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润滑油市场掀起价格调整浪潮,各大品牌纷纷行动。壳牌在4月8日宣布对部分美国进口原料的润滑油产品进行涨价,虽然具体涨幅未公开,但市场预计高端产品,比如API SP级全合成油,涨幅可能在10%-15%。嘉实多从4月1日起就调整了商用车润滑油价格,涉及柴油机油、齿轮油等品类,涨幅约为5%-8%。美孚虽尚未发布正式调价通知,但经销商反馈其部分进口产品已启动价格协商机制,预计5月可能跟进涨价。与此同时,添加剂市场也不平静,路博润、润英联等进口添加剂的复合剂价格上涨了10%-15%。这一系列价格变动背后,国产润滑油企业的市场表现备受关注,究竟谁能在国产份额排名中占据前列呢?
一、关税政策:国产润滑油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自2025年4月10日起,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这一政策给润滑油产业带来了深刻影响。
一方面,进口成本的大幅增加使得美国润滑油失去价格优势。叠加消费税和增值税后,综合税率可能超过150%,这让下游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产品,国产润滑油迎来发展契机。以高端车用润滑油为例,此前对进口产品依赖度较高,关税提高后,像长城润滑油、昆仑润滑油这样的国产企业有望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虽然进口润滑油价格上涨可能传导至国内市场,但国产润滑油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例如中沃能源年产能20万吨,实际利用率却不足50% 。因此,短期内国产润滑油全面涨价的可能性较低。不过,像长寿命工业齿轮油这类高端产品,可能因为供需错配出现结构性涨价。
二、国内外润滑油市场份额大揭秘
(一)外资企业牢牢把控高端市场
在润滑油市场,外资企业占据着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美孚凭借在乘用车高端市场的优势,占据约18%的市场份额,其美孚1号在全合成油市场的市占率长期超过30%。壳牌在商用车领域表现突出,市场份额约为15%。嘉实多聚焦高性能润滑油,占比约12%。BP和雪佛龙合计占比约10%,其他国际品牌占约5%。外资企业总占比约60%,在高端市场的占比更是超过80%。它们依靠品牌溢价、技术壁垒,如壳牌的PurePlus基础油技术,以及全球供应链,在高端市场形成了垄断局面。
(二)国产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崭露头角
国产润滑油企业则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导。长城润滑油作为国内最大品牌,依托中国石化,覆盖全产业链,市场份额约为15%。昆仑润滑油借助中国石油的资源优势,在工业油领域占比高,市场份额约12%。龙蟠科技专注车用润滑油,在新能源领域布局领先,占比约3%。康普顿在高端柴油机油市场份额突出,占比约2%。其他区域性品牌占比约8%,国产企业总占比约40%,在中低端市场占比超过70%。然而,国产润滑油在高端领域,如API SP级汽油机油、ISO VG 680以上工业齿轮油,技术储备不足,仍需依赖进口添加剂和基础油。
三、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格局与国产替代进程
(一)全球市场高度集中,巨头林立
润滑油添加剂全球市场高度集中,被少数国际巨头掌控。路博润作为全球最大的添加剂企业,技术覆盖全品类,市场份额约30%。润英联由BP、埃克森美孚合资成立,在高端复合剂方面领先,占比约25%。雪佛龙奥伦耐是雪佛龙子公司,清净剂技术优势明显,占比约20%。雅富顿专注燃料添加剂,润滑油复合剂占比不断提升,约占10%。其他企业共占约15%,四大巨头总占比高达约85%。高端添加剂研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通常为5-8年,还需通过国际发动机台架认证,如ILSAC GF-6、ACEA C5,这使得国内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困难重重。
(二)国产替代稳步推进,企业亮点频现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国产添加剂企业仍在努力推进替代进程。瑞丰新材是国内最大的添加剂企业,产能达20万吨/年,在建产能55万吨,预计2025年底总产能达70万吨。其复合剂收入占比66.5%,已通过API SP认证,还掌握CI-4、CK-4级柴油机油复合剂配方,产品通过美国西南研究院台架认证,不仅为壳牌、美孚等国际巨头提供添加剂,出口占比还超30%。
康泰股份(利安隆子公司)产能为8万吨/年,产品线齐全,覆盖260多个品种,能满足全品类需求。它与雅富顿、雪佛龙奥伦耐联合开发低灰分添加剂,适配国六标准,在国内风电齿轮油添加剂市场市占率超20%,客户包括金风科技、远景能源。
濮阳惠成产能5万吨/年,以酚醛树脂类添加剂为主。作为细分领域龙头,在绝缘漆、电子化学品添加剂领域技术领先,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其产品符合RoHS、REACH标准,出口欧美市场占比40%,并且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单吨能耗较行业低15% 。
四、润滑油产能领先的上市公司盘点
(一)润滑油产能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
根据行业数据及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国内润滑油产能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各有优势。中国石油(601857)旗下的昆仑润滑油年产能超60万吨,覆盖车用油、工业油全品类。2023年国内市占率19%,位居第三,在央企中排名第一。依托中石油炼化一体化资源,其在高端工业油,如风电齿轮油的技术突破显著。
中国石化(600028)的长城润滑油年产能约7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润滑油产销基地。2023年国内市占率28%,行业排名首位。它与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合作紧密,生物基润滑油还获得了国际认证。
统一股份(600506)年产能30万吨,是商用车润滑油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民企中排名第一,2023年销售额达380亿元。其长寿命产品换油周期可达10万公里,有效替代外资产品,在商用车市场渗透率高。
康普顿(603798)年产能15万吨,聚焦工业齿轮油领域。风电齿轮油市占率超15%,在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对标路博润,主要服务中小型工业企业。
龙蟠科技(603906)年产能10万吨,主打车用全合成油。在车用油细分市场占比约5%,增速较快。其PMA粘度改进剂实现国产替代,还成功切入美孚供应链。
(二)润滑油添加剂产能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
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瑞丰新材(300910)产能规模为20万吨/年,在建产能55万吨,2025年底总产能将达70万吨。技术上领先,掌握多种柴油机油复合剂配方,产品通过权威台架认证,客户涵盖国际巨头,还受益于政策红利,获得中石化、中石油优先采购资质。
康泰股份(300596)产能8万吨/年,被利安隆收购后,产品线丰富,能满足各类需求。通过与国际企业联合开发产品,适配国六标准,在风电齿轮油添加剂市场表现出色,拥有众多优质客户。
濮阳惠成(300481)产能5万吨/年,专注酚醛树脂类添加剂。作为细分领域龙头,技术和产品环保优势明显,采用先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
在润滑油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关税政策、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都在深刻影响着国产润滑油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还是在添加剂国产替代的进程中,国产企业都在努力突破。润滑油产能和添加剂产能领先的上市公司更是各展优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它们有望凭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国产润滑油产业的整体实力,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