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车企们面临着技术路线的重大选择。近期,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放弃激光雷达,转而采用纯视觉方案来实现高阶智能驾驶。这种转变是否预示着纯视觉方案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的主流选择?

搭载纯视觉方案的小鹏p7+
在过去,激光雷达被视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传感器,它能够提供精确的周围环境三维信息,帮助车辆实现避障、导航等功能。然而,激光雷达的高昂成本一直是其普及的障碍。尽管近年来激光雷达的价格有所下降,但对于许多中低端车型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搭载激光雷达方案的智界R7
与此同时,纯视觉方案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以摄像头为主要传感器的纯视觉方案,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技术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摄像头可以识别交通标志、行人、车辆等关键信息,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足够的感知能力。
纯视觉方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与激光雷达相比,摄像头在光线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此外,纯视觉方案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算法,提高对复杂环境的处理能力。
然而,纯视觉方案也并非没有挑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雨雪、雾霾等,摄像头的感知能力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对于静止物体和远距离物体的识别,纯视觉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出租车等,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感知能力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可以说,无论纯视觉方案怎么进步,总是没有激光雷达的方案好,只是差距大小的问题。(特斯拉或者小鹏纯视觉方案也很好,甚至比有些激光雷达方案好,但我会告诉你,如果特斯拉和小鹏加上激光雷达,他们能更好)
同时激光雷达方案是一定会比纯视觉方案更贵的,只是贵多少的问题。
如果加2万块钱可以把智驾出车祸的概率降低10%,你愿意吗?
如果只能降低5%呢,1%呢,0.1%呢?
如果不是加2万,而是1万,甚至1千呢?
中国的汽车销量有7成是10万元及以下的小车,这些车对成本非常敏感,代表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想普及智驾,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车企就必须抓住这一部分消费者,把支架做到足够便宜。可是便宜的方案代表不了技术的优越。

销量榜单的前10名还是以10万元级以内的车型为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是让更好的东西变得普及,让更贵的东西变得便宜。今天你买一台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至少要20万,而买一个纯视觉车型已经只需要10万,那我们发展的意义,就是让激光雷达普及到10万,让纯视觉普及到5万。而不是让20万 30万的车全都变成更差的纯视觉方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