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的当下,电动汽车因环保、节能备受青睐,可高额保险费却让车主们头疼不已。究竟是什么让电车保险费居高不下?下面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1、保险公司深陷亏损泥潭
不少人觉得,随着电车增多,保费又高,保险公司在新能源保险这块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银保信报告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21%,然而赔付率近85%,成本率超100%,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在该业务上是亏损的。

以新能源营运车辆为例,货车、网约车的成本率最高能到200%,即收100元保费,可能要赔200元。
深圳网约车司机小王,去年开纯电动网约车,多次因交通事故理赔,保险公司赔付远超保费,这种亏损局面影响整个电车保险市场。

像北京的张女士,电车仅用于日常通勤且很少出险,保费也跟着上涨。保险公司为平衡收支,只能提高保费。

2、车辆特性与人群带来高风险
电车扭矩大、起步快、车身重,行驶还安静,这些特点在带来好体验的同时,也藏着风险。而且现在开电车的年轻人多,驾驶风格激进,事故率和出险率自然就高。

此外,新能源网约车数量猛增,它们行驶里程长、使用频率高,一年跑10万公里以上是常事,事故发生概率大增。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达26.5%,而燃油车仅10.1%。

广州网约车司机小李,平均每月至少有一次小刮擦,频繁出险让保费逐年大涨。即便像杭州的小赵开车稳,但因整体出险率高,投保时自主定价系数被拉高,保费也增加。

3、定价机制存在不合理
监管部门为让车险定价更合理,把“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从0.65-1.35扩大到0.5-1.5,想让风险和保费更匹配。但很多车主发现,车险改革后保费没降反而涨了。

原因在于商业险基础费率“倒挂”。对于高风险的网约车,按1.5上限定价,保费都不够赔。私家车风险低些,但保费也没低到合理水平,存在虚高。
保险公司为了平衡收支,就把网约车的亏损转嫁到私家车保费上。上海的陈先生开车很谨慎,车险改革后保费还是涨了,就是在为不合理定价“买单”。

4、数据不足影响定价精准
保险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数据方面严重不足。虽然电车销量不断增长,但行驶、维修保养等数据远不及传统燃油车。毕竟电车发展也就十来年,数据积累少。

数据少让保险公司定价时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和零部件价格。比如成都的刘女士买了新上市的小众品牌电车,保险公司因缺乏相关数据,只能参考类似车型估算保费,为避免亏损,保费就定得高。这也是新款或小众品牌电车保险费普遍较高的原因。

总之,电车保险费高是由保险公司亏损、车辆风险高、定价机制不合理、数据不足等多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问题,需要保险行业、车企、监管部门等多方合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