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冷眼旁观166730100头像冷眼旁观166730100头像

    冷眼旁观166730100

    新大洲本田 RX125 Fi车主·车龄7年

    • 圈友鲜试官LV1圈友鲜试官LV1
    • 精英创作者LV3精英创作者LV3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入25款秦plus dmi不如入秦L

    03-31发布于:秦PLUS DM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周末预约了 25款的秦PLUS dmi 的试驾,先说我的观点,如果预算充足直接上秦L吧,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试驾感受。

    展厅C位出道

    顺便拍了一张隔壁的秦L,实际感觉两车差别不大


    首先,外观和老款(24款)差别不大,车头之前的亮条变成黑色了(这个我觉得不如老款好看),中网的样式和秦L差不多,如果不是两台车挨着近只看前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车灯有开眼角的感觉,比老款的好看,精气神有了(这里不得不佩服小迪子把大众套娃的精髓学到了)。

    内饰方面,先说无线充电区域,想法不错但是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实用性,没有位置卡槽。万一遇到急停或者急加速手机一定会滑出去,差评。还有中控摸着硬邦邦的,质感有点廉价不太理想不过这个价位也能理解。仪表和中控屏的组合还是8.8寸+12.8寸的组合,看看隔壁秦L的8.8+15.6寸的组合,再瞅瞅秦PLUS的也只能摇摇头,谁让咱价格低呢。再说说车机语音互动功能,通过语音连续说出“打开副驾窗户、空调调整到25°、播放一首周杰伦的稻香、打开后排玻璃。”命令之后车机反应不算快,第一次不知道是识别问题还是声音太吵的缘故(看车的人比较多比较杂),空调没有打开。之后又试了一次,还算不错四个命令都执行了,还算不错如果百分制的话能给到80分。后来测试了一下方言的识别效果,不太理想,识别率不高。看来还是要好好学普通话,要不语音互动就费劲了。

    接下来说说空间,参考我的身高175前排调整好后,后排腿离前排大概两拳多一点,头部空间大概3指多。对于个子高的人来说有点不友好,座椅的舒适感不能说有多舒服,只能说够用。还哟个细节说一下,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后排的出风口和USB充电口一个都没少(充电口还是标配了两种接口),这个必须表扬,这个配置相当实用。后排支持4/6放倒,后备箱空间可以扩展不少,这个放倒的功能好多同价位的车都没有,其实这个功能相当实用。后备箱的开口挺大,日常方便拿取。顺便再吐槽一下,无备胎的问题,只配了补胎液,这个补胎液谁用谁知道,补胎的时候清理补胎液又是额外的费用,心疼一下钱包。

    驾驶位空间展示

    后排空间展示

    后备箱标配

    后备箱展示


    空间说完了再说说动力和静谧性体验,由于是一个人试驾没办法拍照,大家谅解。本次试驾是智驾版,试驾路线70%是快速路,30%的市区道路。先说动力,账面163匹的马力看着挺强实际体验之后和预期落差不小,在市区道路起步的时候是挺猛推背感有,比油车的动力来直接。但是在快速路上,亏电模式下,80码以后深踩油门反应没有市区那么猛了,但是加速感还有,同时发动机的声音也能明显的听得到,风噪声和胎噪声也很明显(全程没有开音乐),静音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预期比较高的建议还是亲自感受下。

    油耗方面,试驾车处于亏电状态,表现油耗是4.8L/100km,和官方说的2.73L/100km(WLTC工况)还是有点差距的。由于不同的人开车方式不同,试驾车的这个油耗仅作为参考。

    操控方面,个人感觉不激烈驾驶的话,操控还是可以接受的,虚位还是有点属于能接受的范围,不过新上手需要磨合一下。车子的减震调校的比较软,车速不快的时候比如60左右过小坑的时候不是明显。但如果在80左右的时候过小坑的时候感觉和坐板凳一样很明显。避震的调校估计和车子定位有关系。

    智驾功能体验,这次由于路况原因只体验了一小段路的天神之眼C智驾。在快速路使用天神之眼C智驾,超车、跟车、变道都很丝滑,跟车减速的时候也比较线性。但是在市区道路就比较费劲了,在没有车道线的时候会左右调整,识别不准确。遇到人、非动车混在一起的时候会频繁提示接管。相比较华为的那套智驾,还有差距。试驾结束后,自动泊车的功能还是很不错的比较适合侧方位停车困难的小伙伴。


    清晰度还可以


    总结:

    新款秦PLUS dmi,虽然升级了天神之眼C,但是无论从行驶质感和乘坐感受,都比秦L差了不少。如果追求低价,秦PLUS DM-i是务实之选;如果预算充足并且注重空间和使用感受,秦L dmi的性价比要比秦PLUS dmi好不少。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