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AEB 之争的本质是什么?

    MDT慢点评测头像MDT慢点评测头像
    MDT慢点评测2023-11-09

    今天何小鹏的微博一发,关于 AEB 的争论应该告一段落了,是一个总结的好时候。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把客观事实和观点分开说,

    首先是客观事实的部分

    1.华为 AEB 结果一定不是「造假」,你可以说只测成功率不全面,但「造假」这种指控是非常严重不能乱用的,除非像是四维图新说理想的无图是假无图这种有明确实锤的情况,要不然这种词,要慎之又慎。

    2.小鹏的主动 AEB 功能触发确实更保守,甚至警示信息的提示也不如华为及时。

    3.不开辅助驾驶时的 AEB 功能表现,不能代表一辆车的感知能力上限,AEB 保守不等于智驾能力不行。因为同样的场景小鹏开启 LCC 或者 ACC 是可以刹停的,但人自己开就不会提示。

    接着我们再来讲观点:

    开启辅助驾驶的逻辑是车主动+人兜底,不开辅助驾驶是人主动+车兜底。

    这时候华为和小鹏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对于广大的普通用户来说,很多人甚至连高级点的 LCC 都没用过,让他们愿意主动开启高级别的辅助驾驶(比如说城市领航),他们会是抵触和害怕的。

    所以华为的做法是:

    我把高级别辅助驾驶的很多能力下放,让用户在没有主动开启辅助驾驶的时候,也能用上高级别辅助驾驶的能力,消费者就很容易理解,不管你干什么,车都在给你兜底,接受度也很高。

    小鹏做的事情更偏向于极客和先锋用户:

    这些人就要第一时间体验主动的辅助驾驶功能,包括高速领航,城区领航,AI 代驾等等,开启这些功能之后,车会主动帮你变道打灯,观察红绿灯,人需要做的就是监管车给车兜底。如果人自己开的话,那车除非感知到 100% 会碰撞,就都尽可能不介入,优先相信人的判断。

    所以这两种思路一对比,你就会发现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华为的方案更容易接受,也更有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AEB 更激进一些哪怕出现误触发,负面后果无非是受到惊吓,最多也就是引发后车追尾,那还是后车责任;而 AEB 如果在人没有顾及到的场景没被触发,无论是财务还是人身损失,对车主来说肯定是更不好的。

    最后是一些感想:

    辅助驾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就像你不可能给现在的手机拍照去打分排名一样,领先的那几家都各有特色,你说谁是第一都不现实。

    但是大众消费者以及粉丝,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单一维度的对比,就比如 5000 万像素比 1000 万强,或者是 1 英寸大底夜景亮。

    所以在这种时候,有的企业确实可以走下沉的路子,针对消费者能看到的地方重点努力,不需要有什么先进技术,也能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

    但华为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它不仅非常了解用户的需求,营销也能抓住用户在意的点,而且它的技术实力还非常强,面对这样的六边形战士,尽管小鹏从创始之初一直把自动驾驶放在最重要地位有一些先发优势,也不要直接对抗华为,它比之前那种爱走捷径搞假无图的对手,强大太多太多。

    不过无论如何,华为和小鹏都是国内最具代表醒和实力的选手和领头羊,希望以后多来争技术,一起加速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