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奔驰C260L痛车秀照!20寸轮毂上身

    03-26发布于:奔驰C级车友圈

    #爱车秀照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台来也野怪车友的奔驰C260L的改装案例,他这是改装了一台痛车!

    痛车文化背景:

    目前在汽车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下,痛车(Itasha)作为一种源自日本的个性化改装形式,逐渐成为年轻车主表达热爱的载体。然而,改装与法规之间的平衡始终是车主必须面对的课题。这边文章以一辆奔驰C260L痛车改装案例为案例,来给大家深度解析车友的改装思路与备案要点,给大家来参考!

    这台车整车算是痛车的涂装,整车他设计的是动漫:五等分花嫁的角色涂装,搭配撞色设计,估计是二次元车友都喜欢。

    轮毂与避震他是升级20都寸锻造轮毂,搭配的博德绞牙避震,车身高度大幅降低,姿态更显战斗。基本上到了负一指的高度,而且坐满人也不会剐蹭叶子板。

    外观套件就是简单地更换了一个C63风格黑色中网、C63尾翼及C43后唇,后唇是圆口的他比较喜欢。如果是63的后唇就是方口的。


    顺便来跟大家说一下原厂避震和更换绞牙避震以后的一个区别,很多人还不理解。

    原厂:

    一直觉得这台车的原厂避震的设计是以舒适为导向的,但是它的车身离地间隙就比较高了,可以塞进去4个指头,轮拱和轮胎之间的空隙就比较大,这种设计它就保证了日常驾驶的通过性,但是视觉上就看起来比较臃肿一些,特别是大寸一些小尺寸的轮毂,比如原厂的17寸或者18寸轮毂,这个时候就感觉缺乏一些运动车型的姿态感。

    绞牙避震它的弹簧高度就是可以调节的,可以通过挤压弹簧来实现一个姿态的改变,如果像有的人去换者短簧,就是固定的2.5指的高度,就没办法去上下调节了。这种绞牙避震调节也挺麻烦的,一般就需要在第1次安装的时候就凭经验去调节好它的高度,看是要两三指头的高度还是要负的高度。调一次也要大几百块,不便宜。如果只换弹簧就不需要调节,只需要用原厂的避震的簧筒去搭配弹簧就行。

    整体降低车身以后整个车辆的重心就会下移车,与地面的距离就缩短了,侧面看起来线条会感觉更加流畅,其实是过很多车子这样做,以后都会看起来流畅运动一些。尤其是车头和车尾的下沉感,就感觉凸显了这台车的一个运动基因。再通过轮胎的前后配比,让整个车身有一种俯冲式的一个感觉。

    这一下他们的感受不同吧,我觉得其实原厂避震会舒服一些,他原厂是采用那种渐进式的弹簧和低阻尼减振器的一个组合,它可以过滤掉路面的一些细碎的震动,比如减速带和井盖这些,初段是比较软的,后段支撑就加强了。而且它的压缩和回弹速度算是比较慢的,车身起伏是比较柔和的,长途驾驶应该不容易疲劳。但是这种快速过弯或者是变道的时候,车身就容易侧倾操控可能就没有那么的有信心。

    再来说一下绞牙避震的一个感受吧,因为我自己的车也是换了这款,所以感受还是比较强烈。这种就是采用的直卷弹簧加多段可调节阻尼的一个设计。 感觉这种要比原厂要印个30%左右,他传递路面颠簸反馈要强一些。

    这种在过路面如果有那种细小的震动,比如像一些沥青的颗粒或者是道路接缝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传递到方向盘和座椅,就会有一些弹跳感,特别是那种比较高的减速带,但是它在过弯的倾斜这里表现就不错,起码减少了5%上的侧倾,而且车身的响应速度会更快,变道的时候车尾的跟随性比较强。而且我觉得他在高速中行驶是稳定性会上升很多

    感觉车身降低以后其实还是有牺牲的,比如下地库的坡道或者是减速带,这些时候可能会托底,原厂的就不会了,因为原厂它比较高。所以大家看是否需要去换更大尺寸的轮毂和绞牙弹簧来降低车身都是根据自己的一个实际需要来选择,也不用盲目跟风。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