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订单爆了”到“总裁凉了”,乐道经历了什么?
“订单爆了!”——这是乐道总裁艾铁成2024年9月的高光时刻。
但半年后的2025年4月2日,他却在乐道App上宣布辞职,留下“销量未达目标”的遗憾。

从月销破万的豪言,到3月仅4820辆的惨淡数据,乐道首款车L60的“出道即巅峰”剧情,为何变成“高开低走”的行业反面教材?
这场换帅背后,藏着新势力造车的三大生死困局。
困境一:品牌认知“查无此人”,用户:乐道是蔚来平替?山寨货?
乐道最大的尴尬,是既蹭不上蔚来的高端光环,又打不出自己的差异化标签。

用户认知撕裂:蔚来车主觉得乐道“拉低品牌调性”,而大众用户吐槽“这牌子听都没听过”。艾铁成曾坦言:“60%的订单流失源于品牌知名度不足”,但乐道的营销却像“撒网式发传单”,甚至被网友嘲讽“活成健身房推销”。

定位模糊:对标Model Y却不敢卖高价,主打“家庭舒适”但座椅设计被吐槽“不如理想”,换电优势又因兼容性问题(仅20%换电站可用)沦为鸡肋。
热梗辣评:乐道就像“蔚来青春版”——想用性价比圈粉,结果既没继承“高端基因”,又没长出“独立人设”。
困境二:产能地狱+交付黑洞,用户:等车等到补贴过期!
产能掉链子:2024年12月订单超3万,但工厂月产能仅1万台,用户因“等不到年底补贴”大规模退单。艾铁成承认:“交付延迟直接导致50%订单流失”。
供应链暴雷:自研900V高压平台与弗迪电池兼容性差,生产线频繁停工调试,连李斌都吐槽“造车比造手机难10倍”。
数据说话:据《2024-2025视频融合营销白皮书》,新能源用户对交付周期容忍度低于30天,而乐道平均交付周期长达90天,直接劝退“价格敏感型家庭用户”。
困境三:内卷红海+战略摇摆,李斌:我比谁都焦虑!
乐道的赛道,是2025年最血腥的战场:
价格战绞杀:小米SU7把20万级市场卷成“地狱模式”,乐道L60的BaaS方案(电池租赁)反成“智商税”——5年租赁价比买断多花1.5万,被嘲“分期陷阱”。
多品牌拖累:蔚来三大品牌(NIO、乐道、萤火虫)各自为战,研发、渠道重复建设,年亏损224亿创纪录。李斌坦言:“摊子铺太大,资源严重透支”。

行业预判:招银国际报告显示,2025年将有140款新能源车上市,乐道若不能在三季度前靠L90翻身,很可能沦为“蔚来弃子”。
破局关键:换电是解药还是毒药?沈斐的“三板斧”

接棒者沈斐(蔚来换电网络缔造者)的破局策略,藏着三大赌注:

换电绑定销售:把乐道门店和换电站“打包推销”,三四线城市“县县通换电站”计划,试图复制蔚来“一线城市打法”。
资源强整合:李斌亲自抓研发,秦力洪管营销,砍掉乐道独立团队,全面复用蔚来供应链和渠道。

押注L90:三季度推出的6座SUV乐道L90,定价25万以内,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正面硬刚理想L8,但竞品问界M8已预定“爆款席位”。
风险预警:沈斐从“基建狂魔”转型“销售一哥”,就像“程序员改行做主播”——能力模型不匹配,且留给他的时间仅剩6个月。
结语:乐道的生死赌局,也是新势力的集体焦虑
艾铁成的下课,是蔚来“盈利大考”前的断腕求生。当李斌喊出“2025年四季度必须盈利”,乐道已无试错余地。这场战役的结局,将验证一个残酷真相:在新能源淘汰赛中,光有“性价比”不够,还得有“杀手级体验”。
互动话题:你觉得换电能救乐道吗?欢迎在评论区Battle!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虎嗅、招银国际、美兰德白皮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