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幸参与了领克900的深度试驾体验,试驾了半天多的时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领克找到了求生之道,换句话说,领克终于开始把车当做第二个家去设计了。
外观🔥:
平时总在直播间看到主播介绍领克900,并没有感觉,但是当看到实车的时候,压迫感十足,侧面看,有路虎的影子,正面看属于那种宽厚,方正的感觉,给我一种安全感,一种我开这个车在路上跑,压根不怕被撞的错觉。

我试驾的是白色领克900
但是当车辆上电之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俏皮年轻的风格,可能是因为正面那1W颗灯珠构成的交互屏幕?我测试的时候每次上电之后屏幕上都会跳出来一些小动物,或者一些线条动画,仪式感非常强。除了拥有交互语言,其实领克900还支持车外语音,就在我们拍摄这些照片的时候,隔壁路过一辆领克900,就用车外语音跟我们打了个招呼,当时真把我们吓一跳,后来才知道是车外语音,可以对行人进行指导和信息传递。

内饰🔥🔥🔥🔥:
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这个内饰的设计,车长5240mm,达到了我对于六座车的心理预期,我认为6座车最少也要5200mm以上,要不然后备箱根本没有空间,并且领克900的第三排空间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最宽敞的,前提是我先在副驾驶坐好之后,又在第二排坐好,这时候,距离副驾驶是1拳多2指的样子,然后我坐在第三排,距离第二排大概是1拳半的样子,这个空间比问界M9、理想L9的空间明显要大不少。

腿部空间对比
但是由此衍生的问题就是,领克900的后备箱空间比较小,并且基本没有下沉空间,我们后面装了1个24寸的箱子,3个书包,然后基本就没啥空位置了,如果使劲儿挤一挤的话,感觉能装下3个24寸行李箱,然后再加一些书包,衣服啥的。不过领克也给了解决方案,就是在后备箱这里加装了天地门,并且地门是可以独立开启或者关闭的,地门打开状态下,完全可以坐人休息或者娱乐,或者放一些东西。

领克900的后备箱虽然小,但是有天地门
以我165cm的身高坐在二排和三排,坐直之后,头部空间大概如下图,这个头部空间对于一辆大型SUV来说,成绩算中等偏上的样子,同行的一个朋友身高173cm的样子,坐直第三排,头部空间基本就剩下1-2指的样子了。

除此之外,领克900的六个座椅都支持座椅加热和座椅按摩,这让我试乘试驾的过程中感觉舒服很多,尤其是座椅按摩,主副驾驶的座椅按摩还支持臀部按摩,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我平时开车开3个小时以后,除了腰酸,再就是屁股酸了,当时开着问界M7,我还在和老婆抱怨:咱们车座椅按摩背部有啥用,开车时间久了是屁股又酸又僵,根本按摩不到屁股。但是现在领克900是真的上了臀部按摩,实际使用之后,整体感觉舒服不少,但是我还是觉得力度不太够,如果可以OTA的话,我倒是希望能够再增加一个档位。

二排座椅旋转180度和三排相对而坐
前面说到领克这次在车内做足了功课,其实不仅仅体现在6个座位的座椅加热、座椅按摩,4个头枕音响这些功能上,更体现在领克对于车内场景的把控上。比如:领克900的第二排的两个座椅都可以旋转90度或者旋转180度,旋转90度,可以方便乘客下车,旋转180度,刚好和第三排面对面,可以进行更多样性的活动,这本来是理想汽车的强项(深度挖掘用户用车场景),如今领克900在这方面用了大功夫,为诸多用户场景提供了功能冗余,我认为是非常棒的。

第二排百变座椅,都支持零重力
不要小看领克900在车内家居化的决心,就拿这个二排娱乐屏举例,它做到了和一排中控屏同等规格,都是30寸6k屏幕,无论是哪个屏幕看电视,都可以同步到其他屏幕,可以让不同位置的成员享受到同等级别的对待。并且这个娱乐屏收起的方式很特别,是先把屏幕叠着到2/3的样子,然后整体再往回退,最后有了空间,才会把屏幕完全收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证屏幕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原因而散落到地上,换句话说,为被动安全提供了一部分冗余。

屏幕内容共享
动力🔥🔥🔥🔥:
我试驾的这款是顶配,双腔闭式空悬,零百加速4.3s,当我踩下油门那一刻,基本上感觉不到动力延迟,最大的感受就是推背感,推背感极强,就像个灵活的胖子,我没想到这个大家伙动力这么猛,毫不拖泥带水,0-100的加速度确实非常快,以至于,我平时经常开车的人,试过3次之后,都有点想吐的感觉。我尝试动力的时候,是接近满油满电的状态,即便我油门踩到底了,但是在智能模式下,发动机也没有介入,所以我整个试驾过程中没有感受过这款发动机的变速箱状态是怎样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个车是不缺动力的。

驾乘体验🔥🔥🔥🔥:
驾驶和乘坐体验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我分别在副驾驶,副驾驶后面第二排,第三排乘坐了一段时间,这三个位置,最舒服的还是第二排,第二排既可以看电视,又可以和第一排的屏幕互动,相当于两个6k屏幕可以进行无缝连接,再就是本身这个车很大,第二排的颠簸感和摇晃感要比第三排轻很多,和第一排的感受相仿,并且第二排的空间是前后都可以调整的,基本上活动区域不受限制,是种很舒服的状态,适合旅途中进行休闲娱乐。相较而言,我觉得体验最差的应该是第三排的乘坐感受了,并不是说第三排空间不够,而是说坐在第三排有种尾大不掉的感觉,总感觉被甩来甩去。

能够感受到领克底盘的稳定性
我驾驶感受来说,领克900是一辆底盘调教很不错的大型SUV,我们一共5个人在车里,大概整个车的重量在3吨左右,当我开着车正常通过石子路或者轻微起伏的路面,虽然能看到车身有摇摆,但是悬挂每次都能够拉住车身,我觉得这点做的很棒,也非常不容易,和我问界M7形成了鲜明对比,我M7走这种路的时候,每次遇到会多摇晃2次,这就是典型的悬挂拉不住车身。再就是加速和刹车,给我的感受就是非常线性,尤其是刹车,和以前试驾的领克 Z10区别很大,Z10的刹车在前半段会偏硬,然后再线性,而领克900的刹车整个过程,直到车停,我感觉都很线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对车身性能是有把握的,不会害怕突然踩不下去刹车,基本上什么路况踩多深的刹车,都能预估的好。再就是这个方向盘的转向精准性很强,不需要多余的操作,并且低频共振的抑制做的很好,这就让你推转方向盘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有种从容优雅的感觉,哈哈。

等红绿灯,领克900仪表盘就是HUD
总结:这次试驾主要以手动驾驶为主,没有体验智能驾驶相关功能,就已经体验的内容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后备箱容量偏小,如果是满员出游的话,大概率有一部分姓李,得放在二排过道的位置,要不然单靠背后箱的话,可能不太够,或者在车顶加装行李架。其他方面,例如操控,底盘,制动,车机流畅度,车内功能丰富度,外观及其功能等,我个人感觉都是非常不错的,最终能否从大型SUV的混战中分一杯羹,还要看最终的售价,我预计起售价应该在32W多,旗舰配置应该在39W多,超不过40W,避开和M8起正面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