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这位精力充沛、敢闯敢干的女强人,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汽车领域。最近,有消息传出,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看来,即便之前在银隆造车遭遇挫折,董明珠依旧没有放弃造车这个艰难的目标。格力在家电行业,尤其在空调制造方面,那可是响当当的强者。但一涉及造车,状况就不太乐观了。这究竟是家电行业迈向新领域的必然尝试,还是董明珠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在驱使呢?

格力造车:坎坷历程
回想起当年,董明珠投入大量资金到珠海银隆。结果呢,银隆艾菲 MPV 这款车一亮相,就在汽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不过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它售价高达 43 万,车标却像奥运会徽标和奥迪四环的奇怪结合体,被大家戏称为 “五环车标”。从外观来看,车身侧面轮廓和老款丰田埃尔法极为相似,不少人都调侃它是 “山寨版埃尔法”。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么贵的车居然连 ESP 车身稳定系统都没有,就好比买了一套豪华别墅,却没安装防盗门,安全感全无。

性能方面,银隆艾菲的表现也不尽人意。百公里加速需要 11 秒多,充电速度更是慢得让人着急,快充要 2 小时,慢充则长达 8 小时。如今,市面上很多新能源车 15 分钟就能快充,相比之下,银隆艾菲的充电速度就像用老式拨号上网玩王者荣耀,卡顿又耗时。难怪有车主开玩笑说:“在停车场充完电,出来发现商场都改建成住宅区了。” 这样的表现,销量自然惨不忍睹。2023 年,银隆艾菲全年销量只有 2708 辆,而比亚迪三天的销量就能轻松超过这个数字。

再度入局,董明珠的考量
面对如此糟糕的成绩,换作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董明珠可不是一般人,她就像一位勇往直前、不服输的武林高手,明知造车这条路困难重重,却还是毅然前行。这不,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悄然成立,注册资本 2000 万元。这次,她似乎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公司法定代表人不是她本人,而是钟成堡。从企业信息平台企查查的数据来看,这家新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等多个领域,野心勃勃。不过,大家心里都有个疑问:格力把做空调的那股劲儿用在造车上,真的能行得通吗?当年,董明珠在央视曾豪言 “特斯拉才是初学者”,如今这句话却成了 B 站上的鬼畜素材,令人啼笑皆非。

家电巨头为何钟情造车?
看看当下的造车新势力,小米汽车交付量超出预期,创维也从 10 万级入门车型做起,销量已经突破 2 万台。而格力呢,偏偏选择从高端 MPV 市场切入,43 万的定价和奔驰 E 级相当。这样的定价策略,就如同刚学会游泳,就直接去挑战马里亚纳海沟,勇气可嘉,但风险极大。造车和做家电完全是两码事,汽车行业对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以及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极高,需要长期的沉淀和投入。董明珠或许想复制格力空调的成功模式,但汽车这个 “四个轮子的大家伙” 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更让人惋惜的是,据说董明珠当年投资银隆的 30 亿几乎全部打了水漂,辛苦打拼 30 年的积蓄,就这样栽在了造车上。

未来,格力汽车值得期待吗?
如果格力的新一代汽车定价在 20 万以内,再结合格力出色的产品质量把控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说不定还真值得消费者考虑。但要是继续走高价路线,恐怕最终还是会面临销量不佳的局面。造车就像谈恋爱,光有热情和资金可不够,还得有扎实的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否则很容易被消费者 “抛弃”。广大车友们,如果给你一笔购车资金,你会选择董明珠造的车,还是其他新能源品牌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