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开始之前,我觉得你应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汽车的转向到底有什么作用”?
1: 用于转弯。
2:用于控制车辆,表达驾驶员所需车辆动态。
3:用于平衡车辆因主、客观扰动导致的车辆不稳定状态。
最近参加的两场试驾活动,我跟厂家同事聊的最多的就是有关驾驶乐趣。 驾驶乐趣这个词儿, 从厂家角度,他们想如何直观的表达给消费者。而从消费者角度,他们想如何才能体验的到。
我觉得驾驶乐趣这个词儿,本身就是个矛盾体。驾驶是一门技术,与任何一门工程学类似,需要训练和经验,需要客观数据支撑。而乐趣在于人的感官体验,主观成分占大头。所以如果想要表达驾驶乐趣,我认为一定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出发。
市售车辆的研发过程,特别是底盘动态的研发,初期都是从组件和设计出发,独立分析稳定性和操控性。比如通过仿真计算出车辆的不足转向系数,侧倾梯度,最小转向灵敏度等。这些参数都是通过计算和实验得出的客观数据,表明了车辆与道路之间的联系。你可以发现,这个过程,没有把驾驶员算进去。这是因为市售车辆的开发过程是要尽量照顾多样化的需求以及驾驶员水平。所以一台与道路交互中表现稳定的车,是一台好车的基础。
但是车辆要由人驾驶,所以最终这台客观上都符合要求的车,会交于人类驾驶员测试反馈,再进行修改。而这部分关注的就是驾驶员与车辆的关系。涉及两个方面:1,驾驶层面上,我们开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操纵车辆和控制车辆。可以说日常 99% 的驾驶时间,我们都是在操纵车辆,也就是按照预定路线驾驶,比如保持在车道内,比如加速、制动。而剩下 1%,则是控制。控制指的是当车辆受到外力干扰情况下,比如路面湿滑,侧风,路面起伏不平等驾驶员通过转向,制动、加速让车辆保持稳定的行为。也包括驾驶员主动、有意识的让车辆进入滑动,如漂移等状态进而享受操控机器的过程。这里就要求人、车之间有很好关系。2,交互层面上,主要是车辆带来的反馈,以及人、车交互界面的设计。比如方向盘握感,方向盘反馈都属于这类。再比如座椅支撑性,包裹性,人机工程学设计,比如同样侧倾角度下,一个有着高摩擦力,更好包裹性的座椅,可以带来“更少”侧倾的主观感觉。
所以,驾驶乐趣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客观方面,良好的设计可以让车辆有应对不同路面情况的能力,这地方是非常严谨的工程学结果。比如 Skidpad 定圆测试,就可以测试出车辆的稳态极限。而主观方面,这部分要求厂家有深厚的经验,有着自己的独有标定调校风格。这种风格受厂家把控,也是不传之秘。比如宝马开起来像宝马,保时捷开起来像保时捷,就由这部分决定。而这部分也是绝大部分人体验驾驶乐趣的出发点。
很多时候我们看车评或者听别人讲,他可能会说这车太“推”或者太“滑”。如果真的想杠他也特别简单,请他提供当时车辆的速度,弯道情况,路面情况,油门开度,制动减速度,方向角度等信息。你也看得出来,实际上很少有人能提供这些客观数据,所以这种“推”或“滑”大概率是他主观感受的结果,受到他对车辆输入的诸多因素干扰,甚至,他可能都没逼近极限,所以这种内容是没有参考价值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驾驶乐趣要求你一定要去亲自试驾。首先操纵部分,通过一般的道路试驾就能体验,车是不是听话?,你是否可以轻松驾驶还是要与它不断搏斗?而控制部分,则一般需要专门的场地,比如全力加速到 100,一脚全力制动的同时做双移线,这需要驾驶员有对车辆良好的感知能力和空间判断能力,而这时候车辆的反馈就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如果你问我怎么选择一台有驾驶乐趣的车,我的建议是:首先看厂家是否有丰富的赛事经验和运动型车开发经验。这种工程能力是保证驾驶乐趣的基础。其次,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我认为真正的驾驶乐趣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驾驶水平基础上。这部分说的是,你不要要求一台车开起来像另一台车,这样的话,你不如直接去开那台车。而是你可轻松做到根据车辆调节自己的驾驶技巧适应车辆。第三,去试驾。感受人、车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自己预期。
所以,驾驶乐趣我认为是以严谨工程学作为基础保证的主观驾驶体验。99% 可以说是工程学,1% 是主观玄学。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你只能回答到 1,那么我觉得有工程学就能保证你的驾驶乐趣。如果你回答到 2 以上,那么驾驶乐趣一定是那台符合自己驾驶风格和喜好的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