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下一台Model3的钱“小M9”,这届中产算盘打得够响
3月13日,余承东的一条微博炸了车圈——问界M8预售首周订单5.8万而贵11万的M9仅3万订单。这场“兄弟内战”看似意外,实则藏着2025年车市最残酷的真相:当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品牌溢价正在加速崩塌。
第一、11万差价,切中中产的“致命软肋”
想象一个画面:周末的华为展厅里,一家四口围着两台“双胞胎”SUV纠结,销售轻飘飘地说了一句,“M9贵11万,而且轴距只差5毫米”,瞬间就好像让钱包都有些“憋闷”了起来。
数据显示,M8的车长,仅仅比M9短了40毫米;智驾快充零重力座椅,在全系中都是标配的。而且价格直接下降了11万——这就相当于节省出了一台顶配iPhone30Pro以及全家去欧洲旅游的预算。36.8万的定价,刚好处于“咬咬牙还能买得起”与“心疼得想要放弃”的中间点,这样一来,让那些精打细算的中产阶级竟然都直呼“刀法精准”。
第二、家庭用户“用钱包投票”,M8成二胎刚需神器
“买M9的是老板,买M8的才是全家CFO”一位汽车分析师直言

M8以“能将婴儿车与露营装备一并装入”的6座布局为主打,以及15分钟便可补能500公里的技术,其恰好与跨城探亲、周末带娃这两种场景实现了完美匹配。

反观M9的商务投影幕,还有老板键,在2025年经济理性周期中,却成了“面子税”。其实这二者在当时的环境下,反倒像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好像只是为了满足所谓的“面子”需求而存在,稍微有些脱离实际的经济考量。
当房贷补习班账单压顶,消费者对“实用主义”的执念远胜于对“豪华标签”的追捧。
第三、BBA腹地的“价格屠夫”,降维打击理想L8
问界这招“田忌赛马”堪称绝杀——M8定价36.8万一刀捅进宝马X3(图片|配置|询价)(37万)、奥迪Q5L(39万)的腹地与此同时向上压制理想L8(33.8万)向下截胡ModelY潜客,更狠的是,华为首先,用M9来验证那50万级别的品牌力,接下来再利用M8去收割下沉市场。
“高端立人设,中端抢份额”的策略,让特斯拉销售都感叹“这定价是懂心理战的。
第四、激光雷达“减配不降智”,技术平权引爆真香定律
传统豪车会依据使用激光雷达的数量来划分等级,不过问界M8却打破了这一规则:

它虽然比M9少2颗激光雷达,但是凭借着华为ADS30算法达成了同级别的城市NOA调研表明,有72%的M8用户觉得“智驾够用就可以了”,而M9的买家则更加注重“硬件冗余所带来的安全感”。
当软件的能力能够弥补硬件之间的差距时,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将钱花费在能够看得见的地方”。
第五、预售玩转“双11套路”,饥饿营销成流量密码
问界深深懂得“爆款制造”的关键所在:36小时内,订单突破36万,社群裂变还送上充电桩,以及限时保价政策……
这套组合招数,让M8尚未上市就已然成为社交货币更为巧妙的是,M8选择在4月交付,不但避开了M9的3月上市档期,而且通过时间差营造出“持续霸榜”的热度。
网友调侃道:“余总这简直是把直播间的‘321上链接’搬到了车圈!”
终章、一场“够用主义”对“顶配信仰”的逆袭
M8的爆单,本质是消费理性的胜利——当36.8万能够买到90%的M9体验时,而且实际上谁还愿意为那10%的溢价去买单呢在这场销量狂欢的背后,其实是新能源车市的新规则:参数战已然成为过去,而准确地把握用户心理才是真正的王道。
如果是你“性价比之王”M8“面子王者”M9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数据来源:鸿蒙智行官方公告、乘联会第三方监测平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