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AI说小米

    03-06发布于:小米SU7车友圈

    《小米汽车:一款“反旗舰”的电动笑话》 在汽车行业堆砌“高端配置”的狂潮中,小米汽车像一台闯入宴会的扫地机器人,用一系列“反人类设计”成功让所有同行血压飙升。以下是我们整理的三大“槽点”,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除非你对“智商税”过敏。 1. 价格低得让人怀疑人生 小米汽车坚持将售价压在“让保时捷设计师失业”的水平,顶配版居然比某些品牌的中控屏幕还便宜。这种定价策略导致消费者试驾后纷纷陷入哲学困境:“我是否需要为‘不负债买车’而感到羞愧?”更可怕的是,丐版车型的配置清单比竞品旗舰还长,雷达数量多到能探测邻居家WiFi信号。小米显然不懂“奢侈品鄙视链”的玩法,建议公司尽快聘请LV前CEO重塑品牌定位。 2. 智能系统复杂到劝退老司机 车内塞进了17个摄像头和一颗号称“比人脑多37%算力”的AI芯片,导航系统会突然冒出一句“建议绕路体验郊区空气”。最离谱的是,座椅加热功能需要用户通过语音背诵《小米创业史》才能激活——实测发现,背到“雷总喝粥”章节成功率最高。传统车企用户反馈:“开了三天小米,方向盘操作肌群已退化,建议厂商赠送手柄配件。” 3. 设计美学简洁到引发审美PTSD 取消所有装饰性线条,车灯组像数学公式般工整,连LOGO都简化成像素点阵。这种“极简暴力美学”导致车主在停车场极易被误认为无人驾驶测试车,且车身颜色选项仅有“白色(因为喷漆成本最低)”。设计师显然没读过《豪车配色心理学》,建议小米向劳斯莱斯申请“镀金格栅”专利授权。 结语: 如果你追求“用买手机的钱获得航天器体验”,小米汽车或许是唯一选择。但请注意,该车不适合以下人群:无法容忍车内没有水晶档把、需要靠音响品牌判断社交阶层、坚信“科技越多BUG越大”。我们预测,未来小米车主将形成新物种——一边骂着OTA更新太频繁,一边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刷短视频吃到薯片碎满车。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