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00公里是东莞-扬州的往返里程,在这3000多公里的驾驶过程中,让我对G9有更深的认识。
长途驾驶的原因是,家里的小朋友顺利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进入到决赛圈,为了避免在乘坐公共交通时感染而前功尽弃,就选择直接开车到扬州接上老婆和小孩回家。
全程来回实际是3066.5公里,跑完之后车子累计总里程5563公里(出发前累计里程是2495公里)。
其中绝大部分是用NGP驾驶的,自主驾驶大约有300公里左右(大雾天和堵车路段)。
计划上基本是全程免费奶,1500度免费奶派上用场了(实际上自己太乐观了)。

里程A是出发前清零了
这里主要从:路线规划、续航与能耗(相信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充电速度与便利性、NGP体验、驾驶感受和小P智能及空间几方面和各位鹏友分享一下用车感受。
一、 路线规划(结合续航和车辆补能的综合考虑)
路线是规划了两条,按照G9的WLTP续航(电量100%是569,电量95%是541)计算,再算上高速续航打折、气温等因素,预计每个点到点之间的路程不能超过430公里(充电95%,按照WLTP续航的8折计算):
a. 东莞-河源-赣州-鹰潭-黄山-扬州
b. 东莞-河源-赣州-南昌-合肥-扬州
其中a路线最悬的是赣州-鹰潭(420公里)路段;
b路线最悬的是赣州-南昌(400公里)和南昌-合肥(460公里)这两个路段
在结合路程和补能规划后(能免费奶就免费奶),果断选择了第一条线路(来回均是这条线路)。




在路线规划的时候,如果想规划小鹏超充站,是无法直接用小鹏app或者导航软件进行规划的,需要自己在导航软件上找到路线,再用小鹏app找到路线相关城市节点的小鹏超充站,这里的确挺不方便的。希望后期可以通过app或者车机ota,提升出行规划能力。
二、 续航与能耗(相信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充电速度与便利性
选择了路线后,就是启程了,时间是大年初二1月23日的一大早。出发前,在家里充电到100%,电池也预热了,车机显示续航为569KM。

满电出发
由于去程和回程基本上是都是同一路线,主要对去程进行分享,回程就简单说明一下,并对比验证爬坡路的能耗情况。
首先说充电便利性,这里是对小鹏建桩速度和布点的一点不太满意,高速上小鹏的桩太少太少了,高速沿线也不算近(一般下高速5-10公里)。
然后,续航、能耗和充电速度,就按照路线和大家分享。
按照路线规划,
第一站:河源万达小鹏超充站。
车上乘员(含司机):1人
环境温度:13-16℃
车内空调温度:23℃
NGP使用:无
路况:良好无堵车,大雾天
平均车速:约80KM/H
本来是2小时30分的路程,因为大雾天,全程基本上是自主驾驶,没有开NGP。实际花了3个小时左右到达,续航剩余382KM,减少了187公里,实际跑了190公里。续航还能反向虚标,也是杠杠的(当然,车速不快也是主要原因)。
这一段路,时速大约是80公里左右(大雾天,还是安全第一)。车机能耗忘记拍照了,记得大约是18kWh/百公里,车外气温是13℃左右。
到达后,可能是太早的缘故,只有我的G9在充电,虽然是不是S4的桩,但功率有170KW,还是很不错的。从382补能到541,用了21分钟充了大约30度电,喝了一回免费奶。




第二站:赣州的小鹏超充站
车上乘员(含司机):1人
环境温度:10-13℃
车内空调温度:23℃
NGP使用:基本全程NGP
路况:良好无堵车,微雨
平均车速:约90KM/H,高速基本上顶着限速跑(120和100的各一半)。
从河源小鹏超充到赣州小鹏超充,跑了263.2公里,用了3个多小时。能耗还是为19.5kWh/百公里,比在广东境内能耗要高,估计是爬坡路段比较多,而且进入江西境内后,车外环境温度变低了。
在赣州的小鹏超充站,看到了一辆从广州开到赣州的鹏友,简单聊了一下用车情况和路况。
两台车一起充电,也有160KW,充电速度还是很不错的。这次用了34分钟充了差不多58度电。




第三站:鹰潭的小鹏超充站
车上乘员(含司机):1人
环境温度:7℃左右
车内空调温度:25℃
NGP使用:基本全程NGP
路况:良好无堵车,微雨
平均车速:约100KM/H,高速基本上顶着限速跑(100的居多,部分路段120)。
在去鹰潭的路上,有个小插曲,就是541的WLTP的续航,很可能抵达不了…导航显示抵达后剩余电量只能跑10km,本着不想打小鹏的400电话为原则,果断在高速的国网桩上补能。换算一下,WLTP的541里程,跑了359公里,剩下65公里的续航。
表显能耗是20.9kWh/百公里,续航在这个时候打折为:359/(541-65)=0.75,在气温地和爬坡路段,顶着限速跑,打折率在75折,感觉续航开始顶不住了。唉,打算全程免费奶的壮举,失败了。


第一次在高速的国网桩上充电,充了11分钟,大约9度电,速度虽然不及小鹏超充站,但在速度上,满车的状态下,还是相当可以的。




简单地补能后,估计能到小鹏超充站,就果断继续出发,向着目的地进发。
开了大约是30分钟,就到了,有大约3台车在充,理想、特斯拉,唯独G9一台独苗是小鹏的,这个站点的充电速度在160KW左右,也是相当可以了。
由于到达时候,电量剩余不多,跑了这么长时间自己也需要好好休息,所以充电时间就比较久,用了46分钟充了89度电。98度电的电池,还剩下9度,幸好在高速上补能一次,不然真的要拖车了。




第四站:黄山的小鹏超充站
车上乘员(含司机):1人
环境温度:5-6℃左右
车内空调温度:23℃
NGP使用:基本全程NGP
路况:良好无堵车,小到中雨
平均车速:约100KM/H,高速基本上顶着限速跑。
这一段,实际跑了310公里,基本上都是爬山路。车机能耗显示22kWh/百公里。续航打折为:310/(541-86)=0.68。整体而言,爬坡、下雨等因素,时速保持100,续航打折还是挺厉害的,去到了68折

在黄山充电的时候,也遇到不少鹏友在排队充电,这个充电点,有不少其他品牌的车在充,一般等待时间在15分钟左右,就有空桩。充电速度在四台全满的状态下,能有120kw。而且,这里是小鹏新春66度电免费奶的站点,果断用了,奶了一回。




第五站:目的地扬州
车上乘员(含司机):1人
环境温度:-2-0℃左右
车内空调温度:23℃
NGP使用:基本全程NGP
路况:良好无堵车,小雨到雨夹雪
平均车速:约100KM/H,高速基本上顶着限速跑。(安徽境内,限速100,NGP限速90,江苏境内限速120,NGP限速110)
在这一段路上,可能由于气温下降得比较快,原本能够一管血能到且剩余差不多80多公里,开着开着就变成一管血到了剩下10公里左右(导航显示),就趁着服务区休息的时候,在国网的桩上补补能,确保抵达后能够剩50公里续航,可以在睡醒后撑到扬州瘦西湖的小鹏超充站就够了。所以就是一个去洗手间的时间,充了6度电就拔枪走人。
让我没想到的是,高速上国网桩,独享能有120kw的功率。果然800v架构还是杠杠的。



由于走得比较匆忙,抵达目的地后太冷了,赶着休息睡觉,忘记了拍里程数据,但是按照小鹏APP里面的充电信息提示,抵达该服务区时,剩余续航为349KM,离开的时候续航为380公里。抵达目的地后剩余里程为51公里。
导航数据显示到月湾服务区为169公里,服务区到目的地为201公里。
可以算出:充电前续航打折率为169/(541-349)=0.88,充电后抵达目的地续航打折率为201/(380-51)=0.61。
能耗是:[98*0.95+6.16-98*(51/569)]/370*100=24.45kWh/百公里
虽然数据显示得有点奇怪,但是综合考量一下,可能存在以下因素:
a. 刚刚充完电,电池也预热了,电耗会相对少一点;
b. 黄山出来后,基本上下坡路比较多,而且NGP限速在90km/h,速度和下坡因素,电耗会低;
c. 进入江苏境内,限速从100变为120(NGP从90变为110),速度上来了,电耗也增加;
d. 进入江苏境内,温度骤降,从黄山的车外温度在6℃左右变为0℃甚至更低,电池hold不住,以及空调耗电增加,导致续航打折比较厉害。
回程对比爬坡路能耗情况:
扬州-黄山
车上乘员(含司机):2成人1个小baby
环境温度:0℃左右
车内空调温度:23℃
NGP使用:基本全程NGP
路况:良好无堵车,晴天
平均车速:约100KM/H,高速基本上顶着限速跑。(安徽境内100,江苏境内120)
车机显示能耗去到22.9kWh/百公里。
从与黄山到扬州的路段对比,扬州到黄山的路段,应该是属于爬坡路段,能耗反而比下坡路段的要低,而且行车速度要比下坡路段快。
这里的数据变量,自己想了挺久都没有想明白,看看有没有鹏友或者车友可以解答,变量条件如下:
a. 扬州-黄山路段车上多了1个成人和1个小baby,也多了不少东西。(从丈母娘家回家,大家懂的)
b. 黄山-扬州路段是雨夹雪天气,扬州-黄山是天晴,气温前者比后者低2℃左右。
c. 车内人多,空调没有开得那么狠…黄山-扬州路段是开25℃,扬州-黄山路段是开23℃。
d. 黄山-扬州路段是夜晚,开了大灯,扬州-黄山是白天,只开了示宽灯;
充电速度
就小鹏超充站,非s4的站点,在非满载情况下都能保持在160-170kw,满车情况下也能有120kw,就算到了80%之后,涓流也能保持60kw左右。
第三方充电桩,独享时候都能跑满,非独享情况下也不会腰斩,非常能抢功率。一般可以保持90kw左右。


三、 NGP体验
来回全程3000公里,基本上90%里程使用NGP,同时这样长时间、高频次、多路段使用NGP,也让我对小鹏G9的NGP有一定的认知,以下是自己的体验感受:
1. 长途NGP能够极大地缓解驾驶员的驾驶疲劳,但同时,长时间使用,会容易导致驾驶员分心或犯困。对于这点,本人是每200公里左右会到服务区进行短时间的休息,下车走走,伸展一下身体,避免长时间开车犯困,尤其在使用NGP情况下,容易掉以轻心,大家要谨记,驾驶员才是驾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 部分路段在路沿有雪糕筒临时摆放,并不是施工或者不是引导封闭车道,仅仅是靠着摆放在路沿,但是NGP有时会认为前方施工,并进行变道,而且这种变道的优先级别应该挺高的,因为即使旁边车道是实线,也会毫不犹豫直接变道。这点鹏厂应该要重视,这个真的很容易出事。
3. 主动超车逻辑,实在不敢恭维,前方只有双车道1台车的时候,还是正常,但是当前方是3车道甚至是多1-2台车的时候,超车逻辑就很乱,有时候往慢车后方变道超车…判断逻辑完全搞不清,希望鹏厂能够在这点上大力优化,不然真的让高速行驶感受大打折扣。
4. 在部分高速路段,NPG和LCC变换还算可以,但是部分路段会出现NGP或LCC会突然退出的情况,突然要求接管预留的反应时间不足,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而且高速上速度较快,这就有点危险了。
5. 在3000公里行驶过程中,试过一次显示传感器失效,直接退出了NGP,大约维持了10秒左右,又恢复正常。估计是传感器结冰或者系统突然死机导致的。但是,那一瞬间真的挺吓人,幸好不是弯道而且车不多,不然问题就大了。
6. 关于NGP限速,个人猜测,NGP在晚上、雨雪天气应该是会比道路最高限速还要降低10km/h的,以确保安全。这点挺好的,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滚动方向盘左滚轮手动将辅助驾驶速度调上去,但是系统会频繁地不断降低速度,僵持好几回之后,系统才放弃,这边能否加入一些确定类的提示,以确保车机和驾驶者的主动权选择上,在确保安全不违反道路交通法规的前提下,能够让驾驶员有更多选择,而且不断调整限速的话,容易造成分心,这点还是要关注一下。
四、 驾驶感受
关于驾驶感受,G9真的是没得说,开得很稳,长途开起来很舒服,得益于座椅和悬挂(不是空悬),坐着舒适,开着也舒适。但是,风噪是个避不开的问题,时速在100以上,风噪挺大的,主要回程时候,车上有个小baby,不开音乐,那个风噪真的挺大的,无框车门的弊端。但这车,毕竟配备了丹拿,日常都会开着音乐,那么这点风噪还是会被盖过。
驾驶模式的多样化,也是G9的特点,尤其是它的极客模式,可以极大地根据驾驶者的驾驶喜好和习惯对车辆进行调节。
G9的驾驶体验,也是相当棒的。从提车至今,我都是用极客模式,而且该模式也是特人性化。电门:轻
动能回收:超强
车身姿态:超稳
方向盘:舒适
缓行速度:0km/h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日常行驶的电门近似于单踏板,但没有单踏板的刹车那么急促,相对线性很多,其次电门虽然是轻的状态,但是加速还是很足,在高速上超车不成问题,而且可以轻松完成,不过是速度输出没有那么急促,而且方向盘也不重,开着也舒适。最后就是缓行0,就是车停住后或者刹停后,会直接autohold,这样子就不用深踩电门启动autohold了。
整体的悬挂(不是空悬),偏向舒适而非运动,传递路面的信息足够,但能过滤不必要的震动,过弯支撑也是相当足的。
但是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动能回收,本人一直是选择了“超强”档,但是有时候开着开着,感觉动能回收变弱了,进去极客模式调节一看,变为“强”档了,这里面是什么逻辑,车机为什么会帮改的,希望鹏友能够帮忙释疑。
五、 小P智能
最后就是小P的智能使用感受。长途开车,专注力都放在路面情况,一般都不会去操作主屏幕,这时候就是小P大显身手的时候,也真的很方便。而且自从升级了4.1.0版本后,全时语音的确方便了不少。但是识别的成功率还是偏低,即使在5秒内加一句小P,还是没有识别到,但是对于以前要先喊“你好,小P”,的确进步不少。另外,由于长途开车,副驾给老婆直接放平,她坐在后排,腿直接搭在放平的副驾上,这个时候,她触摸不到副驾的屏幕,想着全程语音操控,结果是让她挺失望的,这点上面,可能这种使用场景鹏厂没有想象得到,希望下次OTA的时候可以考虑考虑一下这种场景,嘿嘿~

六、空间
G9整体空间还是不错的。首先,对于驾驶位和副驾,可以说真的很优秀。其中前排拆掉头枕后可以直接放平,真的是好评,在长途高速过程中,我就将副驾放平,给我家女王可以腿直接放平。但从另一面说,后排的空间感与同价位的竞品而言,相对逊色,不是说局促,就是够用有富余,但是感觉不到后排空间特别大那种感觉。尤其我在后排放了安全座椅后,进一步限制了主驾座椅的调整空间了,但影响不大,毕竟前排空间足够大。(如图)

加了安全座椅,主驾后移空间会有一点受限。
最后,是最不满意的地方:
1.充电便利性
这次3000公里的路程,想着全程都用小鹏超充,发现基本都要下高速,而且都要下高速跑7-10公里之间,才有超充站。看了看在高速上的桩,真的太少太少了。而且高速上的桩经常是满车状态,如果在高速上有对外开放,但可以给小鹏车主预约(提前10-15分钟,高速也就20-30公里左右)的小鹏超充桩,这样子就可以大大增加小鹏车主出行的体验。同时也能体验到G9的800V架构充电优势。
2.电机声
关于电机滋滋声
在车辆保持在60-85速之间,会从后座传来滋滋的电机声,据网上其他G9鹏友的分享,有的大有的小,全凭人品。由于日常用车都在该车速区间,所以个人感觉还是比较明显的。不知道这是什么问题,但日常开着音乐,这个基本上不怎么影响。就是车上载着小朋友的时候,不能开音乐,就只能听低频滋滋声了。
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以后有更对心得再和大家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