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车型: 2024款奥迪Q4 e-tron 40 e-tron 创境版

驾驶偏向传统油车,必须踩刹车才能停,对老司机和老年是好事情,但刹车前半段应该是动能回收,刹车实际未介入,所以刹车偏软,智能化偏低,app甚至不能开锁启动。外观,内饰,这些用料看着很扎实,这个价格买奥迪确实可以。
瑞星高照1:这是全款还是分期价?
user5615927194013:请问下成都哪一家
Whietpan:恭喜提车,这车适合驾驶,智能化就别想了,适合喜欢驾驶的人
·奥迪Q4 e-tron
驾驶偏向传统油车,必须踩刹车才能停,对老司机和老年是好事情,但刹车前半段应该是动能回收,刹车实际未介入,所以刹车偏软,智能化偏低,app甚至不能开锁启动。外观,内饰,这些用料看着很扎实,这个价格买奥迪确实可以。
瑞星高照1:这是全款还是分期价?
user5615927194013:请问下成都哪一家
Whietpan:恭喜提车,这车适合驾驶,智能化就别想了,适合喜欢驾驶的人
虽说大家都觉得奥迪Q4 e-tron就是“换壳版”的大众ID.4,但从外观和内饰来看,奥迪Q4 e-tron真的是高了一个档次,开出去还是很拉风的;其中最值得夸赞的还是奥迪的大灯,真不愧是灯厂,悬浮式矩阵LED大灯组辅以数字日间行车灯技术,可以提供四种数字化个性签名光效及动态点亮效果,看上去十分酷炫。并且它的车侧线条简洁流畅,并采用了双腰线设计,配合短悬长轴的侧身比例,看起来比较动感。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风阻系数也只有0.28Cd,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续航里程。 而从它的内饰来看,也是符合奥迪豪华品牌的定位,内饰用料比较考究,大部分都是用软质材料包裹,还配备了双平底触控式运动方向盘,操控起来手感很不错;同时内饰的科技感也还不错,拥有10.25英寸的虚拟驾驶舱、11.6英寸的中央MMI触摸显示屏、以及全新的AR-HUD区域,不过整体流畅度还有待提升。至于空间,它的长/宽/高分别为4588/1865/1626mm,轴距为2765mm,跟ID.4系列一样,乘坐舒适性还是可以的,后排还有独立空调、type C接口和12V电源接口。 在操控方面,车夫一直觉得这是传统大厂转做新能源车型的优势,奥迪Q4 e-tron的底盘素质也是比较出众的,加上配备了动态阻尼控制悬架,具备一定的可玩性;但它也是有短板的,它的驾辅硬件配置只是及格水平,仅有4个环视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而且它只有顶配版车型的辅助驾驶等级达到了L2级,性价比有点低了。在充电方面,车夫基本在公桩充电,操作还是很方便的,至于充电上限问题,第一次试了一下上限100%,想看看充满电的效果,后面还是改成了上限80%。 这段时间下来,它的百公里电耗在13kW·h左右,这个成本比油车低多了,而且目前大城市充电是比较便利的,因此上下班代步开它还是挺爽的!
hulongyu760326:先有Q4 再有ID4
喜欢吃饼干de太公慕思:q4真的好id4太多 完全两台车。。我要是晚一年买电动车,就不买id4了 说什么都要上q4😂😂😂😂
头条用户:其实就是一毛一样的两台车…id4顶配4驱的做工也不差
从价格配置整体上还是很满意的,该有的配置都有了,并且外观也是一眼就能跟别的车区分开,前脸比其他的车型都帅很多,看着有动感,有格调,从侧面看特别好看。而且不得不说是开起来完全没有电车那种眩晕感,还是挺惊喜的,还有就是Acc的自适应巡航太舒服了。 外观5 外观确实没得说,真的是太帅了。整体的设计我觉得真的是专门为了年轻人而打造的。镀铬的进气口和矩阵大灯搭配起来凶得很,真的能够让咱们车子看着就完全不一般,自己车友群也问了不少车友,他们大多数也都是被这个外观所吸引的,尤其是这个前脸,真的是太有感觉了。 内饰4 内饰的设计我觉得是比较时尚,很对我胃口。里面很多地方都是软包的看着非常有质感,大屏幕也用起来不卡,很丝滑,座椅是类似翻毛皮质的座椅,摸着非常柔软,而且座椅的包裹性非常好。就是噪音能在小一点就好了,不过不影响听歌。 配置5 相对BBA来说车内的配置还是挺多的,自动跟车,安全辅助,360全景摄像头,座椅记忆,还有远程操控真的非常方便,特别是现在马上冻天了,进车里就有暖风吹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空间5 空间的话,我家之前有个表哥坐在后排,身高1.8米,坐下来的话前面还可以放一个拳头多的位置,头顶也还好,没有顶头,座椅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尤其是后面中间没有凸起碍事。 续航5 Q4 e-tron平时开还是挺划算的,现在跑6000多公里,平均电耗14.7,充满一次电就几十块钱,续航可以达到560公里,实测快充速度不到1小时充满,基本不存在续航和充电焦虑。 智能化5 自适应巡航很容易上手,方向盘最下有个拨杆侧面按键一按就可以开启,还能上下调整车速和距离,以前堵车一脚油门一脚刹车,一刻也不能休息。现在开个巡航,只需要一只手扶着点方向。刹车油门不用管。能缓解很多的驾驶疲劳。 驾驶感受5 开舒适模式简直不要太舒适,加速减速都非常的线性,即使是舒适模式的提速在市区也绰绰有余,对于上了年纪比如我爸这类油车老司机,也不太需要花很多时间适应。
顽强船帆gtu:内饰与智能化差了些,其他都挺好
用户6474327966211:前脸把标挡上,还不如id4看着精神
用户72347739:不是你4驱,续航560?这不是真实续航吧
前几天陪朋友去看车,看到奥迪Q4 e-tron你,外观设计的挺吸引人,我就和朋友一起试驾了一下。 【外观】奥迪Q4 e-tron采用全封闭式进气格栅,内部用了点阵式的镀铬饰块进行装饰,非常有质感,和矩阵式大灯搭配起来更显张力,新车整体风格时尚动感,从侧面来看,车身腰线流畅,还拥有亮黑色的对比裙边,尽显时尚动感。车尾设计圆润饱满,配备了贯穿式LED尾灯提升精致感,整个尾部设计的非常有层次感,并且底部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并且还设计了银色的防刮板。 【车机系统】搭载12.8英寸的中控屏,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我们可以在中控屏看到酷我音乐、喜马拉雅等软件,并且还可以一键旋转屏幕,从横屏直接旋转成为竖屏,如果在开车的时候,不想看中控,我们可以点击中控台上的滚轮,直接进入屏保的界面,还可以上下拨动,调整汽车音量的大小。 【智能辅助配置】这款车配备11.6英寸的中控彩色大屏,向主驾驶方向倾斜,方便驾驶员操作,实体按钮的配置方便操作,不易出错,更加安全,标配了GPS导航系统、导航路况信息展示、道路救援服务、车联网、OTA升级、语音识别控制系统和WiFi热点等功能,还支持手机互联映射CarPlay包括服务预约、车辆监控、数据钥匙、充电管理、远程控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试驾体验】在试驾这款车时,起步的时候比较轻快,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整体感觉动力表现充沛,就是在刹车的时候,刹车踏板稍微有一点黏脚的感觉,动力表现还是不错的,深踩加速踏板,还会有一些推背的感觉,试驾体验还是不错的。 【合适人群】奥迪Q4 e-tron 2022款 50 e-tron quattro 创享版外观保持了家族风格,内饰设计的也比较豪华,配置上也比较齐全,动力续航也相当充足,各方面表现都很均衡,总体来看这款车表现还是不错的。
整体开下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好车值得被看见,现在不到25万的价格,真的很值! 外观上短悬长轴,悬浮式矩阵LED大灯加数字日间行车灯,21寸的大尺寸运动轮毂,还有连同车标一起点亮的贯穿式尾灯,整体给人非常年轻运动的感觉;内饰很有质感,真皮方向盘真皮运动座椅; 最让我惊讶的是空间,A级的车身,后排能达到三拳多的腿部空间,后备箱能达到520L,后排还支持4:2:4放倒,A级车来讲这个空间很惊人了; 最后想说的是驾驶感受,真的还得是奥迪,传统豪华品牌的底盘调教真的有功底,开起来非常的平顺丝滑,尤其是50版的还有奥迪的尚方宝剑quattro电动四驱系统,懂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个,不用我多说,开起来是真的很舒服!
高贵书签VQ:不到25的创享怎么做到的?落地价还是裸车价?
提车有两个月了,开了3千多公里,驾驶起来和油车差不多,没有电车那种晕车的感觉,地盘调教也很高级,内饰用料也很不错,符合豪华品牌的档次,就是车机系统和新势力品牌比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逊色,总体使用下来还是不错的
恒恒制霸:车机不是逊色,就是一坨粑粑。不过这个价格也无所谓了
Kv150:驾驶感受真好,车机可不是逊色一点点哦
西水男装:可能车太短了,比轿车要颠,我老婆坐后排说晕车
车子很满意,续航比想象中好不过我全程开了b挡。内饰很高级,车子很平顺辅助驾驶也不错明显感觉到介入了好几次。车机一般般了,音响效果不错。首先看了id4万起不是一个档次了过段放弃了
用户5326461785181:请问你这是哪款车型
好运来ccj:恭喜提车
二乐Tiger:落地多少,兄弟
这辆特斯拉焕新Model Y外观部分的设计,确实有非常的变化,与老款完全不同,但是否是您喜欢的类型,确实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内部部分,基本上与焕新Model 3差不多,换挡杆取消,改成了屏幕换挡;取消雨刮拨杆,变成了方向盘按键。不过转向灯拨杆回归了,但是操作模式需要多适应。 整体的驾驶感受,喜忧参半,动力确实不错,操控也还可以,而且相当省电,但是里程获得率确实一般。不爽的是,这辆车的底盘噪音确实比较大,而且悬架较硬,最重要的是刹车需要更大的力度,必须要重新适应。 从内部拆解情况看,增加了主动引擎盖,后门气压传感器,前副车架的防护梁。但是这辆车在降本增效方面真是下足了功夫。老款的铝合金副防撞梁被换成了塑料;超声波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全部取消,改用摄像头纯视觉感知来辅助驾驶;前轮内衬固定,一侧是卡扣,另一侧是螺栓;升级了第第四代电动机,也都是围绕着“降本”这个核心;内饰地板的大线包裹,也变成PVC塑料胶布,后排坐垫固定取消了卡扣,直接变层泡沫模具嵌入……等等。目前的特斯拉在降本增效这条路上,真是越走越远!几乎已经接过了大众“衣钵”。 那问题来了,这辆焕新Model Y值不值得买呢?如果与国产自主品牌相比较,无论是配置、功能、性能,比这辆车强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如果你就喜欢特斯拉Model Y,那么不如等一等,这辆车降价的空间非常大!
【购车经历】 野马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喜欢这种有力量感的线条,一直想买v8野马无奈要兼顾家庭仅仅是一辆玩乐车的话经济条件实在不允许,知道野马有电动版后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买了,今年趁着国补的风想要增购一台大点的家庭用车,本来都看了个把月了差不多目标都定了,偶然得知电马优惠,所以直接带着老婆去看了,外观都很相中,没试驾第二天就订车了😂算是满足了自己的野马梦 【驾驶感受】 为驾驶员而生,驾驶体验非常好,加速丝滑,指向精准,开起来得心应手超车信心十足。另外福特的动能回收系统非常棒,完全无感,整个过程只能用丝滑来形容了 【乘坐体验】 正如我前面说的,为驾驶员而生的,其他座位坐起来体验都一般吧,后排中间基本上无法坐人,其他都还好,总体而言4人出行的话非常棒 【空间表现】 后排空间完全够用,但无法跟同级别的其他车比 【续航】 续航出乎我的意料,标称700续航,夏天全程24度空调,城市+快速路+国道我竟然能跑550以上,说实话相比于我媳妇那台冬夏只有50%续航的来讲我是非常满意,春秋我感觉我能跑接近700😂😂当然只是根据原来那台电车春夏能耗情况的经验的预估,总之我对续航很满意。 【智能化】 福特的智驾是L2级别认证的,可能比不了国内的更高级别的智驾,不过个人对于完全接管的智能驾驶还是有些不放心,电马的蓝智驾对我来讲刚刚好吧,快速路和高速可以实现解放双手。日常城市道路车道保持也可以有效避免很多突发情况。然后倒车预警和主动刹车功能非常棒,应对突发情况时果断,刚回来一次复杂路况倒车就帮我避免了一起事故😂(繁华路段路边停满电动车共享单车,路上电动车机动车道乱窜,当时车头将要扫到共享单车了,所以光顾着前面车还在倒的情况下后面一个抢道的车从屁股撺过去,脚还在油门上,智驾直接一把刹停。),泊车入位对于十年老司机来讲意义不大,我自己试了下,每次离两侧车很近的时候我就没信心再继续了,所以基本没用过,不过总体而言够用了。 【亮点配置】 内饰全部fp皮质软包+碳纤维包裹。b&o音响10扬声器环绕音极致体验。80度足量电池包,整车配置拉满,这个价格夫复何求😂。系统虽然都是吐槽但是作为一个程序员这个系统的完善程度很吸引我,车机逻辑,中空仪表显示逻辑,手机app等等只能用性感来评价了,我自己也开过不少车也试驾新势力车不少,福特展示出的是一个极度完善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半成品,无奈车机程序太旧了,有点遗憾,但是日常用也还行,还可以CarPlay
宝马ix3外观和操控与x3差不多, 【续航】比较真实500没问题。 【智能化】不要和国产大屏幕比,ix3实体按键真的很好用,一触即发,比触摸屏幕好用。 【最不满意】后排空间还没i3大,不过ix3后备箱确实大。 【亮点配置】做工细致贴心,门把手都有灯,这个价格买bba值了,配置够用。 选车理由/对比 预算25-30,比较灵活,优先考虑suv或者轿车都可以,最主要看价格。我在一个河北8线小县城一般情况下家用一天20-30公里,偶尔装装快递,首先考虑电车,只为之前是油车,用车成本太高。刚开始比较中意奥迪q4e,毕竟便宜嘛,又感觉太小加钱上q5e吧,有一次去逛商场看到领克o8emp,油电混动20多万,外形和价位都很满意,只是老婆不认可这个品牌,再到后来保时米su7上市也想买,可是不年轻了,(老婆比较喜欢品牌,她的因素占主要),就这样换车的意愿暂时搁置,自己想法是再等等,一方面可以多挣些钱[ahl_吃瓜],一方面等降价[ahl_鼓掌](这时候心里盘算着宝马i5,奔驰eqe),价格进去30以内必出手。可是天不遂人愿,我的十三年老伙计出问题了漏防冻液,我只能换车了,汽车之家天天逛宝马i3和ix3感觉符合我的价位预期还有老婆的品牌认可(他不喜欢奥迪),i3没有l2,所以最后直接ix3。也没有试驾,网上有说好也有说坏的,自己喜欢就行。 费用清单 带着一家人直奔4ssss看车,ix3领先红内白外,报价24.5万,我们不太会还价,于是去了另一家(这里不做广告)直接谈到裸车23.7,会员1000,上牌3500,(包含电池终身质保,终身免费检测,工时费8折优惠,脚垫,圣戈班贴膜)合计24.15万,保险11000,置换补贴-3000,旧车价格-3000(太低了刚开始给2000,我的车真舍不得,)(必须分期贷款17万5年还清2年后提前还利息大概16000),总计落地262500元(包含2年利息)。(由于着急买车又看懂车帝的帖子说落地24,落地23的有感觉自己买贵了,最近天津提车的可以分享一下看看我的价格贵吗)
【空间表现】4592的车长(接近4.6米)比中型SUV探岳4589还宽裕 整体空间非常好 加上全新的MEB平台,后排坐三个175-180的男士一点问题没有,再配合全景天幕,整体空间视觉感觉很棒。 【充电时间】 和官方公布的差不多30%-80%需要35分钟左右,在南京充电桩很多,3公里范围内肯定有,所以不用担心,我平时都是10-15%左右(续航60-70公里)开始充电,一直充到90%(个人不愿意80%,搞得跟电动爹似的,90%问题不大 车子坏不了)然后停止充电,所以每次基本都是充电50分钟,然后进出停车场时间算上,一小时以内,基本都是免停车费,每次都算好,这也算一点心得或者小技巧。 【续航】 第一点:续航整体还可以,买的时候是冬天,南京冬天正常最低0度左右,所以还可以,不像北方那么冷,满电冬天续航在450左右,基本在8折,主要是空调耗电很高,其实这个很正常,个人之前关注了很多电动车,特斯拉,蔚小理,byd基本都是这样,因为核心都是锂电池,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所以没有必要去争论谁比谁多几公里,我觉得大差不差,你也不会剩几公里去充电,第二点春秋时候id4续航真的可以,目前我都是600公里以上,不开空调电耗在13左右,很爽,另外我发现这个车B档更好开,它的动能回收虽说比不上特斯拉,但是还不错,可以增加续航。 【智能化】 智能化不是很满意,车机系统基本没有,这个有待提升,除了导航,音乐,收音机,其他平时都用的少,什么爱奇艺,腾讯视频,很少用,主要我觉得车还是用来开的,不开的时候基本都在家里或者公司,真要看电视啥的用手机不是更香嘛,但是人心都是不足的,都希望该有的还得有,用不用是我的事,哈哈哈。 【最不满意】 最不满意的暂时还没有,如果真要有的可能还是车机系统,最好能像特斯拉那样,很丰富就好了。 【购车经历】 购车经历很丰富,首先明确20万左右,个人经济有限,没办法,另外只买SUV,一次无意间在商场看了小鹏G3,慢慢开始了解电动车,主要小鹏G3空间小了一点,内饰有点深,反正就是没眼缘,直接没试驾。后来去偷偷看看蔚来,内饰豪华,空间贼大,样式也喜欢,最后聊价格没办法聊了,太贵了,放弃了,然后去看了Model Y ,这个车要稍微说一下,用网友的话说这个车是全网骂的最多,且没有一个正面新闻,但卖的很火爆的车,具体不分析,每个人看法不同,我只说我的感受,车机,三电,操控真的无敌,非常非常满意,不满意的就是大蜗牛壳 内饰单一 还有就是价格 如果价格低一点 25万的话 我就不会要id4了 这个车虽然我没买,但是我觉的它的优点还是比缺点多 30万价位非常值得买 品牌 车机 三电 操作真的很好,接下来就是比亚迪宋plus dmi 也是个高热度车,其实这个也非常满意,可油可电,没有里程担忧,我交了定金,定了两款一个是dmi一个是ev之所以会定两个也是由于都试驾了 还是纯电好开,加上在南京,回老家近,一年没几次高速,所以就放弃了dmi 直接ev 但是宋 plus ev有几点不满意,第一就是就两款车可选的不多,第二内饰白色不好选 第三价格比dmi高 基本接近我的id4 所以慢慢有点犹豫 直到我看了id4 并且价格谈的还可以 最后就定了id4 以上就是我的购车经历,一路比选,天天看,累死了。 【提车价格】 裸车价格21.24万 另外还有喜欢补贴啥的 还算满意 新车 不是展车。 【驾驶感受】 驾驶感受不错,个人也没开过非常好的车,电车我觉得除了特斯拉 其他都差不多 重点说一下id4 的B档,很好用,一开始不喜欢,习惯了就改变不了,又省电,又好开,丝滑,夸张一点说2.0以下没对手 哈哈哈 【最满意】 最满意几点:第一点:颜值很满意,尤其他的IQ light车灯,毫不夸张的说,不是车灯都不想买了,人见人爱,主要还会动,晚上回头率贼高。第二点:价格还可以 心理价位 21万左右的电车。第三点:纯电平台,这里补充一下 没买宋的dmi和ev主要都不是纯电平台 纯电平台中控都没有档把 个人有点介意 买电车还搞个油改电不纯粹 不太好 第四:续航和空间还可以 其他也没啥了 21万的车就那么多 说太多就有点假了 以前都是个人真实感受 与大家分享 仅供参考!
买的长续版,开了快5000公里了,曾经感觉网上很多说法有夸张成分,现在也深刻感受到了: 好的方面: 1、加速确实很爽,超车信心很足,感觉更有安全感。个人以为设置“舒适”模式足矣,不用“标准”。如果用“标准”的话,可能对于很多油车切换过来的司机,会觉得油门太灵活。 2、model Y确实很能装,特别是前备箱和下沉的那个后备箱好评!现在我带家里2个娃出去玩或者参加培训班,所有东西都可以放前备箱、下沉后备箱、以及两侧的两个洞,然后整个后备箱只放床垫。累的时候,可以在车上睡午觉,没有尾气,没有噪音,即使是在地下停车场,虽然外面空气不好,但tesla自己的空气过滤做得很好,车上睡觉很舒服。 3、自动辅助驾驶确实好用。送了半年的EAP,从一开始战战兢兢到后面放心使用,这是一个使用过程中信心建立的过程。总的来说,我的看法是,自动辅助驾驶虽然不是100%可以依靠,但是确实可以极大降低精力和体力消耗。个人以为,良好的表现,还是在于强大的芯片算力,以及背后海量驾驶大数据。前者是硬件配置问题,其他厂家还可以超越,但后者目前确实有点无解。 4、电量管理确实准确。正常驾驶情况下,表显里程与实际里程之间差距很小。方便对充电地点进行估算。 5、使用成本很低。购车只在车价之外给了280的办证费用。如果这样算下来,车价实际上基本相当于买一台30万出头一点的油车。再加上电费确实便宜,保养确实没啥花销,每年至少还可以节约个2万样子。确实如很多人讲的,电车是开得越多,越划算。 6、出行确实没油费、积碳这些压力。电机不需要热车,不会出现油车因为各种问题导致的怠速不稳这些问题。电机一直就那样,不需要更换机油,不需要更换变速箱油,不需要更换正时皮带……感觉确实少了很多需要关注的东西。现在出个门,即使路途很短,我也开车。因为不需要考虑冷车高油耗,也不需要考虑发动机积碳这些。冷冻液也不需要我再关注了。我现在平时用车只管一件事:玻璃水。然后就是每年去tesla售后检查一下。 7、车机系统确实优秀。这部分还是得比较一下其他厂商。我个人的感觉,虽然tesla的车机,特别是导航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的地方,但确实是最好用的了。其他厂家基于ARM通用平台开的车机,在系统优化上总是差那么一点。tesla基于intel平台的自研的系统,车机贴合度确实感受要好很多。小朋友是超级喜欢这块屏幕的,他们感觉跟Ipad一样,可以很容易学会操作。还有能接手柄打游戏……………… 8、椅子第一坐感不舒服。相比很多车,tesla的座椅很不舒服,偏硬,座垫偏短。但是很有趣的一个结果是,开同样几百公里的路,我开那种“舒适”座椅的车,下车时觉得累得很。但开tesla却没这感觉……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硬一点有助于血液循环,所以身体没处于一种“睡眠”状态,所以下车没那种“疲劳”感???? 9、确实如很多人所讲,在90%的使用场景下,电车确实比油车强,特别是在充电站发达的城市或者周边。 10、开了电车之后,确实回不到油车了……家里的油车现在没人想开。即使是跑长途,家里人第一选择还是去研究充电站,实在觉得没法,才会选择开油车出去。 11、客服是惊喜。电话秒通,只有2级选择菜单,每一级只有2-3个选项,人工秒接,感觉很好。有问题,能马上给解释就给解释,不能给解释的,可以要求他们了解清楚后答复,也确实很快答复了。可能我的问题都不是太复杂吧,不涉及太多灵魂拷问之类的,总体感觉还是ok。 12、城区低速确实很安静,高速路上确实风噪和胎噪明显,但少了发动机的嘶吼,总体还是能接受。有时候在高速上有一种莫名喜感。人家油车的发动机都是很man地“轰轰轰”地冲,tesla的电机是矫情地“嘤嘤嘤”地冲…… 13、tesla确实省电。按照我的驾驶习惯,跑得最多的一段单边11公里的短途(上下班),空调21度,驾驶设置为“缓行”,能耗140-170样子。如果不开空调,驾驶设置为“保持”(就是单踏板模式),能耗大概90-110的样子。高速要费电些,但也没有超过过170。 不好的方面: 1、减震确实不好。特别是在类似小炮弹坑那种路面时,车感觉是蹦蹦跳跳的,像个几万块钱的车。仔细研究了一下,感觉主要问题可能是胎压(不太确定)问题。tesla把胎压设置在2.9,整个减震都会偏硬。曾经在网上看到别人讲,降到2.5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是没试过,所以不确定。 确认了,在低胎压的情况下,减震会大幅度改观。最近天气变冷,也跑了寒冷的地方旅游。胎压曾经最低到过2.4。就我个人感觉,胎压到2.6之后,减震就明显改观了,特别是在过坑的时候。在我使用的场景下,电耗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2、单踏板模式我持保留意见,感觉有点反油车司机的直觉。之前开了差不多接近20年的油车(无事故),开了tesla之后就用那个“单踏板模式”(其实就是“保持”模式)。
最近开了新款福特电马,感觉这车还是挺多问题的,能感觉出来福特本来有点想把他做的运动点,但是呢又有点纠结的样子。 1、转向:转向刚开上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要运动的感觉,手力相对较大,力矩的建立很清晰,中心感比较明显。中心区的响应给的比较足,轻轻打一点方向横摆响应很充足。中间位置有点摩擦感,不是很顺溜。 2、操稳:操稳开始转向的时候我以为会挺好,其实感觉相对一般,后轴的侧倾有点大,而且大侧向加速度下收敛不是很好,前后感觉不是很平衡,前轴收敛的挺好的,后轴有点跟不上。在弯道转向时给油,车辆有过度转向趋势,毕竟后驱车,还挺好玩的,适当给点油滑起来帮你过弯。弯道转向制动的时候稳定性就差点,车辆有明显的横摆侧倾动作,晃悠悠的。而且这车轮胎抓地力感觉比较一般,有点容易打滑,雨天更明显,要注意点。 3、平顺性:底盘平顺性的问题感觉更大了点,初级平顺性上车身控制不太好,在烂路上俯仰侧倾动作都很多,尤其是后轴侧倾动作,稍有激励就感觉后轴晃来晃去,城市里开很明显。后轴的跳动太明显了,有时候甚至会引起纵向的“窜动”,脑袋在头枕上拍来拍去很不舒服,我给他形容的是就像是在健身房练腿一样,往上一顶。次级平顺性也是,底盘传上来的中高频振动在地板、方向盘、踏板上太明显了,路感特别清晰。过一些大点的冲击其实还可以的,收敛比较好,比较干脆,就是冲击感触感有一点点强。 这车感觉还不如就做成彻底一点运动化,现在有点调的太不平衡了,福特的底盘调校感觉不至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