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增程式电动车是智商税吗?拆解“省油谎言”背后的真相

    Car擎报橘头像Car擎报橘头像
    Car擎报橘02-18

    最近,增程式电动车(REEV)成了车圈的热门话题。

    理想、问界、领克等品牌的增程车型卖得火热,但争议也不少。

    有人说它是“可油可电、无续航焦虑”的神器,也有人吐槽它是“落后技术”甚至“智商税”。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增程式电动车的那些事儿,看看它到底值不值得买。


    一、增程式电动车的工作原理:技术本质与争议源头

    增程式电动车的核心逻辑很简单:纯电驱动+燃油发电

    也就是说,车子完全靠电机驱动,内燃机(增程器)只负责发电,不直接参与驱动。

    这种设计有几个好处:

    1. 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离合器和变速箱,故障率低,开起来安静平顺,接近纯电车的感觉;
    2. 发动机高效:增程器可以一直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发电,理论上比传统燃油车更省油;
    3. 续航灵活:没电了还能加油,综合续航轻松破1000公里,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亏电状态下的油耗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增程器得拼命发电,油耗蹭蹭往上涨。

    比如,某款增程车在高速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能飙到10L以上,比一些3.0T的燃油车还费油。

    二、“省油谎言”的真相:场景化差异与用户认知偏差

    1. 理想工况下的高效性

    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增程式电动车确实省油。

    比如奇瑞混动专用发动机,它的增程器热效率高达44.5%,1L油能发3.7度电,WLTC馈电油耗只有5.9L/100km。

    不过,这个数据是在实验室里测出来的,实际开起来可能会因为路况、温度等因素大打折扣。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2. 亏电场景的油耗陷阱

    高速行驶和低温环境是增程车的“死穴”

    跑高速时,电机需要的功率大增,增程器得高转速发电,油耗自然就上去了;

    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下降,增程器得频繁启动补电,油耗也会飙升。

    有车主在-20℃的环境下实测,续航达成率只有70%,高速亏电油耗比同级别燃油车高30%。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3. 用户行为与预期错位

    大部分增程车主平时都是用电,只有跑长途时才用油。

    数据显示,超过80%的日常通勤里程可以通过纯电覆盖,油耗问题被弱化了。

    但如果你经常跑长途或者充电不方便,亏电油耗的劣势就会暴露无遗;

    形成“省油假象”与“高油耗现实”的割裂。

    三、增程式电动车是智商税吗?多维视角的理性分析

    1. 技术定位:过渡方案还是长期选择?

    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是电池技术瓶颈期的折中方案

    它的优势在于兼容现有的燃油基础设施,适合充电不方便或者经常跑长途的用户。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超快充技术和固态电池的成熟,纯电车可能会逐渐取代它的市场空间。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2. 成本争议:高价是否合理?

    增程式电动车普遍比同级别燃油车贵5万-10万元,但省去了购置税和限行成本。

    以5年使用周期计算,如果每年开2万公里,电费能比油车省下1.5万元左右。

    但如果你很少跑长途,省油的优势可能就体现不出来了。

    3. 用户画像:谁适合选择增程式?

    • 适合群体:充电方便、平时主要短途通勤、偶尔跑长途的用户;
    • 劝退群体:经常跑高速、对噪音敏感(亏电时增程器噪音明显)、追求极致能效的用户。

    四、市场趋势:技术迭代与消费者教育

    1. 技术优化的方向

    车企正在通过提升增程器效率、延长纯电续航、优化系统逻辑来改善用户体验。

    比如,有的车型纯电续航达到了240km(CLTC),快充17.5分钟就能充到80%,减少了增程器启动的频率;

    理想L9则通过双电机四驱和智能热管理降低了高速能耗。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2. 消费者需破除认知误区

    • 续航焦虑≠技术落后:增程式解决了纯电车的补能痛点,但需要理性看待它的适用场景;
    • 油耗数据需结合使用习惯:厂商宣传的“低油耗”往往基于特定条件,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判断;
    • 智商税的本质是需求错配:如果你的用车场景和产品特性高度契合,增程式电动车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理性选择,拒绝标签化

    增程式电动车既不是“工业垃圾”,也不是完美解决方案。

    它的价值取决于你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动态平衡。

    作为消费者,咱们没必要非黑即白地看待它,而是要通过试驾体验、能耗实测、场景分析,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毕竟,买车是为了开得舒服,不是为了站队。

    如果你对增程式电动车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次阅读
    18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18评论
    1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