂变形,故2万公里一保余量非常足够。 空气滤芯,免费,由于我这儿城市空气环境非常好,机舱内部及空气滤芯都比较干净。 空调滤芯,免费,旧的也比较干净。 接下来重点说一下变速箱,从照片可以看得出来旧油流出来的色泽确实挺不错的,都用了4W公里了,但是检查滤芯反面2个磁铁仍然有一层非常均匀的油泥,都带着细小金属颗粒,看来正常的磨损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我觉得油底壳及密封圈设计的非常好,设计起点明显比常规车型高的多啊,油底壳是带散热鳍片的铝合金材质,显而易见的是散热好不易变形,而且每次换滤芯都一并换新,那就更不可能遇到变形啦。密封圈的设计就更高干啦,橡胶直接嵌入软金属圈,如此同时具备软密封及硬密封,这样的设计起点确实非常高,想漏是难上加难啊!我把旧的带回家研究研究了。 添加新变速油就比较费时了,非要等变速油温传感器温度冷却到40℃或以下,和我说还好现在是冬天,遇到夏天都会要求车子在店里面放一晚的。和我说系统温度过高时添加,等温度下降后液位就低过溢流口不够了,当然我也知道会热胀冷缩,只是惊讶于ZF变速箱容积的变化率及液位敏感度。看来以后到外面的保养店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别因为液位太高或太低让变速箱异常磨损了,这点BIMMER都特别注意点。
接近4W公里了,上周由于前轴右塔顶异响越来越严重,经改装厂及4S确认塔顶损坏,果然4S说我改装过减震不予保修,虽事前已有预期但心里还是挺不爽滴,只能回改装厂自费处理。 旧塔顶拆下前照片可以看得到筒芯已不在塔坐中心线上了,拆下后确实发现止推轴承上方减震垫已破碎,没想到去年意外路况冲击过后居然坏了,有意思啊! 维修花了5k,终于恢复往日响应,月底去要做4W公里保养了,今年底保修期结束前务必要再增加1W公里里程,多享受点免费的保养服务。我这车是旧宝马置换备案的,没想到好多维保材料都免费,真的非常划算,大家以后买车前可以提前买台二手车玩玩,置换新车后再卖出,亏不了你的。还多一台趣味车可以玩。
BMW 328i F30年前来回5天跑了2300+km,去年把车子残值全花完了,全车整备包括底盘所有拉杆原厂,KW V3,原厂气门室盖、气门密封、油底壳,涡轮轴承、泄压阀泄露研磨、原厂进气高压软管、原厂正时链条链板... 跑高速确实过瘾,发动机性能感觉和新车相当,譬如平均油耗才7.6,这是建立在高速约2200km载4人,后备箱满载的条件下且持续大脚油门急加速高尾速。底盘质感比新车好多了,因为有V3加持,真后悔没早换。 加速性能,在高速上巡航比较好体现,频繁遭遇低速车挡道、躲闪、降档补油超车、滑行、降档减速,我觉得N20+ZF8AT+KW V3+手动拨片只有在这个时候比较好的看到它的价值及实用性,路遥知马力,在高速时和路上想追的其他车型相较确实差距明显,比较有意思,不过由于车子处于满载情况下加速性能受到不小的制约,这和M3的从容确实大相径庭,不过自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车已经第13年了。
2012年度至今,已第12年年头,车已老态龙钟,就像外婆桥下的小船,晃晃悠悠,唯无法悠然自得,之前一台F20 118i由于车况恶劣忍痛出让,至今依然怀念,故升级328i以解相思之情。 升级是因为怀念118i的底盘Q弹有劲,同时因为目前已经没有4门后驱小车可以买,BMW后驱旅行车官方也没进口,平行商也一样不愿意进口,G底盘三系和118i一样的娘胎带出来的毛病太多,尤其是国产的,故全面整备底盘后,可以让自己获得一点激情。 328i,2012,当年运气不错,这台车况比较好,没有毛病,尤其发动机相关的油路水路电路。
今天是个阳光普照的日子,我的玩具预约好了动一下外科手术
全车窗膜、车膜已经贴了超过半个月,过来检查,部分车膜位置贴坏了,重做中啊!非常耗时 有了车膜确实容易维护的,洗洗就亮了,赞一个。 目前6000+km,整体来说车况可以适应城市大部分路况。高速上柏油接口处,每过一次就像打鼓🥁一下,第一次上车的乘客都发现了,自己觉得还好,毕竟胎高小,音频不扰人即可! 说一下变速箱吧!我一直把变速箱换挡转速设置最低,但是低速时仍然拖档不畅,譬如在地下室行走时。后来我用手波片加档后顺多了,不会再感觉引擎阻力很大一样的。哈,推一下屁股就顺了。 低速重踩油门后驱打滑问题,不应该这样子开的,可以踩一点油门,顺便手波片降一档或两档,再继续加重油门,这样子可以一气呵成,当然,要有这样子火候要练练,用说的当然容易啦! 不熟悉车况的人别一上车就重踩油门,自己要了解车子的摩擦力、动力迟滞、动力加速度、转向响应及自己的反应能力,不然一定会GG的。去年台北试车的人就这样子挂了的,当场。所有动力大过后轴摩擦力很多的车都不应该随便大脚油门的。 忘了说窗膜,本来不愿意贴的,严重破坏车内让人兴奋的撞色搭配,年轻了20岁的心情,但是太阳出来时,脸上皮肤的灼热感太难受了,所以只能去贴了 刚刚完成第一次车机软件升级,终于可以使用微信及腾讯小场景了,还在适应中,下次说了。
昨天上午才首保,下午上牌,今天轮胎首扎,还是靠近胎肩,真的真的
提车25天磨合保,换机油机滤差速油,4600+,比旧车328i贵不到2倍。 看得出来底盘确实非常粗壮,前副车架铝合金,后副车架全钢,最后一张照片是G20 325i的后桥,看得出来box steel尺码差很多。 低灰质机油的粘度和平时我用于F30 328i的进阶机油虽然都是SAE 0W-30,但是贵很多,且S58发动机及相关油路需要7升机油,明显内容积大很多。 前保险杠底下有平装油冷却器,确实有剐蹭损坏风险,考虑加装铝合金护板。 刹车片经常在接近停车前有轻微噪音,车书及维修工描述一致,是正常的。可能是踩的太温柔了吧,接下来用力操它 保养时间,2小时内,不算快。 2000km油耗12,前1000km是高速,后面基本上经常平均每公里1.7分钟吧!和预期差不多,但是和F30 328i就差非常大的,也有人发文N20发动机是最省油的宝马发动机,我也认同,比我另一部F20 118i省的多。 驾驶体验: M3 Competition 后驱,由于是双涡轮高增压,低速的顺畅性确实比较差,油门放开顿挫明显,拖降速严重,40km/h以上仍然是一样的,如果放油门前手动加➕档会好很多。另外,低速蠕动时,油门的行程必须控制的非常短,不然没办法维持等速度前进,这点比较无语😒。自认为我的运动协调能力比较高的,都很难控制油门的分辨率。 方向机前次我猜不是可变转向比,本周我终于自己测出来了,确实是线性方向机,这点非常可惜啊!怎么也比不上F20 118i及F30 328i的转向速度及质感,虽然圈数不大且也很精准,太失望😞了。譬如快速上下地下车库,圆形旋转型车道,线性方向机反应慢的让你想换把位,就会有双手快打结的囧迫状态,再譬如窄车道快速左转,你很难不换把位一气呵成的过弯,可能在赛道上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圈数不大方向精准即可,但是对于一台街车,没有快速响应的方向机,城市道路上经常会出现囧境啊!这点真的是最不满意的地方。 最后,是轮胎,这车是高性能没错,不擅长拦路,倒不是我怕颠,而是胎高太小,烂路非得放慢不可,随时会担心爆胎及锻造轮毂变形,搞得我开车会有意避开已经知道的烂路,狼狈啊!另外,本周要去开发轮胎店,搞清楚供货期,不然爆胎后就GG了。反过来说,328i就是把他当战斗机来开,烂路也重踩油门冲过去就对了,虽然轮毂也已经轻微变形了,也正要重新买轮毂了,但是他相对不挑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实用的街车。
大家好,简单说一下开一周后的感受。 首先,动力十足是真的,150码以上仍然持续的推背感,确实非常来劲,考虑到磨合期内就不再上了。 超控感受,由于在个人的学习期、适应期,就用日常驾驶来体验,暂时没有在高速度下甩方向盘。日常超控时,地盘设定舒适级,仍然觉得比较稳,只要路不太烂不会觉得硬、颠、侧倾,虽然动力足,实际感受在转向方面我确实感觉没有目前的118i、328i精准,可能仍然没有习惯新车的设定,但是我更相信是前两台车的《可变齿比运动型方向机》好,真的,夫人也爱上这手感,手感都不一样。 再来谈一下【方向盘】,手感远远不如118i、328i,为什么这样评价呢?主要是M3的方向盘表面太光滑,容易打滑,前面两台车的方向盘真皮表面是自带轻微颗粒的,加上红色缝线,视觉、手感双出色加上精准贴切的可变齿比(非线性)方向机,那就是一个完美的感官体验,即使慢慢开、慢慢转方向盘都觉得比较愉悦的。不晓得为什么M3的方向盘要设计的这么滑,握起来表面1mm还有点软,难道是要带手套假装在赛道里面开吗?搞笑了。另外,方向盘上的音量键是左右排列,靠拇指的地方居然是《+》,非常不习惯,不合乎常理啊。方向盘响应设定为舒适级、运动级感受不到明显的差别。 【方向机】,转向当然是精准的,虽然圈数不大,由于应该不是可变齿比,所有不太习惯。路感说不上好或不好,但是路面局部不平(纵向)时,前轮压过去会反向拉动方向盘,所以手要握紧点,这点和前面两台旧车比是非常不同的。但不管怎么说,除了刚刚吐槽点外,人体工学是杠杠滴,绝不是BBA里面另一个B能比较的,更不是转动有声响的A所能靠近的。 室内氛围,有可调色及亮度的氛围灯确实不错,意外之喜,因为我从不指望这些也不想要。淡蓝/黑搭配的全车真皮饰,提车前外地办手续等了一天一夜,看久了觉得确实内外搭配的非常协调,也让人长时间待久了不压抑,真的要赞👍🏻一个。10年来一直想要珊瑚红皮饰,没想到这次仍然没机会拥有竟改弦易辙了。 外观颜色,布鲁克林灰是我自己事前喜欢及决定的颜色,看到实车后更不能说是灰,可能只沾了一点点吧!主要是我喜欢淡色及鲜艳色系,怕压抑,如果是行政级车比较适合深色吧!像宝马的风格越来越以线条、立体感来凸显,只要外观是深色,就不容易凸显出来,甚至是后灯的造型都会弱化设计感,当然这只是个人观感。 大灯确实犀利,没点火也看到左右两边锐利的大眼珠子及蓝色线条,路人甲都觉得这车不一样,帅气👦🏻。激光点亮后...杀气腾腾,极亮。 底盘,舒适级设定也稳,本来担心前19后20会太硬太颠,现在发现是多余了。运动级设定时没感觉差太多,可能是没有激烈甩方向盘。目前由于仍然在磨合期,故没有使用过运动+级设定。 车机,虽然我是冲着ID8车机来买的,但是这车我事前最看不上的就是双联屏、桶椅、四驱,不过使用一周下来已经习惯双连屏了,习惯了没有机械指针仪表。ID8车机不错,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当然仍然是比不上手机的,但是软件迭代可以自主在线升级的,实用。比较恶心🤢的是行车记录功能设计成SaaS架构,必须付费用租的才能使用,所以我也在昨天在线付了,都让微软教坏了 运动型真皮座椅💺,有通风、加热、多向立体多维度调节,虽然比不上328i的人体工学,但仍然相当不错,目前仍然在习惯中,每一次上车总是调来调去的。 不喜欢桶椅是主观上这车是日常用车,本来也只是轿车,高性能轿车,不是跑车,就算跑车也不可能经常在赛道,加上曾经付费在上海实际漂移玩过,也就这样吧!我看一年多来也有部分人因为实用性因素卖车了,当然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说辞的真假。 不选M4仍然是实用性因素,加上无框车窗噪音大、多年后下雨漏水,没B柱天然的结构强度低,所以就从没考虑的。 其他的下回说了
你的油门在雨天时要轻点,F20 3系胎寬225、扭矩350Nm,M3 扭矩650Nm,胎寬也才285,在扭矩增加85%的情况下,驱动面积才增加26%。 按照我提车10天来的经验,晴天低速急超车时都会打滑了,是比较好玩的,前提是不能让后轮滑太多,否则有方向盘也没用的。网路是很多视频里超跑街道地板油就GG了就是这个道理。
一只云中花鹤:速度不算特别快,120,突然向右打滑,完全找不回来,直接怼护栏了,还是该老老实实等四驱的,还没锁单的朋友还是别买布灰了,这的有点邪门了
M3 Competition 2023 50周年纪念版 iDrive 8 昨天刚刚提车,开了1000km回来,磨合期过了一半了。 估计是中国第一批的,7月生产的上周才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