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把10年车龄的A4L置换一辆纯电轿车纯市区代步,遂试驾对比热门20-30价位电轿。
4月13号试驾了流量泼天的小米SU7,上周又抽空去极氪中心小试007,昨天26号本市L6试驾车刚上牌,也算是首批试驾了关注已久的智己L6,趁记忆尚算清晰,将三车试驾感受记录如下,并略作比较。
先叠个甲:三车试驾时长和路况均有差异,其中SU7试驾一圈+试乘一圈,007仅试驾一圈,L6试驾时间最长,路况较为综合。以下均为个人主观感受,可能受路况、试驾车个体因素干扰,勿杠,杠就是你对。
试驾车版本分别为:智己L6超强性能四驱,小米SU7 MAX,极氪007四驱智驾
个人主观外观排名:SU7=L6>007
个人主观内饰排名:007>SU7>L6
个人主观驾驶操控性排名:SU7>=L6>007
个人主观乘坐舒适性排名:L6=SU7>007
试乘试驾服务体验排名:智己>=小米>极氪
车机和智驾因时间、条件所限,未能逐一比较。总体而言三车各有所长,综合来看SU7优势更突出,下面具体聊聊。
小米SU7 MAX:外观方面,优点是源自Taycan的整体轮廓不是盖的,确实有燃油C级轿跑车那种优美流畅的线条,在国产电轿中独一份;不足之处,一是原创度问题,二是头灯尾灯,精致度没大问题,但总感觉前后设计缺乏一致性。车身总布置不错(除了右后侧那个空悬气罐),前后备箱形状较规整,空间实用,地板是国产电轿中最低的之一,坐姿够低媲美燃油轿车,中控台、窗线都足够低,配合纤细的A柱,视线良好。座椅方面,前后排支撑到位,运动性多于舒适性;不足之处是前排坐垫偏短,且副驾座椅6向调节,坐垫角度无法调整;后排坐垫长度、高度都不够,对大腿承托稍差。内饰用料、做工符合30万价位应有的水准,该软软该硬硬,整车氛围灯都是反射式的光效柔和,试驾车基本没有气味,好评。驾驶性方面,双踏板阻尼适中,电门、刹车、动能回收调校接近特斯拉,目前国产顶流水准。操控性分两个维度来分析,转向维度,助力回馈、随速随角度增益线性,手感自然;方向盘中心死区偏小,有点点贼,转向比三车中最大,很灵活。底盘维度,三车中最高级,整体感受就是个小号帕美,偏向于德系高性能车调教,俯仰控制非常好,侧倾支撑充足,同时它的中小、细碎颠簸过滤非常到位,这就很顶了,属于国产车单腔空悬中最好的没有之一。乘坐舒适性和NVH方面,整车单层玻璃,环境隔音中规中矩,但胎噪、动总噪音、风噪综合平衡得很好,没有明显短板,避震作动时的沉闷声响也很高级;后排NVH和前排没有明显落差;顶配电吸门、nappa真皮、前排通风加热、后排加热等舒适性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乘坐舒适感。
极氪007四驱智驾:外观方面,就是个小号的Lucid Air,乍一看很难适应,看久了细节还是值得品味,比如前后蚌式机盖、尾箱盖,侧窗无水切等,希拉夫设计有一套;不足之处包括整体比例偏高偏窄,为了满足蚌式尾箱盖打开后仍有刹车警示,刹车灯布置在后保下方,观感十分怪异,其实完全可以参考宝马iX那种内外双尾灯的设计,美观和法规要求同时兼顾。车身总布置就是典型的四轮四角电车造型,座舱空间最大化,前备箱较小实用性不高;地板三车中最高,坐姿也是最高的,窗线高度中规中矩,A柱偏粗,视野一般。座椅方面,三车中舒适性最高;前排坐垫长度足够,副驾座椅可调节选项是三车中最丰富的;后排臀点、坐垫高度最高,靠背角度带电调,基本没有小板凳感受,唯一不足是即使调到最躺还是偏直立。试驾车带nappa真皮选装包,内饰用料、做工超越30万价位水准,三车最好;车内能摸到的位置基本都是软包,nappa皮质非常细腻高级,各种拨杆、按键质感三车最好;氛围灯是立体晶体式的很独特,但有点RGB战士的味道,夜间会反射到玻璃上稍微影响视线。优点至此基本讲完了,剩下的都不占优势,包括最慵懒的电门+最敏感的刹车踏板调校,性格很分裂;转向手感还算正常但转向比偏小,回正阻尼不明显,转向车身跟随性一般,稍有点大车感(实际车身尺寸最小),不是偏运动化的调校。底盘维度,三车中最中庸,就是吉利旗下家用轿车的正常水准。乘坐舒适性方面,坐姿还算舒展,NVH无功无过,因未试乘故后排不作评价。
智己L6超强性能四驱:外观还是智己典型的照片不上相但实物越看越有味道的类型,后轮拱类宽体凸肩设计+马丁尾细节非常性感有跑格,具有家族设计风格和特征,但侧面看车身偏厚,略微不如SU7的类保时捷轮廓。车身总布置方面,车头低矮俯冲感强,前舱牺牲了前备箱(基本就是一个工具箱的尺寸,三车最小,没有实用性),溜背设计掀背尾门,但后备箱宽度三车最小;地板高度介于SU7和007之间,驾驶位坐姿不能降到很低,中控台低矮前方视野好,但高窗线设计导致侧方视野一般,后窗最小后视镜视野基本为零,靠大连屏上电子后视镜补偿,但电子后视镜HDR效果不够好,抗眩光能力一般,夜间受后方车辆灯光影响白茫茫一片完全看不清,夜晚实用性较差。座椅方面,三车中后排座舒适性最高,填充最厚实,坐垫延长且上翘,腿部有支撑,靠背角度标准状态即为三车最躺,还可通过手动调节进一步后躺,但头部空间很一般;前排坐垫长度还行,但取消了LS6上的前排坐垫手动延长腿托;硬伤是全面继承了泛亚设计中心的美系车积弊,副驾座椅可调节选项是三车中最少的,仅前后、靠背角度4向调节,无法调节高低,后排中间座位取消了头枕,完全放弃第5位乘客的追尾碰撞安全,属于长板很长短板很短类型。内饰用料、做工国产20万价位平均以下水准,三车最差;软包部分大量采用细节不佳的PVC或搪塑材质,真皮覆盖比例偏少,质感偏硬(不过保留了粒面);各种拨杆、按键质感三车最差,尤其是转向灯拨杆完全是电子开关,没有明确的段落感,不会自动回位,手感非常奇怪且难以适应,车窗升降按键塑料感强且松旷;氛围灯,就前门拉手处两条,又短又暗,如有;唯一后排不带加热的车型。驾驶性方面,电门踏板阻尼较强、刹车踏板阻尼较弱,但总体比例感较好,稍弱于SU7但比007强不少;动能回收和过零扭矩调校很舒适线性,只不过没有强动能回收模式。操控性值得一说,对照SU7仍然分两个维度来分析,转向维度,标配半幅Yat巡航方向盘,配合买菜转向比,这半截子玩意我就没法评价回正力度、转向阻尼的随速随角度增益情况了,在操控取向的轿跑身上就属于脑C设计。底盘维度,所谓黑科技键盘值拉满,但要我说就后轮转向对市区调头灵活性和高速变道稳定性有增益,其余所谓蟹行模式、平移出库目前根本就不在量产车上开放,媒体试驾会上做出那些夸张动作的都是特调的后轮转角30度的前瞻工程车,量产车后轮转角只有12度;不过这个底盘调校水平还真有两下子,整体类似别克君威GS但前悬会明显更强,偏向于凯迪、别克(欧宝)在欧洲设计的性能车风格,整体感非常强,过滤路面井盖、坑洞、接缝的动作非常细微车身极为平稳,和SU7的欧系性能车调校各有千秋,属于个性不同,但整体水平都能排入同价位前三;不足之处也有,那就是后悬整体滤震质感不如前悬。乘坐舒适性和NVH方面,整车双层声学玻璃,环境隔音三车最佳,但胎噪、动总噪音控制一般,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悬挂作动时的声音偏脆偏单薄,加速时电机噪音很明显会通过后轮拱传递进来;后排NVH和前排有明显落差,原因就是L6三车中唯一的两厢掀背结构,后备箱无隔断,胎噪和后电机噪音会直接传递到后排乘客耳边,结合三车中最舒适的后排座椅,后排乘客体验感较为割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