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注中国汽车出海及智能电动车
电动车指北
4 月 16 日下午,问界 M8 正式上市,价格为 35.98-44.98 万元。新车有 Max、Max+和 Ultra 三个版本,均有 5/6 座可选,相比问界 M9 便宜了 12 万起,4 月 20 日开始规模交付。那么问界 M8 和问...查看全文
2024 年 BBA 三家在中国的销量分别是宝马 71.4 万辆、奔驰 71.4 万辆以及奥迪 64.9 万辆,奥迪相比奔驰宝马略少,但 2024 年奥迪 A6 在中国卖了 17.8 万辆,明显领先奔驰 E 级的 13.2 万辆和宝马 5 ...查看全文
3 月 16 日,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三十名车手齐聚上海国际赛车场进行激烈的角逐,CKC 中国卡丁车锦标赛 R1 上海站圆满落幕,热度持续攀升。4 月 11 日至 13 日,2025 CKC 中国卡丁车锦标赛的第二站——澳门站在澳门路环小型...查看全文
2020 年 7 月比亚迪汉正式上市,至今累计销量已经超过 92 万辆,个人觉得这可能是对比亚迪最重要的一款车,不仅给比亚迪提供了巨额的营收和毛利,更关键的是让比亚迪在 20 万以上的价位有一款畅销的产品,明显提升了比亚迪整体的品牌形象,是...查看全文
3 月 29 日晚,据媒体报道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辆碰撞后起火燃烧,造成车内 3 人不幸身亡。...查看全文
前天鸿蒙智行的 2025 款问界 M9 正式上市,价格 46.98-56.98 万元,官方称 24 小时的大定达到 1.5 万,不得不说问界 M9 确实很牛。...查看全文
赛力斯还在欧洲卖这玩意儿啊 车名叫 SERES 3 53度电池,WLTP续航329km 现在卖2.99万欧元 放国内这东西肯定没人看 但放欧洲还凑合吧 不过目前销量好像也不太行
比亚迪海狮05 EV官图 车尾好看 前脸有点一言难尽,这个灯也太圆润了 等看看实车咋样吧
小米集团最强财报,小米汽车今年要卖35万辆 雷军称这是小米集团的最强财报 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 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 来看汽车业务的话 收入328亿,交付13.6万台 今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其中小米SU7 Ultra提前完成全年1万台销量目标 其中小米汽车四季度毛利达到20.4%,只亏了7个亿 主要是门店扩张,三费没有完全摊平 按照今年35万辆的销量来看 小米汽车盈利一点问题都没有 确实太强了
符合我对理想KOC的刻版印象 反正事实不重要,逻辑不重要 跪舔,捧一踩一最重要 我要是李想 看到有人这样舔我 我真的浑身不舒服
某平台TOP3的汽车博主就是这样 变脸实在太快了 之前我一直是看他的微博和直播的 一直在阴阳怪气长城 现在开始 「来长城交流了2天,确实跟想象中很多情况不同」 「中国汽车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希望每个自主品牌 都能进入下一个竞争的时代」 呵呵呵 教大家怎么做汽车博主,脸皮足够厚,足够不要脸就好了
离谱!英国偷车团伙有自己的试验场了 我之前发帖说英国的汽车被盗率非常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辆汽车被盗,2023年一共有10.4万起汽车被盗 那么这些盗车团伙为什么效率这么高呢? 原来确实是专业 都有自己的试验场了 新车上市之后他们会买一辆或者租一辆到他们的“研发中心”研究什么方法、什么位置攻入最快,然后形成“教材”在行业内推广 不得不说还是太抽象了 建议车企挖几个人过来,改进一下汽车的防盗性能,这太专业对口了
中汽协呼吁车企停止发周榜 中汽协的分量不用多说了 其实蔚来和一些企业已经呼吁过了 企业的经营肯定不是以周为单位的 周榜这种东西纯粹是低效内卷 搞得车圈现在都不咋讨论产品如何 天天周销量比来比去 当然对我们博主来说 周榜其实是很容易低成本拿到流量的 但对行业发展来说是无益的
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有3年免息了 我之前发帖说建议想提Model Y的朋友可以等等,尤其是后驱版的 可以等等5年免息或者降价 没想到没过一个月 3年免息就来了 不过长续航版反而涨价了1万来到31.35万元 这个用的是LG的新款2170电池,再加上四驱17扬声器(标续9个) 很多人选择长续航版了 这里我建议大家继续做个等等党 后驱版5年免息也不远了,甚至直接降价
3.10-3.16一周上险量,蔚来+乐道3.3k 根据万万 ECC的数据 这周市场上险量42.1万辆,新能源车22.1万辆,渗透率52.5% 具体品牌看图中的
李斌又要到饭了,宁德时代投资蔚来25亿 刚刚的消息 「宁德时代正在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进一步巩固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一座换电站的成本大概150万,25亿能建1600多座换电站了 今年蔚来换电站突破5000个不在话下 另外很多人说昨天比亚迪的1000kW闪充对换电是利空 我倒觉得没啥影响 首先换电站是等效20C的充电,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储能站,按照23块电池,每块80度来看,能储能1840度电 比亚迪最高10C,得配储能,一个桩储能320度电,也就是说也就能一下子充4台车 这个10C是峰值,实际充电不可能一直10C 关键是什么,在真正实际体验中,首先要有10C的车,然后你去的地方刚好有10C的桩,然后要保证没人占用,然后储能柜里有充足的电量 最后关键是10C的充电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很多电车开个两年厂家就开始「锁功率」了 这里不是质疑比亚迪的技术 最后大家一起看实际的用车体验就好
比亚迪兆瓦电池用上了双面冷媒直冷技术 1000kW 10C的充电速度,短时间内释放的热量是非常恐怖的 这次比亚迪采用了双面冷媒直冷的技术,上下各一个冷却板 相同性能下,冷却介质 冷媒1.2kg 水冷的冷却液9.6kg 并且这次超级e平台上的电机也用了冷媒直冷,一般电机还是油冷 这次比亚迪三电真的憋了个超大招
比亚迪汉L预售27万起,唐L 28万起 纯电版的汉L是27-35万 纯电版的唐L是28-36万 混动版目前开启盲定 正式上市时价格应该还会低一点 估计25万左右了 大家觉得如何呢?
比亚迪580kW电机3万转时还有524kW功率 这个电机太恐怖了 一般的电机在高转速下功率会下滑得非常厉害(图2) 比亚迪这个最大580kW的电机最高转速30511转/分 但是在3万转的时候还有524kW,还有90%的功率,确实恐怖 另外这次电机的差速器采用了四行星齿轮方案 这个是内置的差速器,体积非常小,并且可承受的扭矩也非常大 缺点是难度大,成本高(比亚迪来做可能还好),之前美国的新势力Lucid就是这个方案 现在比亚迪也做出来了,而且更为极致 这下Lucid傻眼了
比亚迪的兆瓦充电桩基本得配储能了 不过刚好比亚迪自己也有储能业务 而且已经出海到很多国家了 不过我对10C、1000kW的车不感兴趣 看看比亚迪什么时候把技术下放 10万的车有个5C就够爽的了
比亚迪秦EV是全球第一款全域800V的电动乘用车 2015年的比亚迪秦EV 300,看铭牌的工作电压是633V了,一般额定电压550V以上就算是800V了,比亚迪这个还是全域的,但比亚迪这个似乎一直没怎么宣传 只能说在三电领域 比亚迪还是强无敌
比亚迪2002年就压中了磷酸铁锂路线 不得不说 这几年比亚迪起飞 其新能源车三电的技术全部压对保了 首先是王传福称2002年就压中了磷酸铁锂路线 中间因为国家补贴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高 三元电池一度占据主流 比亚迪那个时候也有一些三元电池的产品 包括汉、唐DM车型都是用的三元,然后还供给过福特电马三元电池 但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主导,福特电马那个电池之后,比亚迪就基本完全不用三元电池了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到74%,比亚迪是最大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然后比亚迪称2004年就确定了永磁同步电机方案 2005年开始研究IGBT技术 没有一个是压错宝的,眼光太准了 另外2021年开始压中了DM-i的宝,现在P1P3+单挡已经是主流了 2025年初开启全面标配智驾 港股融资400多亿继续加大力度出海 只能说太强了,基本没走弯路
超过3万转,比亚迪的电机超过Lucid 今天的这个发布会干货太多了 除了1000V、1000A的1000kW充电 电机方面 比亚迪的这个最大580kW的电机 最高转速30511转/分,这个目前毫无疑问的第一 单电机最大功率580kW,也是第一 电机功率密度16.4kW/kg,这个和目前行业最强的Lucid一致(30.4kg,670马力) 体积能量密度不详,lucid是55kW/升,估计比亚迪也不会差 只能说太强了 当时特斯拉Model S Plaid 2万1千转的电机出来的时候 以为我们的电机跟不上了,结果过一两年,2万2、2万7的电机都不稀奇了 现在3万转了 只能说三电领域,还得看国内的
比亚迪发布10C 1000kW的充电技术 在汉L和唐L上有搭载 1000V的乘用车,1000A的充电电流,确实牛 最后直接是10C、1000kW的峰值功率 一秒钟能充2公里 不过问题还是现在能有多少1000kW的桩呢 一直用这种充电速度,电池寿命能保证吗?
比亚迪起诉”徐里里ll“,要求赔偿500万 终于还是来了 现在很多博主为了起号有流量 专门盯着一个或几个品牌黑 这里比亚迪的品牌公关总经理李云飞表示 「比亚迪到了现在的位置和体量,如果有媒体就客观事实进行报道批评,都没问题!有些媒体不了解情况,有些误解性的发布,我们也能接受!但对于黑公关和黑媒体,为了黑而黑,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我们绝不容忍,将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很明显这个徐里里属于后者了 当然最终怎么样,得看最后法律怎么判
保时捷1-2月只卖了5547辆,同比下滑41% 看到了不同博主发这个数据,应该是真的了 这还是在去年同比下滑31.3%的基础上,再下滑41%,相当于1-2月只有23年同期的4成了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大环境因素占主要吧,保时捷还是算奢侈品消费的,消费降级明显 剩下的就是国产品牌越做越好了,选择越来越多了 最后就是这些年保时捷对待国内消费者态度也一般,很多老车主也比较寒心
吉利银河E5出营运特供版,其实也合理 今天看到吉利银河E5这个车出了营运特供版 车是530远航特供版 有6年60万公里三电质保,10万36期0息 这些都是营运车消费者特别需要的 虽然这是个SUV 但本身车内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作为一个纯电车,却是一个前驱 驾驶乐趣少了一点,但空间利用率、能耗会稍微好一点点 所以作为营运车也很合理 作为个人买家,如果有点介意的话 建议直接上领克Z20,妥妥后驱小钢炮,13万多
宝马也「投华」了,但力度还不够 这次主要是座舱方面的合作,还有数字钥匙、移动app 然后终于有了远程控制车辆这些功能 但个人感觉宝马「投华」有点晚了 而且力度还不够 华为智驾也没上,隔壁一汽奥迪用上了华为的智驾,大众用小鹏的平台开发新车 家里还有一台老5系没卖(一年就过年时间开一开),主要是喜欢老宝马的底盘和操控,座椅也舒服,还有F10这代外观百看不厌 说实话,仅仅是座舱升级了,对我的吸引力不大 宝马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设计问题 现在的设计倒退严重,除了3系、X5还算正常点,其他车越来越丑 其次是智驾吧 现在电动车也很难在操控上做出明显的差异化了,电车操控最好的应该还是特斯拉老Model 3吧 智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然华为的智驾确实挺贵的 宝马现在打折严重,终端这价格不一定有多么赚钱 但个人感觉至少5系、X5这些车要上华为的智驾
因为不赚钱,《铁锈》团队要解散了? 我最喜欢的汽车节目之一了,b站也有百万粉 剧本确实非常好 但团队成本也不低吧 而且完全是想站着挣钱 这个时代想要站着挣钱太难了 即便是接广告,也没有尬吹,作为观众我是能接受的 但是b站着氛围 up稍微接个广告就往死里喷 而且现在价格战太惨烈了 厂家也没多少预算了 2025年可能是汽车自媒体大批倒闭的集中爆发时间点…… 我自己已经半躺平了 也有很多朋友是汽车编辑已经失业了……
一辆比亚迪汉冒烟,车主笑开了花 现在新能源车市场背刺太严重 各种增配降价 老车主是各种想“全损”啊 这不,这辆比亚迪汉车主碰到底盘冒烟了 直接笑开了花,嘴角比AK还难压 如果定个全损,拿来买个新车还有多余的 当然只是冒烟,没看到自燃 不知道后面保险公司怎么处理了
Rivian在美国的一个自建充电桩全部被破坏 地点在加州的Sacramento 这个不是把线整个割了去卖铜 单纯就是破坏让桩不能用 很有可能是反电动车的群体干的 然后美国那个治安 想要发展电动车真的难度很大
电路板PCB服务,德国要2周700欧每片 定制一块电路板 中国只要3天时间,包括设计、制造、组装、运输,每片20欧元,差不多150人民币 德国呢,需要2周时间,每片700欧元,是国内的35倍 工业需要的就是效率和成本吧 感受下工业克苏鲁的威力
丐版的大众ID.Buzz Cargo 不过这好像是老款,新款没有这么丐的了 欧洲很多车如果是丐版的话 真的是比国内大部分车都要丐很多 国内的入门版的很多配置放那儿都是选配的 尤其是标志性的铁轮圈 不过对于ID.Buzz这款车来说 丐版也挺好的 这个配色还挺复古的 自己拿自己回去改改挺好
领克分发这种通稿纯属浪费钱,还拉踩小米 我觉得吉利的营销要变革一下了 请了好几个知名的博主分发这种帖子 微博这个话题和领克Z10的帖子,整整21页!! 平均一页差不多9个帖子 也就是领克这一波请了接近200个媒体分发 中间有几个我认识,报价还是非常高的 至于个人觉得毫无用处 纯纯浪费钱 因为首先微博上大部分都是业内同行,和真实的消费者距离很远 真实的消费者都在小红书、抖音、b站 而且看内容,大部分都是很机械的通稿,一看就是广告 关键内容即便被看到了,真的有利于卖车吗? 说领克Z10下赛道什么什么的 有这钱不如真真实实的组办一场车主活动 更何况中间还有拉踩小米汽车的部分 反而只会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建议极氪和领克真的要改改自己的营销方式了 这么浪费公司的钱真的好么?
蔚来萤火虫无伪装实拍
极氪007 GT的内饰也太像保时捷Macan了 第一眼我说这内饰咋这么熟悉 看了一下保时捷Macan 破案了 只能像保时捷高管说的那样吧 ”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总体来说这个内饰比普通版007好看 但外观来看,这个007GT我觉得反而不如007简洁 反正黑色的007确实帅
YYP这样吹,腾势N9不会成为下一个奇骏吧 今天看到YYP的视频,标题是”为了打败理想和问界,它使出了狠招+奇招“ 虽然明显是一个商单,就吹车嘛,也很正常 但YYP老师说 "然后腾势的高管告诉我 他们希望这台车出来 会狠狠的打击那两个对手 他们甚至说那两个对手近期的一些销量下滑 就是因为大家知道这台腾势N9快要上市了" 我觉得这里问界M9和理想L9的销量近期有下滑 主要是新款的问界M9和问界M8要上市了 和腾势N9没关系 虽然我觉得腾势N9是好车,但这样吹真的不好吧 这次上市价格一定要一步到位 如果真比预售的45-55万便宜不了多少,那就直接凉了 车是好车,但真没必要花钱请这些车评人去吹吧 这些钱留着举办一些车主活动也好啊 让车主准车主多去给车做宣传 虽然我是汽车媒体行业的 但我觉得花钱请这些车评人真的是浪费钱,有可能还有反效果 请一个大V的钱够请100个腰部或以下的小博主了
理想销售2倍定金来抢问界用户? 这就是真实的商战吧 其实李想和理想汽车本人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想赢了」 实际上也确实,理想是目前最成功的新势力 但是这种目标下的变形的操作 绝对是大家所不耻的 另外鸿蒙智行也查下是不是有内鬼吧 为什么客户的信息这么快就被别人知道了
做汽车博主最重要的是脸皮厚 脸皮厚一点,不怕被打脸 恭喜你,可以成为一名汽车博主了
大众CARIAD部门一年亏188亿,难怪要大裁员 最近大众的软件部门CARIAD要裁员1600人,占总人数5900人的30% 看了一下大众集团的财报 CARIAD部门2024年亏了24亿欧元,折合188亿人民币,2023年也亏了23亿欧元 虽然大众家大业大,这么亏也受不了啊 关键大众的软件也不行啊,座舱、智驾跟国内的新势力比都不行 不过大众最对的地方就是投资小鹏吧 靠小鹏的软件还能打一打
Rivian R2的车身结构,后面3个大压铸 2024年Rivian交付5万辆新车,但亏损300多亿人民币(47亿美元) 亟需一些走量的车来摊薄成本 比如R2,还有后续的R3这些 图1是R2的车身结构,后面用了3个大压铸件 据介绍后面的这3个压铸机能减少50个零部件和300多个接口 我个人还挺喜欢Rivian的设计的 但是它的只做纯电不做增程,我不理解啊 还有不来中国建厂,成本也很难压下去,哎
保时捷净利润36亿欧元,但还要分红21亿欧 刚看到在大众集团官网 看到了关于保时捷的文章 标题是“保时捷股份公司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取得强劲业绩” 但实际业绩来看 2024年交付量同比下滑3%,其中中国市场下滑28% 营业利润为56.4亿欧元,同比下滑22.6% 净利润为36亿欧元,同比下滑30.3% 而且2025年保时捷的业绩能否翻红很难说 中国市场肯定是会继续大幅下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 保时捷还要向股东分红21亿欧元,占净利润的58.3% 同时到2029年前还要裁员3900人…… 感觉不管咋样,最终倒霉的肯定是员工,这些高层和股东们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沃尔沃的行政轿车系列,从164开始 第一代164是1968年 我个人还是挺喜欢沃尔沃的轿车的 有个亲戚开的是蓝色的S80,也就是图中的六代 看着很复古的感觉
黑色的新奔驰电动CLA看着还行 内饰感觉还是太夜店风了,有副驾屏的版本好一点 续航最高有接近800km,后轮有两挡变速器
全新奔驰CLA,这内饰…… 外观我感觉还行 这个内饰也太夜店风了 堆砌感太重了,一点都不简洁,暴发户的感觉 作为一款纯电车,用上了800V,最高可能有800km的续航
2024超豪华车销量排行,布加迪只有8辆 1,法拉利,13752辆,第一名了 2,玛莎拉蒂,11300辆,同比暴跌58%,太惨了 3,兰博基尼,10687辆,同比增长6% 4,宾利,10600辆,同比下滑22% 5,Lucid,这里我觉得不算是超豪华车…… 6,仰望,7366辆 7,阿斯顿马丁,6030辆,同比下滑9% 8,劳斯莱斯,5712辆,同比下滑5% 9,迈凯伦,3031辆,同比增长42%,不过中国市场基本跌没了,去年就卖了30辆 剩下的都只有基几辆、几十几百辆了 布加迪竟然也只卖了8辆……
小鹏新G6和G9全系配中创新航磷酸铁锂电池 每个车型两种容量 新G6 68.5kWh和80.8kWh 新G9 79kWh和93.1kWh 一共四款电池,全部是一个厂家 这样我觉得挺好的 好跟电池厂家谈一个很低的价格 而且30万以内,现在全系磷酸铁锂也没啥了 怎么便宜怎么来 小鹏新G6和新G9这次的SKU值得所有车企学学
2025款小鹏 G9 三个版本的区别 最低配 24.88 万元,中配贵了 1 万,高配再比中配贵了 2 万 其中低配和中配的区别就是电池,差了 12 度电,少了 100km 续航 零百加速也差了 0.2 秒 高配和中配就是四驱和两驱的区别,然后轮毂21 英寸更大 感觉丰俭由人吧 低、中、高配都有选的理由
2025 款小鹏 G6三个配置的区别 主要是一些舒适性方面的区别 都是后驱,顶配续航 多了 100km 个人觉得最低配就够了 因为从我体验 P7+的感受来看 这个按摩力度真的不太行 最低配性价比最高,中配也不错
2025 款小鹏 G6 17.68-19.88 万 起步的续航就是 625km 感觉这次小鹏备足产能 G6 月销 2 万应该有可能
2025 款小鹏 G9 24.88-27.88 万元 今年确实杀疯了 价格站血战到底 电池是 79kWh 和 93.1kWh 的磷酸铁锂 G9 中大型纯电 SUV 本品牌还有 1 万的置换,其他品牌 5000 小鹏现在非常务实 全系磷酸铁锂+无激光雷达智驾 这样就有机会把成本给到其他一些配置了
1-6代奥迪 A6 Avant 第一代是 1994-2003 年 我个人最喜欢第四代2011-2018 年 因为这代 A6,当时身边真的有两个朋友在开 那个时候奥迪在国内还是有点如日中天的感觉 最新的第六代 A6 Avant 已经开始往猎装方向走了 和我印象中的奥迪旅行车风格已经开始转变了 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根据采访介绍 新的 Model Y 一体化后底板压铸工艺 1,减轻了 10.8%的重量,7 公斤 2,减少了一半的机器 3,一次压铸作业时间从 170秒减少到 70 秒,减少 55%...查看全文
赛车星冰乐反诉尊界汽车,点赞量 1.2 万了 同一时间截图 赛车星冰乐点赞 1.2 万 尊界法务 不到 5000 看上去好像支持赛车星冰乐的人更多 这下怎么收场就很有意思了
尊界法务起诉赛车星冰乐,要求赔偿 100 万 要求删除相关言论,赔礼道歉并赔偿 100 万 尊界S800 确实被黑得太过了 我觉得市面上多一个平替奔驰 S 级和迈巴赫的车挺好的 今年所有的自媒体博主都要注意下言辞吧 吃黑流量是要付出代价的
丰田在欧洲推出纯电 SUV,C-HR+ 电池容量为 57.7kWh/77kWh 最高续航估计有 600km 依然是 e-TNGA 平台,前驱或者四驱 充电口也在前面 内饰还是很多塑料,大屏还是日系车的风格,一堆按键旋钮在一起 相比验证码 bZ4X 有进步 但进步也有限
比亚迪出海已经是国内第二了,仅次于奇瑞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 2025 年 2 月比亚迪出口了出口了 7.1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200%,位列第二 奇瑞还是第一,8.6 万辆,同比增长 9% 第三是上汽,6.0 万,随后是长安、长城和吉利 按 1-2月来看的话 奇瑞依然是第一,16.7 万辆,同比下滑 1.3% 比亚迪 14.1 万辆,同比增长 1.3 倍 搞不好不久之后 比亚迪不仅在国内是第一 出海也是第一
日产CEO内田诚将于本月底辞职 直接原因是和本田的合并谈判失败 背景是日产现在持续失血,没有新的资金注入的话 啥时候会破产都不好说 从2024年4季度的财报来看 运营利润率只有1% 净利润上个季度是-91亿日元,这个季度是-141亿日元 中国市场越来越不行 美国市场都开始挣钱了 接下来谁能站出来挽救日产呢?
大众2024年从中国合资公司赚了137.8亿元,同比下滑33.5% 根据大众集团3月11日发布的财报 2024年从中国的合资公司,也就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汽车(安徽)共赚了17.42亿欧元,折合137.8亿人民币 相比2023年的26.21亿欧元,同比下滑了33.5% 同时销量下跌了10.2%,现在是大约290万辆 运营利润下降,大众给出的理由是: ⭐️VCTC产能爬坡:可能是指大众在中国的某一生产项目(如大众安徽的MEB工厂)处于产能提升阶段,前期投入高、产出尚未完全释放。 ⭐️新能源汽车整合: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如ID.系列)可能在整合过程中产生额外成本,影响利润。 ⭐️竞争环境: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本土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崛起和价格战挤压了大众的市场空间。 同时大众预测2025年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运营利润为5-10亿欧元,相比今年又要腰斩 看来大众对今年车市的惨烈情况是有预期的,不过可能还不一定够 搞不好亏本也有可能 另外大众集团乐观地预计2027年运营利润能来到20亿欧元以上,只能说祝大众好运吧
东风本田30万的电车大定只有20个 就是不久前上市的东风本田S7 25.99万和30.99万 同一天上市的丰田铂智3X才10万出头 当时就想到这个车肯定没人买 但竟然还有20个大冤种
蔚来神玑智驾芯片一台车降本超1万元 蔚来的车每辆车搭载4颗英伟达Orin-X 芯片 一颗的成本估计要4000人民币,光智驾芯片的成本就在1万6左右 蔚来ET9和新的5566,用两颗自研的神玑芯片替代4颗Orin-X芯片 单台车降本超1万元,这就是自研的意义吧 蔚来目前的问题就是硬件堆得这么高,但城区智驾不如华为、理想、小鹏 这里智驾团队难辞其咎,斌哥对此也不够狠心 这里李斌自己说大概4月底推送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智驾 等一两个月看看效果吧
红色的沃尔沃ES90 看着还不错 跟蔚来ET9的姿态有点像
中升集团采购了1000台问界M9当用户代步车 大概分给旗下的30多家问界门店 想想这些BBA的客户在保养维修的时候 开问界M9的代步车 后面增购和换车的时候估计直接换问界了 只能说时代的大趋势已经太明显了 聪明点的经销商早就投新能源了 BBA这些目前只有售后还能挣点钱
3 月 10 日晚,2025 款坦克 300 正式上市,售价 19.98-24.98 万元,汽油版的价格没变,但新增了柴油版,Hi4-T 版也不是限量供应了。...查看全文
零跑B10 1小时订单1.5万个 10.98万起 顶配激光雷达 + 8650 + 8295+600公里续航,13.98万元 而且这个价格应该也是有10%+毛利的 所有10-15万的纯电车型 都要想想怎么面对零跑B10这款车了
2024全球传统豪华品牌汽车销量,奥迪跌12% 1,宝马 2,奔驰 3,奥迪 这三个还是稳稳前三,但也都在跌,奥迪跌12%太惨了,毕竟产品一直没更新 雷克萨斯第四,85万辆 沃尔沃第五,76万辆,同比增长8%,有超越雷克萨斯的趋势了 6,路虎,37万辆,同比增长5% 7,保时捷,31万辆,同比下滑3%,主要中国市场跌太多了 8,凯迪拉克,31万辆,同比下滑11% 9,捷尼赛思,22万辆,同比增长2% 10,林肯,17万辆,同比增长8%,林肯是谁在买啊? 11,讴歌,14万辆,同比下滑9% 12,英菲尼迪,7万辆,同比下滑12% 13,阿尔法罗密欧,6万辆,同比下滑13% 14,捷豹,5万辆,同比下滑8%,豹子真有点惨 15,极星,4万辆,同比下滑15%
李斌向何小鹏学习,亲自抓供应链了 很多人教李斌当CEO 虽然很多都是乱扯的,但有些还是对的 根据36氪的报道 李斌开始着力对内改革了,实行严格的降本 「蔚来近期正在全公司范围推进组织变革,落地一个名为CBU的经营机制。蔚来预计在一季度大规模推行该制度,二季度实行全面落地。」 因为李斌之前说了2026年要盈利,后来又说2025年4季度力争盈利 王凤英加入,何小鹏全面管理小鹏后 小鹏的改变特别明显 现在李斌也要自己亲自管供应链了 - 成本团队从采购部门分拆,设置采购价格上限,超比例需特殊审批。 - 李斌深度参与供应链管理,细查成本、参与价格谈判、分析采购降本趋势。 - 供应链降本举措包括平台化(如座椅骨架共享、零部件接口标准化)、提升零部件通用率(新车零部件通用率和复用度大幅提升)、引入供应商到 CBU 体系(新平台座椅成本下降 10%)。 ⭐业务瘦身: - 手机业务自去年 12 月起资源投入与人员规模大幅调整,软件团队并入数字座舱团队,精简重复岗位。 - 其他业务集群多个部门基于全年经营目标进行组织精简、人员缩减,蔚来和乐道双品牌交付渠道合并,部分地区销售负责人兼任。 ⭐服务优化: - “能量无忧” 等服务产品因成本高长期亏损,售后服务总仓搬迁节省超 2 亿元成本,部分售后服务项目外包(如喷漆,75% 维修时长缩短,超时赔付成本压缩)。 - 服务运营团队人效提升(一人管理三店,日常工作流程简化,考核指标减少近 80%,2023 - 2024 年新车交付量增加但团队人数减少近 20%,2024 年售后服务业务盈利)。 - 经营思维转变,强调把公司经营好才是对用户最大责任,服务团队试行 CBU 机制 ⭐产品变革: - 早期产品设计看重已有用户满意度,现产品团队学习友商打法,ET9 内饰设计增加豪华元素。 - 门店缺乏热销氛围感和产品技术亮点视觉呈现。 ⭐销售变革: - 更换用户运营负责人(销售负责人)杨波,推进销售变革。 - 废除试驾量、电话量等过程指标考核,建立 “fellow 直通车” 沟通管道,提升沟通协同效率,2 月锁单量增加 1000 多单,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 扩大销售开口,在全国超 600 家门店规划广告点位,一线销售话术转变为 “直给的人话”,外拓建联手法灵活。
已经有小米SU7 Ultra的车标被偷了 雷军在2月12日直播中透露,小米SU7 Ultra汽车“金车标”为24K镀金(整体是碳纤维的),希望大家别抠标 结果现在已经有人真这么干了 还敢公开放到二手平台卖 这种一定要打击
2月份特斯拉在各国的销量同比情况 虽然有新老Model Y切换的因素 但跌得也太狠了,很多国家都是跌了7成多了 感觉马斯克的心思也不在特斯拉上 便宜的Model Q/2至少得等到2026年才能出来 今年特斯拉的销量估计要跌得比较多了
问界M9升级L3的软硬件方案,可能要8万 硬件方面: 1颗升级到3颗激光雷达192线 计算平台升级,160TOPS升级到400TOPS 7摄像头升级到11摄像头 增加冗余转向/制动系统 加上软件 总费用可能要5.8-8.3万元 这确实不便宜 但对问界M9车主来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确实有实力 毕竟50多万的车了 刚买不到1年就改款了 花几万升级肯定比卖二手置换新款便宜
问界M8的小订破4万7了,是M9的两倍多 现在都卷到84小时订单了(刚好3天半) M8 4万7 4月上 M9 2万3 3月新款上市 今年这个尺寸的SUV还有领克900、腾势N9、乐道L90 当然还有守擂的理想L9 建议上面几款新车定价时严格参考问界M8最终的定价 如果超过问界M8(预售36.8万起)真的难卖了 另外问界这次也很聪明 虽然M8比M9便宜了10万 但尺寸却差不多,M8是5米19,M9是5米23 中国人买车还是喜欢大 把车造大一点一般比较好卖 不过问界没有后轮转向,这个有点尴尬
原来小米SU7 Ultra比兰博基尼小牛大这么多 在路上也见过几次小牛 当时看着也不小 跟小米SU7 Ultra一对比 感觉好娇小 之前保时捷718也是 跟兰博基尼大牛一对比也要大一圈 不知道小米后面会不会出一款更小的跑车SU5,两门就可以了
抢小米SU7 Ultra现车的车商可能要亏钱了 现在各种二手车平台比较贵的车一般都有一些准新车 包括问界、理想、蔚来等 这些就是买来套贷款的 这次小米SU7 Ultra也是 这次车商还想抢到现车然后加价卖出去赚钱 但没想到 很多人都是得要“大鼻孔”甚至碳顶的小米SU7 Ultra 哪怕等几个月
比亚迪2月在澳大利亚卖了3281辆,创记录了 其中Shark皮卡卖了2026辆 宋PLUS卖了860辆 也是比亚迪在澳大利亚的单月销量记录,位列第十一名 感觉在澳大利亚卖车,混动还是比较好使,纯电不是那么合适
乐道为什么不直接挂蔚来的标来卖 看到很多人教斌哥做CEO 说蔚来不应该让乐道作为一个单独品牌 而是应该像小鹏MONA那样作为一个系列 依然挂蔚来的标,品牌和渠道都用蔚来的 这里我觉得蔚来和小鹏还是有些区别的 小鹏的第一款车是G3,15万左右的车 蔚来的第一款车是ES8,40多万的车 品牌定位不一样 小鹏MONA M03挂小鹏的标也并不违和 但乐道挂蔚来的标的话 蔚来花了千亿打造的品牌就坍塌了 目前国内能算上豪华品牌的其实也只有蔚来了 问界算半个 其他品牌基本还是围绕性价比来打,比如40多万的理想L9,依然是一台高性价低溢价的车 如果仅仅为了乐道的销量而去挂蔚来的标 绝对不是投资人、老车主想看到的 而且现在明显蔚来想要往上走了,ET9 80万,NT3.0的车型价格估计还会上涨 乐道作为一个偏性价比的品牌挺好 至于乐道的销量问题,L60常态过万不是问题,这个月应该有1万5 后面还有L90,估计30万的5米2的换电大型SUV 这些东西大家可以一起见证
2月日系车在国内销量,本田日产跌了四分之一 同比来看的话,本田和日产都跌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同时丰田已经明显大于本田+日产了 可以说目前能留在中国的日系车企基本只有丰田(包括雷克萨斯)了 本田和日产再过几年 可能就像现在的法系车和韩系车了
小米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是F1、勒芒的专家 小米造车虽然看起来只有3年 但请的全是有丰富经验的顶尖人才 而且小米之前投过蔚来、小鹏 顺为资本也投资过上百家汽车产业链相关的 绝对不能把小米汽车当成一般的新势力 雷军两个字的含金量在SU7爆火之前被低估了 再来说小米现在的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Ricard Aiguabella 毕业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在传统汽车赛事方面有充足的经验 包括一级方程式赛车(F1)、勒芒耐力赛(Le Mans)、世界房车锦标赛(WTCC)、Formula Ford 福特方程式等 现在仍是@ Palou Motorsport的高级空气动力学家 / 工程顾问
老外不相信小米SU7的价格不到保时捷的四分之一 小米SU7标准版的价格是21.59万,折合2.7万欧元 保时捷Taycan现在入门就要11.6万欧元了 很多老外不敢相信小米SU7的价格不到保时捷Taycan的四分之一 小米SU7 Ultra的价格也是不到Taycan Turbo GT的四分之一
小鹏新G6额定电压不到500V了 看铭牌新G6的额定电压是493V,额定容量139Ah 算下来电池额定容量是68.5kWh 某种程度来说,这不太能算800V了 老G6的额定电压是569V 不过新G6的磷酸铁锂电池支持5C超充 主要是这次G6升级的地方很多 这个额定电压下降对用户影响不大 外观内饰底盘这些升级更关键 算是给了G6老车主一个安慰吧
为什么全球只有德国有不限速高速? 我们知道一旦汽车速度达到200km/h以上 破坏力是非常可怕的 绝大部分国家高速限速都是120km/h左右 但是德国有不少不限速高速 这里我查了很多资料 关键还是历史遗留因素 马里兰大学历史学教授托马斯·泽勒 (Thomas Zeller) 曾研究过这一主题,并撰写了一本关于高速公路早期历史的书《驾驶德国》(Driving Germany) 1952 年,政府取消了所有道路的限速规定,以彰显自由的西德与东德的区别 也就是说,不限速高速是个历史的产物 如果今天让德国重新制定高速法规 大概率也不会有不限速高速了
丰田bZ4X的充电盒和逆变器等,全是日本产业链的 图1图2是丰田bZ4X的接线盒 + 电池充电器 + 的 DC-DC 转换器 前者是电装(和丰田交叉持股)的,后两者是丰田工业公司的 图3图4是丰田bZ4X的电控单元 整体来看,日本人造车还是有点“吃独食”的感觉 啥都用自家的或自己持股的供应商 然后bZ4X大家看到了,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一直是倒数,在挪威的各种测试中都是垫底 反倒是前两天刚上市的丰田bZ3X大部分用的是国内的供应商 三电和内饰水平终于上来了 如果比拼新能源车的话 不仅是车企之间的较量 更是供应链方面的对决 小米汽车能这么成功,也有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这些巨头的支持
乐道可用的换电站接近2000座了 乐道L60在上市一段时间里 可用的换电站一直非常少 可以说也是运营节奏没调整好 现在截至3月2日,乐道可用的换电站已经有1792座了 今年底,蔚来的换电站要突破5000座 到时候乐道可用的换电站也就有接近4000座了 制图来自Billy电车日记
袁启聪道歉了,但对享界S9这么大的伤害已经造成了 对这款车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现在道歉就能弥补了? 建议一定要打官司到底 该送进去的送进去
广汽传祺向往S7预售20.98-24.98万元 这车长宽高:4900mm×1950mm×1780mm,轴距:2880mm 1.5T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支持插混和增程双模式 电池36kWh,纯电续航里程可达205km 这个预售价感觉还是可以的 正式上市再便宜一万,19.98万起肯定有戏,可以卖得不错 不过这里我感觉这车还不够极致 虽然是定位大五座 但是看起来挺像路虎揽胜的 干脆把车长加长到5米1、5米2 后轮转向加上 成本加不了多少 五座/六座都安排上 然后起售价22万左右 等于是一个平替版的问界M9/M8 这样感觉更好卖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ET9也要准备交付了 不知道这次囤了多少车 还有门店也需要展车试驾车
对电车来说当下过放比过充危害更大 早些年的电车 因为三电技术还不成熟 时常能看到一两起因为过充导致自燃的 现在三电水平上来了 电量充满后bms会及时断电保护电池 现在对电池危害最大的就是过放电了 尤其是完全跑到趴窝 这里面的原理机制主要是: —当过放时,负极电位异常升高,导致铜集流体(负极的导电材料)被氧化为铜离子(Cu²⁺)。这些铜离子溶解到电解液中,并可能在正极沉积,形成短路通道 —过放可能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分解,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进一步增加内部压力 —过放可能导致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分层,产生气体如气压,进一步增加内部压力 —一个可能不为人知的细节是,锂离子电池过放后,即使不立即引发短路,重新充电时也可能因负极损坏导致锂金属沉积。这可能进一步增加安全风险,如热失控或电池膨胀 因此我们看到一些电车的电池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就“鼓包”了,主要是过放的因素 这里主要说的是锂电池过放的危害机制,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过放也有很大危害但原理不同 因此建议大家如果有家充桩的话,没事就插上,也不一定每次都充满,80-90%就行了,磷酸铁锂电池一星期充满一次校准一下 没有家充桩,电池电量20%的时候就准备去充电了 别把电池用得太极限
需求不足,玛莎拉蒂取消MC20纯电车型 小米SU7 Ultra只卖52.99万 已经开始屠牛斩马了 玛莎这种车企,最牛不就是发动机么 发动机没了,怎么和别人竞争啊 大家买玛莎也就是看中法拉利同款发动机和声浪啊
特斯拉德国2月销量下滑76.3%,比名爵还少了 2月德国汽车销量20.3万辆,同比下滑6.4% 其中 混合动力新车销量为 77,687 辆,占比 38.2%(+12.0%),其中包括 19,534 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9.6%/+34.0%)。 17.7%为电动汽车( BEV ),其中新车销量为 35,949 辆,同比增长了 30.8%。 不过特斯拉2月只卖了1,429 辆,同比下滑76.3% 1-2月卖了2,706辆,同比下滑 70.6% 销量都不如名爵了 2月卖了1,753辆,同比下滑11.7%,1-2月卖了3,398辆,同比增长17.9% 特斯拉今年全球的销量可能要大幅下滑了,除非传说中的Model Q能早点上 现在新款的Model Y 26.35万起,还没有免息 订单量也有限 目前来看,今年对于特斯拉来说都是坏消息
公共道路开303码,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看视频,一辆临牌的小米SU7 Ultra被车主开到了最高303km/h 这种极其危险的行为肯定是要禁止的 建议小米SU7 Ultra的车主绝对不要把车借给别人开
全球各地的车牌样式 好像看着都不错呢 就我们的绿牌最丑?
保时捷718在小米SU7 Ultra面前好娇小
美国人已经在反思为什么小米汽车成功苹果不行了 文章内容啥干货都没有 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 之前苹果是几次启动造车计划的,代号为”泰坦“ 但是最后完全放弃了 而小米造车3年就成了 即便在手机领域,有一天说不定小米也能追上苹果
问界M8和M9的尺寸竟然基本一致 问界M9的车身三围是5230/1999/1800mm M8是5190/1999/1795mm 轴距方面,M9是3110mm,M8是3105mm 可以说基本是一样大了 但是价格M8要便宜近10万 感觉这套打法很有效啊 中国人就喜欢大车,比如奔驰GLS这种,卖一百万也卖得不错 现在M8虽然级别比M9低一点 但尺寸依然是5米2级的 不差钱的直接上M9了 稍微想要点性价比的上M8 问界这步棋很秒
定价10万也卖不动,不如卖30万 我其实是理解本田了的 自家的电车肯定是卖不动的 不仅产品不太行 本田大法也不行了,因为在电车的世界里本田属于杂牌儿 这个时候这个东风本田S7不得不上了 反正都是卖不动 如果定价10-15万,最后肯定要被上面追责,怎么毛利这么低甚至负毛利还卖不动? 现在定个26-30万的价格 最后卖不动还有借口
丰田还是很想留在中国的,铂智3X 10.98万起 那个权益后价格是算上置换补贴的 普通版5000,智驾版1万 还算是比较务实的价格 当然销量也不一定好 隔壁本田基本已经自暴自弃了 一款电动车卖25.99万起 我感觉最终日系车能留在国内的也只有丰田了 日产和本田过几年就基本离开中国市场了
问界M8六个小时小订已经2万1了? 刚看到海报 问界M8 6小时小订2万1了已经 虽然我觉得问界M8的设计有点丑 但我也不是目标用户 估计买得起M8的人都觉得还行吧 这种大车也要看实车,M8也是5米1了,很大的车 这次我觉得问界很聪明 M9五米2多,M8尺寸也没有缩小很多,也有5米1 这样稍微觉得M9的车主就可以直接上M8了 同时原来那些想买M9的车主,3月马上新款上了也是直接买 最后M8+M9的销量还能再上一层楼
黄色的小米SU7有点尴尬 这个颜色只能上Ultra 最好套件拉满,前铲、碳前双进气鼻孔 不然有点尴尬 有点像出租车了
斌哥好像又要到饭了? 安徽合肥永远是蔚来最后的底牌 当然我觉得阿布扎比也是愿意继续砸些钱的 但感觉股权不能给太多外人了吧 优先给自己人
沃尔沃ES90,瑞典65.5万起 低配续航650km,后驱零百加速6.9秒,瑞典售价92.9万克朗起,折合人民币65.5万 这个设计简直就是极星2 MAX 沃尔沃好像还是没想好纯电的轿车该怎么设计
乐道铁成说要把这些抽象图做成周边 这次肯定是铁成做得不对 被网友拿来调侃也是正常的 今天乐道铁成说选一些做成周边,随机抽给大家我觉得也是挺好的 毕竟自己说的话,自己吹的牛 现在肯定要自己背锅 把网友的调侃当成自己努力前行的动力吧 乐道L60这款车本身产品力还是非常强的 上周销量也来到1800了 我觉得稳态销量1万以上还是没问题的 目前提车的车主基本都说好 然后多搞一些试驾活动让大家来了解这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