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价格“冰点”背后的优惠逻辑:宝马5系如何跌破29万?

    张帆的玩车视觉头像张帆的玩车视觉头像
    张帆的玩车视觉前天 17:00

    2025年4月,一则“宝马5系(图片|配置|询价)裸车价跌破29万”的消息引爆社交网络。曾象征身份与地位的宝马5系,如今以不到30万元的价格触达消费者,这不仅是豪华车市场的“地震”,更是汽车产业新旧势力交锋的缩影。

    此次降价的主角是宝马5系525Li M运动套装版,其官方指导价为43.99万元,但通过经销商促销叠加分期贷款政策(首付10%、贷款90%、5年期分期需2年提前还清),裸车价最低可至28.7万元,优惠幅度高达15.29万元。若算上购置税、保险等费用,落地价约3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价格并非官方直接调价,而是经销商为清库存、抢占市场份额的自主行为,宝马中国亦强调“建议零售价未变”。

    类似的大幅优惠并非孤例。同期,奥迪A4L优惠近16万元,奔驰GLC降价19万元,豪华车市场集体“跳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豪华燃油车平均促销幅度达26%,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的分流效应成为核心推手。

    宝马5系的降价看似诱人,但横向对比新能源竞品,其竞争力仍显乏力。以蔚来ET5为例,叠加BaaS电池租赁、置换补贴等政策后,实际落地价仅15.59万元;极氪001、智界S7等车型则以30万级的价格提供高阶智驾、超长续航和免购置税优势。

    反观宝马5系,作为燃油车,其2.0T发动机(190-258马力)在动力参数上难以匹敌新势力的电机性能,且需承担高油耗、保养成本及购置税,综合用车成本远超新能源竞品。

    更深层的危机来自品牌价值的稀释。新一代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已从传统品牌溢价转向智能化体验。宝马引以为傲的操控性能在拥堵城市中难有用武之地,而iDrive系统与理想、蔚来的车机相比,在交互流畅度、生态丰富性上差距显著。社交媒体上,用户直言“宝马的设计只剩用力过猛”,经典“双肾格栅”争议不断,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吸引力。

    宝马的“低头”折射出传统豪车在转型阵痛中的无奈。2024年,宝马沈阳工厂因需求疲软多次减产,全球首家5S店星德宝闭店,车主维权事件频发。尽管宝马曾试图以i3等车型探索电动化,但过度押注碳纤维轻量化而非电池技术,使其错失新能源先机。

    如今,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技术平权”,宝马赖以生存的“发动机功率区隔”策略失效,品牌溢价泡沫被刺破。

    与此同时,关税政策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美国对进口车加征关税导致宝马等品牌成本上升,但中国市场的价格战迫使车企以让利抵消冲击。例如玛莎拉蒂Grecale打出5.5折优惠,林肯Z限时一口价18.88万元,豪华车市场陷入“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宝马5系的降价潮揭示了两大趋势:其一,新能源与智能化重塑了汽车价值体系,燃油车的技术壁垒被瓦解;其二,消费者理性化趋势不可逆,品牌光环需以产品力为根基。正如雷军所言,“造车第一要务是颜值”,而宝马若想重获青睐,或许需召回设计师克里斯·班戈,以经典设计唤醒用户情怀。

    对于车企而言,价格战仅是权宜之计。长期来看,加大智驾研发(如比亚迪的兆瓦闪充、零跑的激光雷达方案)、创新用户体验(如蔚来的换电生态)才是生存之道。宝马若不能彻底转型,29万的5系或将成为燃油车时代落幕的序曲——毕竟,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29万的宝马5系,是消费者的“捡漏”机会,也是传统豪车的警示钟。这场由新势力主导的产业革命,正以不可逆的姿态改写规则。对于宝马,放下身段或许能暂渡难关,但唯有拥抱变革,方能在“电动化、智能化、平价化”的新战场上,找回属于自己的“驾驶者之车”荣光。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