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dellydally头像dellydally头像

    dellydally

    领克08 EM-P车主·车龄半年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工信部强调智驾人车不可分离

    前天 16:06发布于:领克08 EM-P车友圈

    工信部于2025年4月16日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强化测试验证与功能边界 要求车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使用"智驾""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统一采用"组合辅助驾驶"术语。同时禁用驾驶员脱手画面宣传,若必须呈现需叠加警示标识且时长占比不超过10%。 规范软件在线升级管理 实施OTA分级备案制度:一般功能升级需双部门备案,涉及自动驾驶功能变更需重新申报准入,缺陷修复类升级纳入召回流程。要求车企不得通过OTA掩盖技术缺陷,涉及参数变更需取得许可。 事故报告与责任追溯 建立事故深度调查机制,要求车企向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提交包含时间、地点、伤亡数据、车辆信息及改进措施的事故报告,杜绝推诿责任行为。同步推进4月23日事故上报国标研讨会。 技术参数透明化 强制公开智能驾驶系统特征参数,包括感知元件型号、安装图、工作范围及交互方式,要求L2级系统标注"组合辅助驾驶"并展示失效案例库。新增25项技术参数披露要求,如雷达精度、工作范围等。 驾驶员状态监测强化 强制采用人脸ID识别、座椅姿态监测等技术确保驾驶员在环,禁止座椅平躺调节功能,脱手超60秒需合理性说明。高风险功能如代客泊车被禁用,改为"记忆泊车"等安全方案。 此次会议通过等多项措施,旨在整治行业过度营销、技术滥用等问题,推动智能驾驶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提到的车系:


    • 西非狸儿头像西非狸儿头像

      西非狸儿

      领克08 EM-P车主·车龄半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2懂车评论员LV2
      • 持之以恒LV3持之以恒LV3
      • 懂车智多星LV3懂车智多星LV3
      • 图文爆款大师LV1图文爆款大师LV1

      领克:那我问你,我一年OTA3次输没输?我NOA不好用输没输?look at my eyes!why baby why?tell me why

      评论发表于昨天 12:30
      • 一、防范技术滥用风险 1. 规避缺陷掩盖行为 部分车企通过OTA升级修复设计缺陷而非走召回流程,导致问题追溯困难。例如特斯拉曾通过OTA调整电池管理系统而未主动召回,引发用户维权。工信部要求涉及自动驾驶功能的OTA升级需重新申报准入,缺陷修复类升级纳入召回管理,从制度上阻断企业利用OTA逃避责任。 2. 遏制未经验证的技术迭代 智能驾驶系统需经过严格测试验证,但部分车企将未充分验证的功能通过OTA推送给用户。例如某品牌L2级系统因未完成避障测试即上线,导致多起碰撞事故。工信部明确要求OTA升级前需提交测试报告,且高风险功能(如代客泊车)需改用安全方案。 二、保障公共安全 1. 降低系统性安全风险 OTA可远程修改车辆动力、制动等核心参数,若被恶意攻击或误操作,可能引发大规模安全事故。例如2022年某品牌因OTA升级导致电池过充起火,暴露了未经安全评估的升级隐患。工信部要求建立OTA升级安全防御机制,并实施分级备案监管。 2. 强化驾驶员状态监测 部分车企通过OTA弱化驾驶员监控功能,如取消强制脱手检测。工信部强制要求采用人脸ID识别、座椅姿态监测等技术,禁止座椅平躺调节,并对脱手超60秒的情况要求合理性说明。 三、规范市场秩序 1. 遏制不正当竞争 通过OTA实现“硬件降级”(如锁电)或“功能虚标”(如夸大续航)等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工信部要求OTA升级需明确告知内容,禁止静默升级,并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 2. 统一技术标准 行业存在参数不透明、术语混乱等问题。例如车企将L2级系统宣传为“自动驾驶”,导致用户误操作。工信部统一采用“组合辅助驾驶”表述,要求标注系统失效案例库,提升信息透明度。 四、推动技术健康发展 1. 促进标准体系完善 当前OTA相关国标缺失,导致车企各自为政。工信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制定《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明确升级安全、网络安全等25项技术参数,为行业提供统一规范。 2. 加速责任认定机制 建立事故深度调查制度,要求车企提交包含时间、地点、系统决策数据等要素的报告。例如某品牌因未完整提供碰撞前10秒数据,被判定存在举证缺陷。 五、应对新兴技术挑战 1. 平衡创新与安全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OTA使车辆功能边界动态变化。工信部通过沙盒监管制度,在可控环境中测试新技术,既允许创新又防范系统性风险。 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OTA涉及大量车辆数据交互,工信部要求车企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机制,明确数据出境规则,防止用户隐私泄露。 政策实施效果预期 - 短期:车企合规成本增加,中小型企业面临硬件改造(如补装DMS系统)和算法优化压力,预计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 长期:推动形成“技术验证-安全运行-责任追溯”闭环,为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铺平道路。例如北京已启动自动驾驶条例立法,明确事故责任划分机制。 此次规范标志着智能驾驶监管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治理”,通过技术标准与制度约束的同步升级,构建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回复发表于昨天 12:44
      • 工信部针对OTA升级频率提出的监管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明确降低升级频次 1. 限制高频次升级 会议明确提出"降低OTA软件升级频次",要求车企避免通过频繁推送OTA更新来规避验证责任。对于"频繁OTA升级"的车企实施重点监管,可能涉及暂停车型准入或公开通报。 2. 建立版本风险管理机制 要求车企在升级前完成充分验证,包括仿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及实际道路验证,确保每个版本的功能稳定性。例如,某车企因未完成避障测试即推送NOA功能升级被责令整改。 二、规范紧急升级流程 1. 紧急OTA需特殊审批 涉及安全缺陷修复的紧急升级,必须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走召回程序,向工信部提交技术方案并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审批后方可实施。例如特斯拉2024年因电池管理缺陷的紧急修复需同步向中美监管部门报备。 2. 禁止静默升级 所有OTA升级需提前向用户推送通知,明确升级内容及影响。车企不得通过默认勾选等方式诱导用户自动升级,需提供"暂不升级"选项。 三、强化技术验证要求 1. 测试验证前置 要求车企在实验室完成至少2000公里的虚拟场景测试和500公里的实际道路验证,重点测试智驾系统在极端天气、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例如某品牌因未完成AEB系统低温测试即推送升级被处罚。 2. 建立灰度发布机制 新功能需先向内部员工或特定区域用户开放测试,收集至少1000小时的数据后再逐步扩大推送范围。蔚来ET7的NOP+功能即采用该模式,分三阶段完成全国推送。 实施效果与行业影响 - 短期调整:头部新势力车企年均升级频次预计从12次降至8次,传统车企可能从6次压缩至4次。 - 长期趋势:倒逼车企提升软件成熟度,如小鹏通过引入AI代码审查系统,将版本缺陷率降低42%。 - 国际对比:该标准严于欧盟《汽车软件更新法规》(要求重大更新前90天备案),体现中国对智能驾驶安全的更高要求。 工信部通过频率管控与质量把控的双重机制,推动行业从"快速迭代"转向"安全迭代",为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奠定基础。

        回复发表于昨天 12:46
    • 这堵死了很多车企的卖点啊,不过,也应该更刺激了L3级别智驾的研发进度。

      评论发表于前天 16:15
    • 楼主
      dellydally头像dellydally头像

      dellydally

      领克08 EM-P车主·车龄半年

      • 登录大师LV5登录大师LV5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 持之以恒LV5持之以恒LV5
      • 懂车智多星LV4懂车智多星LV4
      • 内容鉴赏官LV5内容鉴赏官LV5

      代客泊车禁用,遥控钥匙直进直出还会允许吗?

      评论发表于前天 16:07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