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恍若隔世,不到29万的宝马5系,上热搜了。
曾几何时,宝马5系是“身份”的代名词,落地价轻松突破50万,无数成功人士对这款车趋之若鹜。
但2025年的这个春天,“宝马525Li裸车价跌破29万”就像一声惊雷,卑微得让人心疼。
放在几年前,这个价格只能买一台宝马3系。
所以这是一次漂亮的消费升级——同样的价格,越级的享受,宝马真的给机会了。
当然,29万的5系也是讲条件的。
你得首付10%、贷款90%,并选择5年分期(需2年提前还清),然后才可“抄底”宝马5系。
这一招能不能拯救销量,没人知道。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走下神坛的宝马5系,正在经历一个无比真实的艰难时刻。
某种程度上,这也让宝马陷入尴尬。
对于29万的5系,宝马中国官方回应称“未调整建议零售价”,一切降价仅是经销商的市场行为。
这都没毛病。
但消费者早已看透:曾经高不可攀的“蓝天白云标”,如今在价格战的泥潭中,连尊严都显得廉价。

现在的问题是,谁在逼宝马“低头”?

原来是新势力的刀,刀刀致命。
所以宝马的“卑微”,绝非偶然。
在这背后,是一场传统豪车与新势力的大乱斗,且宝马看上去不占上风。
第一刀,就是新势力的“性价比屠刀”。
这让30万-40万之间的市场区间已成修罗场。
蔚来ET7、智界S7、享界S9等国产新能源车提供高阶智驾、豪华配置和纯电续航时,宝马5系即便降价到29万,战力指数仍显得有点苍白。
毕竟29万的宝马5系是燃油车,需额外承担购置税、高油耗和保养成本,而新能源车不仅免购置税,使用成本更低,科技配置更“卷”。
所以29万的5系,落地也差不多要34万、35万了。
这个价格可选的好车太多了。
蔚来ET5T,甚至ET7,极氪001,包括智界S7等。
哪怕是价格更低的小米SU7,性能和驾驶感受也不虚宝马5系。
实话说,在宝马的历史上,其从未经历过这种级别的竞争。
这就难了。
因为对手一个比一个强悍,一个比一个难缠。

当然还有第二刀。
那就是品牌光环褪色了。
毕竟现在的年轻人要科技,不要“老钱”。
新一代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早已颠覆。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OTA升级早已成为硬指标,而宝马引以为傲的“操控感”在拥堵的城市路况中几无用武之地。
宝马的iDrive系统一度是大牛逼,但现在根本打不了新势力——理想的车机能打游戏、刷抖音。
所以这就是代差。
此外,宝马近年来的设计争议(如“大鼻孔”格栅)也让其口碑受到影响。
社交媒体上,很多人说宝马有点丑。
有人说:“15年前的5系才是经典,现在的设计只剩‘用力过猛’。”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感觉只要把克里斯·班戈请回来,有关颜值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颜值也是产品力。
雷军已经说了,造车第一要务就是颜值。
迄今为止,克里斯·班戈设计的那一代宝马5系最耐看。

宝马5系被砍的第三刀,感觉就是价格战。
这个真的太伤了。
尤其是去年,宝马经历了一波“退出价格战-重返价格战”的反复,好感分直接丢了。
因为在当时,宝马一度扮演了“反价格战旗手”的角色,被认为是合资明灯。
但后来的事情表明,没人能逃离价格战泥潭。

现在29万的宝马5系,表明价格战还在上演。
这无可避免。
宝马的降价,本质是燃油车时代落幕的悲鸣。
2024年,宝马沈阳工厂因需求疲软,被曝多次减产。
销售终端更是哀声一片。
比如宝马全球首家5S店星德宝闭店停业,再次挫伤了买宝马的消费者——几百人开始维权。
后来这些人有没有维权成功,无人知晓。
但这些车主中的相当一部分,很难说会再买宝马车。

时代的车轮下,没有永远的王者。
当29万的宝马5系与国产新能源车贴身肉搏,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价格数字的变化,更是汽车产业话语权的彻底转移。
新势力只用一招,就破掉了宝马的品牌盔甲。
这招就是“技术平权”。
要知道宝马是很会玩“技术区隔”的,比如同样一台发动机,还要分高功率和低功率两个版本。
但造车新势力用技术平权终结了一切,也刺穿了豪车的溢价泡沫。
29万的宝马5系,恰恰印证了一个真理——没有永恒的护城河,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者。
实话说,这非常唏嘘。
因为在豪车品牌中,宝马是最早探索新能源,并为此投入大量资源的品牌。
比如最早的i3,设计精致,性能不错,只是价格高昂。
因为点错了科技树——错把扩大碳纤维使用的轻量化,理解为电动车的突破口,却未能聊到动力电池才是真正的答案。
所以宝马曾经真的很勇。
但那都过去了。
至少在中国市场,留给宝马的只剩一条路——放下身段,彻底变革。
否则,29万的宝马5系,只会是这场风暴的开端。
因为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