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这一问题,自从新能源车诞生以来就一直围绕着它。现在,相比2年前的新能源车,在技术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半固态电池、800V、混动等等技术的诞生,好像不但没让里程焦虑离我们远去,电车车主更担心长途出行了。那你有没有想过在车顶装一个太阳能板?毕竟阳光每天都有,每天稳定充电,边跑边充不就解决了?车企为啥迟迟不肯让太阳能板上车?是担心没有里程焦虑大家就不换车了吗?

太阳能转换效率太低,装上也解决不了里程焦虑
当下市面上常见的商用太阳能板的能量转换效率基本在15%-25%之间,这个数据本身就不算高,像我们家用的太阳能板即便到了夏天,热水可能也不是特别充分。

而车顶的面积也比较小,基本在1-2平米之间,即便保证每天有5小时的绝对强光,那发电量也无非就是0.5-2度电,这些电量最多能支撑车辆行驶个3-8公里,对续航的提升实在有点小。这还是咱按照理想状态下的设定,一旦赶上阴天、下雨,发电量基本为0,别说解决里程焦虑,就是正常使用都费劲。
成本高,与其大幅增加售价,还不如研发快充
民用级的普通光伏板的价格基本在2.1元/W,但这样肯定不能直接装到车上,因为车规级材料要更耐高温、抗震动、抗冲击。种种条件加上,成本基本在14.5-21元/W了,这个价格基本是日后回不了本的。比如特斯拉cybertruck就提供选装太阳能板,售价2.9万人民币,按照理想状态,一天发电的价值就1.2元,也就是66年才能回本。

车企也不傻,这2.9万如果直接用来提升电池容量,最少能涨100公里的续航,何乐不为呢?更何况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太阳能车顶的续期就是5000元,而实际成本超过2万,大家肯定也不买账。
太阳能板太热,光空调就更费电了
如果大家去过太阳能发电站就会知道,那里的温度是非常高的,别说摸一下太阳能板,离近了可能你都受不了。因为太阳能板对可见光的吸收率大概是90%,但仅仅只有20%能转化成电能,剩下的70%都会以热辐射的形式释放。

如果放到车顶上,那装有太阳能板的车顶内表面温度比普通车顶高 15-20℃,导致空调能耗增加 10-15%,可能刚发的电就被空调用完了。曾经日产做过一次实验,日产Leaf太阳能版在35℃环境温度下,太阳能车顶车辆需多消耗 0.3度电/小时 用于降温,而同期太阳能板仅发电 0.2度/小时,净收益为负。
总的来说,太阳能车顶本质上是“低能量密度场景下的低回报方案”,在现有技术框架基本是没有可能实现的。当然,如果有一天我们电价涨到4元、日均停放时间能达到20小时,并且太阳能板的效率能达到30%以上,届时再生产太阳能车顶车型也不晚。
(文/浩辰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