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满大街挂着"直降5万""零首付开走"的横幅,你是不是也心动过?但先别急着掏钱包,车企在价格战下只让你在明面上看到了降价,但是为了保持利润,他们都在哪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呢?我们应该如何分辨和避免买到这种车呢?

车企降本“小心思”:座椅一软到底,玻璃以次充好
先来说座椅,虽看似是一个普通的配置,然而现在大部分车企往往不会在座椅上下功夫,大多都是一软到底,既可以换来初坐上去就可达到舒适的效果,也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研发成本。像座椅的材质、内部支撑材料以及与坐姿贴合度的设计都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本。另一点就是玻璃,有些车企可能把隔热玻璃以及天窗换成普通玻璃,更有甚者还会采用较薄的玻璃,更谈不上镀层,这样的玻璃不管是隔音璃换成普通玻还是隔热都要更差,从而车企会实现降本增效。

不仅如此,像备胎用杂牌、隔音棉用料以及覆盖面积,铝合金换钢减配车身结构件等等,这是因为在主机厂的零部件生产中,往往每个部件都要涉及到大量的背后工作。所以,车企才会选择在尽可能保证安全和使用前提下,采取节省成本的商业行为。

3步选出靠谱车:一看、二敲、三成绩
在选择汽车品牌的时候,可以结合车质量网上对于某款汽车的投诉数量和排行,来进行判断。确定品牌以后,我们着重看三点:1.对比历年配置表,看安全带预紧、气囊传感器这些关键配置有没有缩水;2.尽量避免购买末期产品,首先不是新款,各项配置功能差异很大,其次末期的车型都经过了中后期的改款,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3.盯着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25%偏置碰撞拿不到G的直接pass。

车企不管是从技术创新还是成本至上的角度出发,这些偷工减料的小心思,消费者还是或多或少都会看出来,毕竟车企不是慈善机构。因此,务必参考投诉排行和售后评价选品牌,通过对比配置、检查做工和关注碰撞成绩选车型,多维度考量,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选到品质、安全双保障的汽车,避免踩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