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车与油车,要论体验都不大行。
先不说油车性能很差,就说油价也很贵,都快加不起了;至于电车,跑两步就暂停了,那个电量实在捉急。
由于这些弊病,反而使得插混与增程异军突起,变成香饽饽。
就这2种混动,也常有一个疑问:
增程必须要搞大电池,续航没有200公里很难立足;而插混却不用管这个,续航50公里也能热卖。
为啥会有这样的区别呢?首先,要先搞明白插混与增程的设计目的。

01插混与增程的设计目的
提及这点,只要想想插混的创造者是比亚迪就明白了。
因此,插混的设计目的,其实就是比亚迪的基本战略——打垮合资车。
毕竟,王传福也多次表示了,要把合资车的份额,从40%压缩到10%左右。
至于合资车,基本上也就是油车了。
换言之,插混的设计目的,无非就是要取代油车的地位。
所以,比亚迪给油车,装上一块电池与电机,油耗直线下降,关键价格更便宜,直接把油车干翻了。
像丰田、通用为了翻身,也都开始重视插混了。

至于增程的设计目的,就要追溯到古老的电力革命了。
彼时,与电结缘的一切,才被认为有未来。
所以,大家根本就不看好油车,一启动咕嘟嘟冒黑烟,太没档次,电车才是高级货。
但问题也来了,当时电池技术也很拉跨,100公里都跑不到。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笃定要发展电车。
于是,工程师H. Piper想到一个办法,它给电车塞入一套发动机,利用化石能源的燃烧,以延长电车的续航。
说完插混与增程的设计目的后,电池该做大还是做小,也就清楚了。

02为什么增程必须要做大电池?
虽然增程自带“充电宝”,似乎不做大电池也可以。
但就实际而言,也有2个因素,决定了,增程必须做大电池。
第一就是,亏电时的体验,太差了
毕竟,增程所标榜的豪华享受,只用电跑才能跑出来。
一旦电量耗尽,开始烧油,就会“无电一条虫”——性能锐减。
以续航100公里为例,碰上低温开空调堵车等场景,能跑50公里都算运气好的了。
就这个里程,也就撑30分钟,体验立马从宝马变宝骏。
所以,增程的续航不做长一点,真的没法忍。

第二就是,一旦只用电跑,就回不去了
毕竟,很多人买了增程后,能用电跑,就绝不用油。
相比油车,电费5毛一度,实在是太香了。
看着没什么,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极大的增加了电池的话语权。
譬如哪吒、零跑等车企,跟理想问界拼性能拼智驾,根本是死路一条。
但柳暗花明的是,它们把续航搞到300公里,居然开始爆单了。
于是,很多车企都醒悟了,大电池的重要性,远比电机智驾高。
所以,增程不把电池做大根本不行,但插混为啥不用做大电池呢?

03为什么插混不用做大电池?
前面也说了,插混的设计目的,仅是干掉油车而已。
这就决定了,插混的配置没必要太高,能干掉油车足矣。
听着有些反常态,但这现实正是如此。
别看配置高了,车子品质会更好,但价格Hold不住,也是白忙活。
譬如,现在轩逸朗逸只要7万了,而奇瑞风云A8、吉利银河L6还要12万,就一直门庭冷落。
只有像比亚迪那样,把电池搞小一点,价格搞低一点,才能含泪数钱。

这时肯定也会有人说,增程车主都想只用电跑,插混车主就没这个要求吗?
既然如此,肯定把插混的电池做大,才更吃香啊?
但很现实的是,插混车主,真没这个需求。
毕竟,增程是电车的妥协,插混则是油车的延伸。
说白了就是,增程的车主,虽然也追求经济性,但他们更追求电车的豪华享受。
不仅要性能与智驾绝对不能差,还要冰箱彩电沙发顶呱呱。
然而,插混的车主,只想要个油车的替代品而已。
所以,就算把插混的电池做大,体验是更好了不假,但论吸引力,还不如再便宜1-2万。

总而言之就是,虽然插混与增程都是混动,但它们的设计目的根本不同。
所以,增程必须有大电池,体验才能媲美电车。
至于插混,本身不追求太好的体验,不如把电池搞小点,把价格打下来,胜算才能更大。
所以,大家在挑选增程或插混时,千万不能混为一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