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智车百晓生头像智车百晓生头像

    智车百晓生

    秦PLUS DM车主·车龄1年

    • 图文爆款大师LV3图文爆款大师LV3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1登录大师LV1
    • 懂车评论员LV1懂车评论员LV1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1懂车智多星LV1

    安徽 SU7 事故:多重buff叠加

    04-02发布

    深夜十一点,三个如花般的生命消逝在燃烧的车海中。这场安徽高速上的 SU7 爆燃事故,看似偶然,实则是多重风险因子叠加的必然。 1. 新手司机遇上 “科技陷阱” 年仅 23 岁的女驾驶员,虽有两年驾龄,但日常用车极少。据家属透露,其一年两箱油都用不完,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停留在 “辅助有用” 的模糊层面。当车辆以 116km/h 高速行驶时,她可能将 NOA 误当作 “全自动驾驶”,双手长时间脱离方向盘,最终在系统提示接管的 1 秒内慌了神。 2. 疲劳驾驶撞上 “时间黑洞” 正值考编冲刺期,三人连夜跨省赶考。长时间驾驶加上深夜生物钟低谷,驾驶员极可能处于 “半睡眠” 状态。从系统记录看,车辆在碰撞前 2 秒才开始减速,而人类平均反应时间需要 2.3 秒 —— 这几乎是个 “必死窗口”。 3. 视觉智驾遭遇 “夜间盲区” SU7 标准版仅配备纯视觉方案,在夜间修路场景下,激光雷达的缺失成为致命短板。封闭车道的路障、逆向行驶的改道指示,这些固定障碍物在低光环境下,极易被视觉系统误判或漏判。就像近视眼在黑夜中开车,危险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 4. 安全设计埋下 “逃生隐患” 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电池迅速爆燃,这些都暴露了新能源车的设计痛点。电控门把手依赖 12V 电源,一旦碰撞断电,机械拉手的位置隐蔽性又让慌乱中的乘员难以操作。而电池包的 “防弹涂层” 在 97km/h 的撞击下,终究没能抵住锂离子的疯狂氧化。 写在最后: 这起事故不是简单的技术故障,而是人、车、环境、认知的多重悲剧。它给所有车主敲响警钟: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安全保险,再高级的科技也敌不过 “手握方向盘” 的敬畏之心。愿天堂没有高速路,愿生者永远记得 —— 安全驾驶,没有捷径。

    作者提到的车系:


    • 累总为了洗地也是挺费功夫的,反正就是围绕讨论车主各种原因操作不对呗,和当初洗地酒精下摆臂断了一样的手法!也就是欺负死者不会说话了,天天阴谋论死者!果然是全网帮忙维权,都帮资本家维权去了!这么会推理,去问下累总, 1宣传的智驾是智障版吧? 2当初米粉那么关注山西m7追尾洒水车打不开车门,现在自己的车不关注了?不发短信了? 3有阴谋论死者的功夫,不如多关注一下死者的家属吧,天天发这些阴谋论死者的文章,作为普通人是很难和资本家共情的,累总最近估计是真累了,股市套现800亿估计是手拿累了吧

      评论发表于7天前
      • 最关键的设计缺陷,作者没提出来:汽车自动驾驶能识别前方施工、并成功转弯变道,但在转弯变道过程中却没有大幅降速!在变道前速度是116km/h,变道后碰撞时的速度是97km/h,这中间有两次减速:汽车自动减速和驾驶员踩刹车减速,两次减速仅仅降了19km/h,不出事故才怪。所谓驾驶员接管驾驶,就是驾驶员踩刹车才中断了自动驾驶。

        评论发表于04-07
        • 夜间用纯视觉的智驾,也是心够大

          评论发表于04-04
          • 从NOA断开操纵到方向盘左转,刹车踏板踩下的时间只有1秒,可以肯定姑娘的手是扶着方向盘的,不然没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无奈速度太快,从116减到96是过不了那个Z字弯的。如果不打方向,直接撞击正前方的减速路障桶并保持刹车,可能会有一线生机。

            评论发表于04-02
            • 认可这个说法,反应过来了,但是时间太短,就不回来了,没有这种情况的处理经验,一般人哪怕老司机,我觉得起码8成没遇到过的,也处理不过来

              回复发表于04-03
            • 同意

              回复发表于04-03
          • 说别的没用,如果是宁德时代就没事。宁德时代电池在车企组装时候必须要求厂家使用空气凝胶来隔绝电池,避免在热失控时候把电池全部引燃,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中间没有气凝胶隔热,而是把电池全部贴在一起的,一旦有一节电池出现热失控,就会引燃旁边的电池,很快整个电池包就会发生爆炸

            评论发表于04-02
          • 灿烂饺子0K8头像灿烂饺子0K8头像

            灿烂饺子0K8

            博越L车主·车龄半年

            • 图文爆款大师LV3图文爆款大师LV3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97上水泥墩,还基本是正面撞得,这谁能顶住

            评论发表于04-02
            • 有一些人,觉得这有什么,谁没出过事故,撞一下怎么了,车不是有那么多防护吗?撞了只要能打开锁门就能离开危险了。你车门都打不开,所以车不行。

              回复发表于04-04
            • 你怎么知道车门从里面打不开的你坐在车里吗,还是有人托梦给你的

              @天朝勇士有一些人,觉得这有什么,谁没出过事故,撞一下怎么了,车不是有那么多防护吗?撞了只要能打开锁门就能离开危险了。你车门都打不开,所以车不行。

              回复发表于04-04
          • 雷子该死 自己的车事情 养一波营销号再把问题矛盾引导智驾上 该说不说坏种 妥妥的科技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评论发表于04-04
            • 抖音刷到一个视频,差不多的路况,一样的撞击速度,只不过撞的不是水泥墩子

              评论发表于04-02
              • 柯南的爸爸头像柯南的爸爸头像

                柯南的爸爸

                领克01车主·车龄6年

                • 2021牛气冲天2021牛气冲天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精英创作者LV2精英创作者LV2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5懂车评论员LV5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不是说小米是前后两个小电瓶的么,以前那个什么博主极氪007和小米碰撞的事件里说的,两个电瓶同时断电了?

                评论发表于04-03
                • 小米的智驾连路边的限速及减速标识都看不到吗?或者看到不做减速动作,依然高速行驶?令人不解

                  评论发表于04-07
                  • 我个人补充分析猜测可能是:1)系统发现障碍物报警已经开始自主减速,说明AEB主动刹车可能起了作用,但是车主在慌乱之下猛打方向——这一行为中断了系统的自主控制(包括AEB主动刹车)过程——系统设计逻辑设定为人类接管驾驶后,不再有任何主动操作,以免形成操控冲突。所以,所谓2-3秒“发现-撞击”的时间是因为驾驶员“人为中断”了系统主动刹车和避让程序,自己打方向造成的撞击,而不是系统自己发现障碍——报警——启动AEB到撞击障碍物的时间只有2-3秒。换言之:如果(现在只能是如果了)驾驶员不干预系统(不碰方向盘、不踩踏板等),任凭系统自动控制和反应,说不定只会撞击施工现场的锥桶、围挡等轻质设施,甚至直至主动刹停都有可能(取决于AEB发现障碍物的能力和距离)。这样车上人员生还的可能性将非常大。2)电控车门已经被设计为“撞击自动解锁”,但为什么这一功能没有起效,小米公司应该深刻复盘,这是关键问题!97KM速度正面撞击,很可能驾驶员已经失能,即便知道手动开锁机构的位置可能也没有能力操作了。更何况可能绝大多数买车的人员,可能根本不知道“手动机械开锁”这个装置在哪里。这个问题和油车电车关系不大,“碰撞自动解锁”所有车都应该有,失效是绝对不应该的——这功能就是考虑到车内人员可能失能而无法从内部打开车门的情况。所以纠结“电车的机械开门锁设计是否合理”这类问题是没有大意义的。

                    评论发表于04-03
                    • 赞同你!分析: 小米公布的信息显示 预警到撞击是2秒,时速116公里 两秒钟的时间车辆可以跑62米,62米的距离 应该是可以刹停的。因为一般车辆100公里时速下刹车距离才50米左右

                      回复发表于04-04
                    • 就算刹不停,最后应该也不会超过60公里

                      @爱生活的冰淇淋zJ5赞同你!分析: 小米公布的信息显示 预警到撞击是2秒,时速116公里 两秒钟的时间车辆可以跑62米,62米的距离 应该是可以刹停的。因为一般车辆100公里时速下刹车距离才50米左右

                      回复发表于04-04
                  • 变更车道的开口小+智驾+女司机=不可避免。

                    评论发表于04-02
                    • 加上半夜和标准版车型无激光雷达

                      回复发表于04-03
                    • 再加上双手离开方向盘和男朋友微信聊天

                      @用户3956752061693加上半夜和标准版车型无激光雷达

                      回复发表于04-04
                  • 余承东说来他们华为智驾的车可以睡觉。

                    评论发表于04-02
                    • 确实可以,你的g6也可以

                      回复发表于04-02
                    • 可以睡啊,不保证你能醒来

                      回复发表于04-02
                  • 顽强鲸鱼6N5头像顽强鲸鱼6N5头像

                    顽强鲸鱼6N5

                    凯捷Victory车主·车龄半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3登录大师LV3
                    • 懂车评论员LV1懂车评论员LV1
                    • 持之以恒LV4持之以恒LV4
                    • 懂车智多星LV1懂车智多星LV1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我觉得奇怪的是:五菱凯捷混动都有主动刹车……

                    评论发表于04-07
                    • 先不说智驾好不好电池,我就想问问这个新能源车的道路标识识别能识别告诉修路时上面标识的限速并提醒吗?

                      评论发表于04-02
                    • 元气白云Ywn头像元气白云Ywn头像

                      元气白云Ywn

                      理想L8车主·车龄1年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2懂车智多星LV2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施工道路限速80,为何不降速?是车原因还是人原因?

                      评论发表于04-06
                      • 发现智能驾驶是非常考验驾驶者的智商和认知。

                        评论发表于04-02
                        • 智驾真的是智商税,因为现阶段的智驾都不配叫智驾

                          评论发表于04-02
                          • 高速修路随意改道封道最垃圾

                            评论发表于04-03
                            • 人家开车距离2万公里了,不算新手吧

                              评论发表于04-03
                              • 要看这2万公里是怎么开的,说不定只有2千公里是自己开的,其他的都是智驾,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它

                                回复发表于04-03
                              • 又不是车主

                                回复发表于04-03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