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753亿豪赌!40多款新车!豪华车市场要变天了?

    电动车公社头像电动车公社头像
    电动车公社前天 10:32

    最近这段时间,可真是欧洲车企的多事之秋。


    前两天,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棒,奥迪、大众、捷豹路虎等品牌决定暂停向美国出口新车,其他品牌则伺机而动,准备进行一场利润与销量的双重博弈。


    更早些时候,贵为一线豪华的BBA,也都在一场利润与销量的博弈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停产入门级燃油车。


    奔驰CTO正式对外宣布要停产奔驰A级,奥迪也宣布2026年停产奥迪A1和奥迪Q2,华晨宝马更是放弃了全新1系和X2在中国进行国产的计划。


    毫无疑问,这些背靠豪华品牌卖出高溢价的精品燃油小车,在全球车价上涨的背景之下,已经难以独善其身;更不用说在新能源大势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了。


    (曾经宝马1系高高在上的指导价)


    不挣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BBA的2024财报里,各家净利润下跌都不少。


    眼看靠品牌溢价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那唯一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条:靠产品力卷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宝马在降本增效之余,采取的新动作。





    01. 决战2026?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BBA在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上曾经展示过一批期货。


    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锋芒初显,正对着欧洲市场摩拳擦掌。BBA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必须亮出己方的技术储备,才能提振股东和用户的信心。


    以宝马为例,带来的就是下面这台Neue Klasse(译名:全新物种)的全新纯电概念车:



    除了全新的设计风格之外,宝马还提到了全新架构、第六代 BMW eDrive电驱技术、更智能的人机交互、800V超充等技术,并表示量产车型会从2025年陆续问世。


    到了2027年,更是要在全球推出超过40款新车!


    不少业内人士在围观过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BBA的电动化产品,会在这两年开始发力。能否保有一战之力,就看现在了!


    宝马集团的董事长齐普策更是这样评价:


    “(这是)宝马有史以来最大、最前瞻的战略布局。新世代不仅是一款车,更是BMW品牌在设计、技术、和理念上的重大飞跃。”



    不难看出,宝马对新世代车型的重视已溢于言表,颇有种“新能源之争,成败在此一举”的感觉。


    那么2年过去了,正式交付的时刻也即将来临。宝马的新车,到底还有没有一战之力?


    这就得细细盘一下宝马新世代车型的基石,宝马最近发布的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了。






    02. 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



    首先,这套电子电气架构有个独有的优势:延展性极强。


    说白了,就是不论油车电车、氢燃料电池车,也不论轿车、SUV、跑车,全都能用。


    在具体配置功能上,宝马也拿出了自己对人机交互的深度思考——BMW全景iDrive


    其中最明显、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仪表屏,以一个叫“视平线全景显示”的东西来替代,即前挡风玻璃下方一条黑色区域,上面除了显示导航、车速、续航等关键驾驶信息,还可以显示天气状态等自定义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宝马的视平线全景显示并不是一块屏幕,也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HUD,而是通过超近距投影技术+专门的纳米涂层风挡玻璃来实现的投影图像。


    这种宝马独家的创新技术,能让投影画面保持几乎与路面齐平,营造出一种3D指引效果,比HUD的呈现效果更高级。


    此外,再配合上搭载主动触觉反馈技术的纵向双辐方向盘,以及变成个平行四边形的中控屏、智能语音助手宝马智能座舱的核心思想是让车内所有的功能都为驾驶员服务,尽量眼不离前、手不离方向盘。


    当然,要呈现这样的人机交互效果,意味着底层架构必须能保证语音、中控屏、方向盘等各端信号能快速传递。


    这体现为宝马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另一亮点:全新线束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的组合。与上一代相比,这一代线束系统减少了600米的布线,且重量减轻30%。



    这就好比一张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四通发达的交通网,游走在车辆功能控制的各个端口,支撑着各项数据的传递。


    而这张交通网也不止为人机交互做贡献,它其实是宝马整套电子电气架构的基础设施,通过它延伸出来的触角能触达的,是架构的四个“超级大脑”。



    上文提到的全景iDrive就是四个“超级大脑”中的之一,剩下三个分别是车辆控制大脑、自动驾驶超级大脑、驾控超级大脑它们共同组成了组成车辆功能运行的软件平台。


    翻译一下,这就是宝马从燃油车时代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向新能源时代“软件定义汽车”所要求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而进行的转变。


    此前,宝马的电动车总被人诟病是“油改电”,就是因为其基于油电共用平台打造的。在旧的地基上修修补补,当然会受到各种限制。


    而宝马全新一代的电子电气架构则是基于今天AI技术与智能化需求飞速发展打造,集成算力提升超20倍,也就解除了“物理结构”上的封印。



    类比到手机上,那就是一个功能机、一个智能机的区别。宝马相当于一脚踏进了新时代的大门,难怪官方将其称之为“为宝马软件定义汽车的下一阶段奠定了基础”




    03. 够不够用?



    确实,宝马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可以说提升巨大。


    但那是对宝马自己、以及全球市场而言;


    在中国这片新能源汽车的沃土上,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仔细看宝马的四个“超级大脑”,实际就是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四域合一的翻版。


    隔壁零跑的“四叶草”架构,也已经反向出口到欧洲友商Stellantis集团那里了:



    这也就决定了,新时代的宝马,即便在电子电气架构、驾控、科技感营造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但并没有和燃油车时代一样,形成断代式领先。


    到了拼产品力、拼价格的阶段,还是得放下架子跟中国供应链好好打交道。


    宝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一方面,宝马继续稳步推进“2026年开始在沈阳投产新世代车型”的进程,加深了与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合作:


    (首批国产测试车已在沈阳下线,4月会在上海车展亮相)


    另一方面,宝马主动为中国消费者做新世代车型的本地化适配。


    3月宝马对外发布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差不多两周后,就在北京研发中心举办了2025宝马中国创新日。


    当天宝马方面专门给中国市场对齐了新世代车型的颗粒度,并且宣布了与阿里斑马智行AI大语言模型的合作


    社长给大家翻译一下,就是宝马新世代车型中强调“带来划时代智能交互体验”的智能座舱,将由中国本土语言大模型进行赋能;


    大家也不用担心德国车不懂中国用户,宝马直接给自家的车装上了一颗“中国心”


    再结合前段时间宝马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宝马将深度适配鸿蒙生态,支持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My BMW应用软件等数字化服务......的消息:



    可见宝马在行动方面,是真把中国当第二故乡去干的。


    毕竟,对自己最大的单一市场,宝马在研发制造方面跟中国绑定得其实很深。


    宝马在中国的沈阳生产基地,是宝马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其中2022年最新建成的里达工厂,从设计之初即以制造电动车为导向,在需要时可以将100%产能投入到电动车生产。


    与之相比,在宝马德国老家、承担宝马首款新世代车型生产任务的慕尼黑工厂,到2027年才会完全转型为纯电动车生产基地。


    (慕尼黑工厂2月还在建设新的生产车间)


    此外,宝马在中国还有四个专注不同方向的研发基地,其中位于上海的Skylab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是德国之外唯一的同类机构。


    甚至不负责任地预言一下,宝马说不定也和某些欧洲友商一样,想借助位于中国的研发中心和先进产业链的优势,反哺自己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





    写在最后



    从2024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宝马确实需要加快转型的速度了。



    几个主要数据:年营收收入1423.8亿欧元,同比下滑8.4%;息税前利润109.71亿欧元,同比下滑35.8%;利润率从11%下降至7.7%。


    具体到占宝马全球销量29%的中国市场,营收317.86亿欧元,同比下滑22%。


    可见中国市场,是决定宝马全年财报表现很关键的一环。


    因而,新世代车型能否及时推出、又能否打动中国用户,就显得格外重要。


    某种程度上说,宝马有点押宝的意思——


    “2025年将成为宝马集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今天制定的战略(投放新世代车型)将决定未来十年的成功。”


    有此一念,宝马在2024年拿出9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54亿,同比增长17.1%)的大手笔研发投入,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被整个宝马集团视为重中之重的新世代车型,都必须成功。


    接下来,就看宝马会在上海车展上,带来怎样的大动作了。

    次阅读
    1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