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弹丸之地却引来车企一窝蜂的扎堆,60万辆的产能,泰国能吃下?

    汽车系超老师头像汽车系超老师头像
    汽车系超老师4天前

    泰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太好,2024年泰国电动车的注册量为70,137辆,相较于23年的76314辆下降了8.1%。同时,25年预计中国车企在泰国的产能将达到60万辆,已经超过了泰国24年全年总销量的57.3万辆,且价格战仍旧是杀手锏。这个剧本,似曾相识,又是东南亚,又是日本车企的“后花园”,又是价格战,电动车还会重蹈摩托车的覆辙吗?

    虽然电动车排行榜几乎都是自己人,但只占了10%的份额

    翻开泰国电动车的销量排行榜,我们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比亚迪以老大哥的姿态,占据了38.5%的市场,而在名爵、哪吒、长安、埃安以及欧拉和五菱的助力下,七个中国品牌抢占了约80%的电动车市场。

    不过如果算上燃油车,日系车还是牢牢的把持着头部:只一个丰田,一年就在泰国销售22万辆汽车,占了泰国乘用车销量的38.3%。虽然丰田汽车的销量在肉眼可见的下滑:从22年的28.27万辆,到23年的26.59万辆,再到如今的22万辆,但可以说几乎都是价格战的功劳,丰田在泰国最便宜的车都要比国产新能源贵。这样的场景,我们的摩托车在征战东南亚的时候也发生过。

    乘兴而去,铩羽而归,野蛮生长的代价太大

    东南亚的11个国家都是欠发达地区,摩托车是人们的首选交通工具。临近千禧年,又是邻居,我国的摩托车品牌凭借天时、地利开始进军东南亚,靠着价格战几乎是一夜间就占领了市场,甚至拥有了高达80%的市场份额。但是成也价格战,败也价格战,因为同行间的无序竞争,摩托车的利润越来越低,不仅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品牌也倒下一大片,日本摩托品牌则凭借着金融手段,可靠的质量,成熟的产业链,几乎没费什么劲就又夺回了市场,至今中国摩托占比甚至不到1%。

    创新、耕耘,踏踏实实造车才是王道

    再看日系品牌,其实就靠着8个字“技术开道,长久耕耘”,成功的经营着东南亚这块市场。从60年代开始,靠着本国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日本车企的技术甚至领先了欧美车企。再到本地化生产的产业布局,建立起完整的生产网络,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日本车企将东南亚纳入了全球的生产体系,而不是单打独斗。说到这里,在泰国市场的日本车企之间甚至还会共享供应链,这对于善打价格战的国内车企们,是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出海不是单纯的把产品运过去卖了就行,背后成熟的产业链更是能坚持多久的关键所在。前一段时间甚至爆出,卖到国外的国产车想要修理,却因为价格高企等因素,原厂件很难运过去的事情发生,这才是我们车企出海的一个很大短板。

    如果我们凭借着新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市场的占领上有更长远的打算和更多的策略,而不是单纯的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也许取代日系车的地位,还是有盼头。但是一窝蜂的冲进来,硬着头皮瞎干,自己倒闭了不要紧,受伤的却是中国这块金字招牌。

    (文/淼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万次阅读
    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