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Nadux头像Nadux头像

    Nadux

    奥迪S4车主·新提车

    • 稀有车收藏家稀有车收藏家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2精英创作者LV2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奥迪A4平平无奇,但6缸的瓦罐版本呢?

    01-01发布于:奥迪S4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懂车青年提车打卡

    在30岁的前两个月,我拥有了人生第二辆车——奥迪S4 Avant。

    
我的第一辆车是台17款的福克斯两厢运动版,原厂自带运动套件和短簧造型足够运动,1.5T+6AT的动力总成完美避开了3代福克斯上的各种通病,专属的底盘调教操控扎实,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可以说非常合适了。但几年的时间开下来,总觉得在机械性能上还有进步的空间,不是说这台车不好,而是在更大的尺度上还有更好的车。


    于是就有了再买一辆车的计划。

    我的目标其实很明确,下一辆车一定得在绝对动力、驱动形式或是什么方面有本质上的提升,所以有了下面这个清单:

    1️⃣Giulia:操控一绝,开过几次之后一直心心念念,这次已经聊到了非常好的价格,差点就提了,奈何媳妇儿不喜欢

    2️⃣A45 AMG(中改前的)/A35 AMG:四驱小钢炮,品牌力不错,非常喜欢A45素素的宽体效果,铱银简直绝美,去店里看过好多次,最近行情不错,要是没有S4旅行,可能会选它

    3️⃣A6 Avant:23款之后有了高功率四驱版,国内也有一些选配不错的现车,要是没有S4旅行,可能也会看看它

    4️⃣Type R:FL5相比FK8少了很多烂仔的气质,大马力手动前驱钢炮,要是没有S4旅行,可能再看看它

    5️⃣福克斯RS:四驱、手挡,福克斯车主的终极信仰,可惜只有二手车,车况抽奖

    6️⃣M140i:B58直6的后驱小钢炮,可惜也只有二手车

    7️⃣捷尼赛思G70猎装:好看是好看,配置也高,试驾之后感觉动力响应差口气,品牌力不行

    8️⃣GTI:从5代的时候开始有了解,8代刚上市的时候仔细研究过,对比福克斯在品牌、驱动形式上没有本质提升

    9️⃣BRZ:纯玩具,实用性太差,过了买两门小跑车的年纪

    清单里为什么没有S4旅行呢,因为之前压根儿没考虑它,一方面是价格,印象中这款车落地要过50万了,有些超预算;另一方面这车有些小众,路上也没怎么见到,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也就不在备选清单里。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店里看到了展车,恰好店里也有试驾车,旅行车修长的姿态,浑厚的排气声浪,加上近期不错的行情,让我最终下定了决心。单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买这种车性价比不高,完全是一时上头的结果,此前也曾上头过好几次,但这次真的忍不住下手了。


    接下来就是看选配找车源,S4 Avant的选配里,我最想要的是10辐V型高光轮毂、方向盘加热和变道辅助,但是几乎问遍了北京地区的奥迪4S店,发现带这三种选配的车一辆都没有,甚至带其中一种选配的也没有。在和想要快速拿到车的心情做了一番斗争之后,我选择了妥协:上面的三个配置后期自己改装相对容易,尽快提车才是头等大事。最终选了一台绿外黑内,带7000元“现车三件套”的港口车源。最终价格还算可以,落地46w出头,送车衣和保养储值,5年满贷13个月后提前还清。


    11月提车,到现在开了将近3000公里,简单聊下感受吧。

    外观:只看B柱之前的部分,和A4L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但B柱之后的部分才是这台车的精髓所在,标轴车身配合向前倾斜的D柱,修长优雅。四出排气、银耳和红色卡钳是除去字标之外为数不多可以表明身份的细节


    内饰:一眼看过去除了一体式座椅,也和A4L没什么区别,机械式按键、旋钮的质感很棒,要是B9的MMI控制旋钮能继续保留就更好了


    空间:第二排空间只能说够用,比之前的福克斯只大一点点,中央通道凸起有点高,后排坐三个人不是很方便。后备厢空间相比之前就是非常明显的提升了,高度和纵深都相当够用,Avant车型标配了后排隔离网,我的车还选配了后备厢固定套件,可以更好的发挥旅行车的实用价值。只需放倒一边的座椅,就能轻松装下我的滑雪装备,提车至今都没遇到需要我放倒整个后排座椅的场景。


    配置:不怪进口奥迪太吝啬,只怪一汽奥迪太大方,运动套件、黑光包、Audi Sport轮毂、B&O音响统统下放给A4L,进口车的选配又一坨大便,实用的方向盘加热、变道辅助统统不选,搞得现车的配置很尴尬,大部分都是7千块的三件套,23款的动态转向也不再提供选装,少量现车竟然有裸配前后排加热或者遮阳帘的奇葩配置。就我这台车来说,少了平时最常用到的方向盘加热和变道辅助,其它配置倒是中规中矩,没什么太明显的存在感,之前没报太大期望的无线CarPlay倒是出奇的好用,没出现过断联的情况,操作延迟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操控:越开越觉得好开,EA839+ZF 8AT丝滑顺畅,响应随叫随到,动力储备也十分充足,可能是国六B加了GPF的原因,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低扭差的问题也没感觉到;转向虽然不像Giulia那样伶俐,但随速增益和阻尼做得不错;S运动底盘细腻紧致,悬挂支撑力强,可能有的车友会觉得原厂悬挂有点颠,但我觉得恰到好处;排气声浪在冷车启动时最为明显,可一旦进入怠速状态,立马没了声音,运动模式+S挡拉高转速再松油能听见乒乒乓乓的回火声,但整体还算克制,不是特别炸的那种。

    油耗:日常通勤平均10.5个油,高速路段9个以下, 在崇礼回京的时候开到过6.7升的低油耗,这个油耗对于一台全时四驱的6缸车来说很不错了。


    最满意的点:这款车某个单独的亮点点可能都不足以打动我,但像本文的标题那样,当所有的元素全部汇总到一起,便是我选择它的原因。瓦罐造型+托森四驱+V6+8AT+车内的物理按键…构成了这样一台独一无二充满魅力的车。在我订车的时候全新的S5 Avant早已发布,媒体试驾也已经出炉,但我更加坚定地选择了现款车型,因为新一代车型上V6发动机加上了48V轻混系统、变速箱变成了双离合、托森变成了多片离合器、车内按键大多也改成了触摸式,种种改变是我无法接受的,尽管新一代车型设计语言更新,性能更强,但失去了上面这些,这台车对我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最不满意的点:最不满意的点可能就是配置了,缺少了方向盘加热和变道辅助这两个最常用的配置,不过一段时间开下来也已经习惯。人无完人,车也一样,缺失的部分后面一点点补全吧,车和人一起成长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