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发布于:小鹏P7车友圈
先说最终结论,小鹏减少拿货是真的,供应商处理部分原料也是真的,但是小鹏要完蛋这个结论至少现在是假的。 第一,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不是市场买大白菜,明天缺货了今天去超市买就行,供货时间动辄几个月半年,例如图一,芯片短缺之前供货周期就在3个月以上。其他元器件大同小异。所以小鹏需要提前很久和供应商就后续供货数量进行确认,提前下订单或者订购意向 第二,小鹏和供应商要求的供应数量会是较长时间之后的预估,所以需要提前预估一段时间之后市场销量,然后根据预估数量下单。比如G9在22年底上市,小鹏的目标是月销一万,如图二新闻。那就会向供应商下单月供8000套各类原件,并且保留20%浮动供应能力,类似这样。 第三,甲方为了自己的风险,往往和乙方签合同的时候会有风险转移,比如要求乙方按照预估最大数量提供供应能力,达不到算违约,但是实际采购数量以最终订单为准。乙方会评估相应风险和利润确定是否签合同。比如小鹏要求如果今年5月我向你下了一万件订单,乙方要必须能供出来,但是到时候并不是100%会下这么多。 第四,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大约2000种各类芯片,小鹏不会同时向源头厂家采购这么多元器件,那样工厂根本铺不开,非重要元器件小鹏会找到一级供应商采购初级加工成品,比如空调模块,电吸门控制模块,显示屏模块等等。那同样,一级供应商为了完成合同,就会根据小鹏的预期订单同样向自己的二级供应商下达各类原材料订单,周期同样是提前很久的。 所以这样就很容易推算出来,就拿G9举例,小鹏可能在6月给供应商下供货计划,要求22年10月保证供应一万套配件的能力,那么供应商就要去采购一万套原料要求9月到货,10月生产给小鹏。 而当时实际销量3000,那小鹏就只会找供应商拿货3000套,其余不做实际采购。这样供应商就会积压7000套的原料。这时候供应商还有后续陆续要到货的预期订单,所以他们就要做个评估,短时间内有没有可能消化掉这么多库存,如果没有,那就需要处理掉一部分。 这样就很容易得出来最初的结论。
太长了不想看,反正小鹏顶不住了,一年亏一两百亿,投资人的钱打水漂,何小鹏套现跑路,小鹏被收购
反正不管什么,看到小鹏几个字就使劲黑就对了
鹏总自己出的钱,股票又没翻多少,去拿里套现呢?
停止拿货和小鹏要怎么样怎么样有什么关联性吗?如果供应商的货是淘汰的旧型号,或小鹏找到更好的供应商了,停止拿货不是很正常吗。
如果你在小鹏订了个车,说要5周后提,然后到了时间小鹏现车准备好了,这时候你告诉小鹏说我找到更合适的车了,这个不要了停止提车,你觉得会是很正常吗?
什么对自己合适,只有自己知道。销售也是根据你要的配置推荐。如果你订的时候没合适的,让销售同时留意更合适的,不也正常吗
@云朵车主:如果你在小鹏订了个车,说要5周后提,然后到了时间小鹏现车准备好了,这时候你告诉小鹏说我找到更合适的车了,这个不要了停止提车,你觉得会是很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