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用户9628569547072
宋Ldmi对位的就是宋plus dmi,宋plus ev定位上就是海狮06ev,只不过宋plus ev是油改电,所以轴距小,看起来属于5.5。至于王朝网那边SUV只有对标海洋网05序列的元plus和07序列的宋Lev,对标06序列的纯电SUV王朝网是没有。,按之前比亚迪纯电车,在轴距2820的情况下,正常车长应该是海豹06GT那样,最多就秦L、海豹06ev那样的长度,但是实际居然长:4810,宽:1920。这车身长宽比起海狮07ev都没差距(海狮07ev长4830宽1925轴距2930)看来只要ev和dmi同时发布的车型,车长宽都会靠dmi侧设计。确实相对而言,宋Ldmi的纯电车型,也就是王朝网的纯电车型应该会更令人期待,单独发布的纯电车型都是更小的车长更大的轴距,这种才是完全的纯电平台。
那海狮07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那海狮07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海狮05ev是十二合一电驱吗?
提问海狮05顶配为何不跟秦L一样装hud?
只能自定义车位
提问为什么升级后我的ads3.2没有这个地图服务?
更新了发现还是花瓣地图,很讨厌这个设定
怎么做到的?
别的车的车机都有,而且在应用市场里也没有下载的
提问阿维塔车机怎么用u盘安装app?
提问阿维塔07起步时为什么挂d挡直接激活了lcc?
提问车机空调设置了自动除雾不能保存,下次启动又要重新打开,为什么?
在车机空调设置里设置了自动除雾,下次启动后又要重新设置,你们有这情况吗?
15瓦功率还是太小
买了个钥匙套,结果发现带套了就不能无线充电,不带套又容易刮伤,好烦!
提问买了1万的城区智驾包后多久能开通?
坐标长沙,展厅里连我在内当天有6台07提车,2纯电4增程,多数是岩灰色
大家预计何时排到你自己
买充电枪的说充电速度只有3.5千瓦?
网上买的开关贴
#阿维塔07# 自上市以来,市场反应火爆 国庆期间阿维塔 07 定单量每天均突破一千,最后一天更是创历史新高 在后台收到许多塔迷的延长限时权益需求 小塔主打一个听劝 即日起国庆限时权益延续一周 还增加 Pro 版和 Max 版 21 英寸轮毂的五折选配限时权益,新老用户同享
7天了,数据是多少?
就是如果你喝酒后要请代驾,代驾开车很难短时间适应
如果现在下单等交付时是改了充电的车吗?还是要等改了之后再下单?
阿维塔 9 月交付 4537 台,同比增长 47%
我一直都跟身边所有朋友私用车(区别与公(司)用车)不要买空气悬挂,因为空气弹簧这个东西,他是有寿命且贵的,他的寿命不在于多少公里,在于多少年,6-8年最多不超过10年,基本上所有空气弹簧都会漏气,下面是张空气弹簧的结构图,看到中间那个东西名字没?“橡胶空气弹簧”,橡胶这个东西,他到时间就会老化,跟你使用不使用都没关系,用的多会加速,用的少他也不能撑的更久。 为什么私用车不建议搞这个呢,当然是因为贵,普通的悬挂就是个弹簧,换一下便宜的几十都有,贵的几百,赛用的也就几千一套。空悬基本没有万以内的,别说以后会便宜,那我还说以后普通悬挂更便宜了呢,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正常市区开,一年一万来公里,普通悬挂的弹簧开15年,20年都不会坏的,而空悬,撑过8年就谢天谢地了,撑过10年就祖上积德了。前阵不就有网友爆料享界s9行驶401公里后空悬塌了
还是观望到月底?
提问阿维塔07有免息贷款政策吗?
按常理,纯电应该比增程贵2万左右,所以增程再降1万有可能
不用加钱
同样是增程版,阿维塔07max只要23.99万,还是192线激光雷达
朱荣华官宣下个月阿维塔12出增程版,12纯电的价格是26万起,增程版起价肯定要再降2-3万,那么定位低于12的阿维塔07起价不可能比12还高吧
不超过23万就行
第一,目前阿维塔的定价体系,前两个产品是25—30万区,阿维塔07的价格肯定是要低于25万,如果是在六七月份,阿维塔07还可能想要定在23.99万,那到了9月份可能不得不把价格定到22万以下,所以,21.99万是大概率事件(小订不是3000抵5000么,如果21.99实际价格也就是21.69)。第二,现在的汽车市场很卷,任何一个车企都不想巨亏,对于阿维塔而言,阿维塔07的价格只要打入22万这台车就有可能成为爆款,而高于23万,可能就直接把一群人推走了。第三,阿维塔07的驾驶感符合20万+的定位,但是超过23就缺少性价比了。所以,阿维塔这次能不能成,就看价格了。
估计是紫色和绿色
好像是岩灰,但是和实际的岩灰色试驾车又不同
阿维塔07这次取消预售直接上市的做法其实蛮有意思的,这应该不是阿维塔想要开创新能源车企免预售的新道路,而是阿维塔07实实在在在官网。就其定位来看,阿维塔07的直接竞争对手还真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乐道L60、极氪7X和新款智己LS6以外,在售的特斯拉Model Y、星纪元ET、问界M5、理想L6、岚图FREE、比亚迪宋L EV、比亚迪海狮07 EV、极越01甚至昊铂HT都算是阿维塔07的竞争对手。上述车型指导价均在18-30万元区间,动力形式纯电、增程以及插混都有,尺寸方面也和阿维塔07大差不差,而智驾方面更是不乏搭载华为ADS 3.0高阶智驾系统的新问界M5、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极氪7X和智己LS6,竞争对手可以说实力都不弱。而在价格方面,乐道L60、极氪7X以及新款智己LS6都已经拿出相当的诚意,乐道L60、极氪7X、新款智己LS6的起步价实际上都已经低于或者与同级别的轿车价格持平,卷得非常厉害,这样一来给到阿维塔07的压力就非常非常大了。 学。最后大胆预测一手,阿维塔07增程后驱无ADS 3.0版起售价20.59万元,如果标配ADS 3.0起售价21.69,纯电后驱版起售价22.29万元有ADS 3.0 23万出头。如果阿维塔07价格大幅高出这个预测价格也很正常,毕竟阿维塔有自己的定价准则,而市场也有自己的销量法则。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如果现在买了阿维塔07,到时候能否升级到华为L5级智驾?
销售的消息,还没确定
提问阿维塔07有必要选装空悬吗?
如果第一次发布没有把人气带起来,就黄了。正面例子是小米汽车,反面如小鹏G9,智界S7,第一次发布没打响人气,后面再来二次发布会就没热度了。阿维塔要吸取教训啊!
提问隔壁智界s7预售26要起,会影响07吗?
真的吗?
提问事故双闪灯开关在哪?
本人十年老司机,行程几十万公里,本身是极氪、领克、传祺、丰田车主并长期驾驶。其他外国车开过的包括BMW、路虎、奥迪、大众、雪铁龙、别克、雪佛兰等等,中国车开过的包括理想、问界、阿维塔、小米、比亚迪混动、奇瑞星图、零跑、东风奕派、深蓝等等。自驾旅游过全国几乎所有路况,经历过包括城市、郊区、农村、丛林、沙漠、河滩、草原、雪山、封闭道路等等环境,也经历过夜间、雨雪、大雾、路面结冰、淹水等恶劣天气。 享界s9这个车我去开了,底盘真的是一塌糊涂,底盘左右晃动、遇坑没有支撑、抛跳感强烈、方向鸡贼、大车感强烈,唯一优点是过减速带震动是我开过车里面最柔和,除此之外一无是处。对比鸿蒙智行自己,不仅连问界m9的边都摸不到,连跟m5比起来都远远落后。如果跟国产车c级车比,我以前有一台17年的传奇ga8,这车底盘完全不如ga8,那台车在17年就只卖17万。如果跟国外车比,让我联想起老别克、老克莱斯勒那一代忽忽悠悠的美国车,跟30年前的林荫大道、克莱斯勒、大捷龙、荣御这些车一个水平,今天的合资车来看,我能想到的也就途昂/q6那难以形容的糟糕底盘课余跟享界来比烂了。 是底盘硬件问题吗?不是,底盘本身硬件水平比m7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大家都知道m7源自东风小康一款十五万的车,但是m7就通过调教尽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驾驶感受,而说实话s9开起来感觉是比m7的水平还差的。 袁启聪的批评已经相当克制了,要我来评价,这个底盘是不及格、垃圾。
售价,续航都不如
提问阿维塔为什么全系都不配HUD?深蓝都有
提问阿维塔昨天发布的昆仑增程技术啥是不是比问界的好?
提问阿维塔07,智界r7,问界新m5三选一
提问阿维塔07和智界r7同时上市,选哪个?
大众网记者 毛道光 毕筱涵 青岛报道 买新车本是件开心事,没承想却成了件糟心事! 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向“大众网快快帮”栏目求助,自己在6月份购买了一辆问界M5汽车,提车仅一周,驾车走高速回日照老家时,车机突然死机重启,仪表盘一度黑屏,导致车辆突然降速险些酿成事故。为此,张先生向AITO授权用户中心·重庆南路店提出退车申请,可等待一周未见到检测报告,对方也拒绝为其退车退款。张先生既不敢再开这辆问界M5汽车,又没办法解决他的烦恼,非常希望得到《大众网快快帮》栏目组的帮助。 张先生出事故的问界M5汽车 据张先生回忆,今年6月份,他在华为商城APP订购了一辆问界M5汽车,所有手续办下来花了近29.7万元,作为日常工作通勤使用。6月22日他将车从AITO授权用户中心·重庆南路店提走,6月30日,他驾车带着父亲返回日照老家,原本在高速路上开得十分顺畅,车速也一直保持在120km/h,谁料车机突然死机,仪表盘不断重启,整个中控屏幕全黑,导致车辆失控,整个过程持续了5分钟左右。由于事发突然,张先生先是心头一颤,随后又迅速冷静下来,赶紧将车安全停靠在应急车道。车辆停下来后,他又紧急联系了4S店处理,将故障车辆拖回检测。 “我现在再也不敢开这辆车了,已经给我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谈到这次惊魂的经历,张先生非常后怕,“幸亏当时没有开智能驾驶模式,如果开了智能驾驶,现在可能就看不到我了。当时我父亲也在车上,经历这一下,当场就头晕胸闷不敢走路了,回家以后也是好几天吃不进去饭。 ” 经过几天回厂检修,4S店工作人员表示,故障是由车机U盘导致,并提出给予张先生价值2000元的汽车用品作为赔偿。只有口头说明,也不出具检测报告,对于这种回应的方式,张先生难以接受。“就算他们把所有东西修好了,我也不敢再开了,在我心里的阴影不可能被磨灭掉。”张先生心有余悸地说。
提问7月智驾包涨价了,该马上下单了吗?
提问M5是后娘养的吗?
提问目前已交付的有天青蓝的吗?
提问新m5能不能付费升级192线激光雷达?
提问阿维塔07要是和问界m5一个价,你买哪个?
换了增程汽车,才明白的3个真相:句句属实,字字扎心! 鹊桥不知归路 2024-05-08 22:09江西 关注 增程汽车在很多人眼中,一直是”完美的代名词“。 因为相对纯电而言,续航更优秀;相对插混来说,结构又更简单——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现实真有这么完美吗? 一位朋友换了增程汽车以后,才明白了3个真相,可以说是”句句属实,字字扎心“。 在没搞懂这些事情以前,最好谨慎购买。 首先,如果没有家充设施,最好别买增程汽车。 关于这一点,简直是血的教训。 大部分购买了增程汽车,很快就急于转手的车主——几乎都是倒在这个阻点面前。 因为增程的电气结构简单,耗电量较大,没有家充的情况下,充电速度会很频繁。 这可不是瞎说,以理想l7和小鹏g9为例,前者的平均电耗是后者的1.5倍,就说离谱不离谱。 这也意味着,一个标称200纯电续航的增程汽车,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只能跑150公里,有时甚至更少。 想象一下,别人纯电汽车1-2周才充一次电,你2-3天就需充电了——每次还要跑很远,这无疑是一种困扰。 此外,不仅仅是充电频率问题,增程汽车的充电效率也较低。 以理想L7为例,即使是在品牌自营的充电桩上,充电功率也只有50-60kW,相较于纯电汽车平均120kW的充电功率,其差距显而易见。 如果是在超级充电桩上,这种差异更为明显。 因为配备800V高压系统的纯电汽车,通常只需20分钟便可充电完成;而增程汽车,则需要1小时的样子。 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在没有家充的情况下,购入增程汽车,往往会后悔。 02 少跑长途别买。 毕竟,“增程增程”,它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解决纯电汽车,目前续航不足的问题。 如果长途跑的少,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在城市转悠,那还真不如购买纯电汽车。 当然,千金“难买我高兴”,将增程当纯电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但这么干,真的很不划算:毕竟,长期不用增程器,这个部件的也许会老化,可靠性降低。 届时,万一出现了故障,维修起来,也会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退一万步谈,就算你运气很好,绝不至于出问题——但日常维保,也不可能放着燃油系统不管,不是吗? 所以,还是更理性一些,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况且,现在的纯电汽车,早已今非昔比:某种程度上来看,跑高速也不是难题! 以小米su7、小鹏g6、智己ls6…等车型为例,中高配的续航都超过了700公里。 就算续航打折,长途跑个450-500公里其实问题不大。 如果再去结合800v高压充电技术,往往更加轻松了:毕竟,跑个400公里,休息20分钟也很正常——此时,刚好去充个电,就可以重新出发了。 03 过于节省别买 直白地说,如果考虑购买增程汽车,经济性当然重要,但切勿过分追求节省。 毕竟,增程汽车仍需烧油,你的油箱不能仅仅作为摆设——时时刻刻的都想着充电。 虽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理智可能会促使你认为“反正不急用车,不如再充一会电”。 但千万不要这么想,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也会忍不住想找充电桩。 这可不是开玩笑,有时往服务区一撇: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反而是增程或混动车型在排队充电。 明明清楚,这类汽车的充电速度并不快,纯电续航也相对较短——依旧这么干,不是自寻烦恼吗? 说白了就是真要这么节省,就不该卖增程汽车。 因为它虽然有电车和油车的优势,但也继承两者的劣势:燃油系统和电力系统,都需要维护保养。 而且,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其故障率也高于纯油车和纯电车。 在这样的前提下,维修和维保费用,往往不会低。 因此,如果这么在意经济性,还不如继续纯油,或者直接纯电来得痛快。 大众甲壳虫 点击了解最新报价 总的来说就是,关于选用增程汽车这件事,和我们的人生很像——那即是,根本没有完美的选择。 说白了就是,巷子里的猫,很自由却没有归宿;围墙里的狗,有归宿终身都得低头。 无论选择,买车这件事,背后都会有遗憾。 所以,还是要做好取舍,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做抉择。 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后悔了,不是吗?
提问M7门打不开源于降本增效???
提问M7门打不开是因为降本增效,m5会不会也?
问界M7在山西发生事故,这在网上引起舆论风潮,我也非常关注,说点我自己的感受: 1.发生重大事故,家属非常难过,她有一些疑问,甚至有一些指责,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应该苛责她,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望她理性的表达,这是苛求。因此即使是支持华为的花粉们,也不要过度指责受害者家属,这很容易引起对立的情绪,被人利用。相对比较公正的媒体,也不要放大家属的声音,家属在悲痛的时候,她的疑问和指责是正常的,对于事故的认定,必须是科学的检测报告。当然有新媒体想趁机搞事,也非常正常,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 2.有人想指责华为的公关应对,以我几十年媒体经验理解,这样重大的事,不是用点公关应对技巧,做点快速反应就可以解决的。这个事故能掩盖吗?事故是什么情况,造成的原因是什么?都不够清楚,就一味的公关应对。这是对死者的轻视,也是不尊重事实。华为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家属,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华为一定会面对巨大的與论冲击,那也只能自己担着。 3.有人说这说明新能源车也并不安全。我看说这句话就说明他心目中也还是认为新能源车更安全。每年中国会发生几十万起道路交通事故,会造成4~5万人死亡,可以说这样的事故是经常发生的,主要也是燃油车。智能汽车会不会做到完全避免道路交通事故?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只是目前我们还做不到。智能汽车要做到在设计上,在技术能力上,不断的提升安全机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天一辆燃油车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大家会习以为常,一辆智能汽车这样的情况,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说明大家对于智能汽车的安全要求提升了,实际情况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更高。 4.不管责任认定的情况如何,即使事故的责任在驾驶人,华为也会下大力气去反思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应该不应该给车全系列安装智驾系统,有更强大的安全机制,隐形把手的设计有无必要?在发生碰撞以后开门的处理机制。有一些就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解决,这些确实没办法让研发人员先前预判,但是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建立新机制解决。出现这样的重大事故令人遗憾,但是对于智能汽车这不仅仅是一次教训,也会通过这样血的教训,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向不发生事故的方向发展。 5.我相信有些企业或是自媒体会抓住这个机会,将其炒大。对企业而言,如果这么做,有一天也可能反噬自己,汽车这样的产品都有可能会出问题,绝不可能有任何人打包票说我永远不会出问题。对于自媒体而言,怎么表演大家都看在眼里,总有一天你会收获该收获的。
全新问界M5上市之后带来不少话题,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24.98万元起售价是否偏高;笔者认为该售价是偏高的,哪怕其增加了激光雷达这项配置。 如果只看激光雷达的话,小鹏G6世纪售价已经低至20.99万元的长续航MAX版本配备了双激光雷达,其与问界M5同为中型车;智己LS6全系标配一个激光雷达,起售价是22.99万元,实际售价还能低一些。 以这两台车为参考,问界M5的激光雷达还有特别的吸引力吗? 图1:小鹏G6 图2:智己LS6 不过有些汽车爱好者认为拿这两台车做对比是不合理的,因为售价24.98万元的问界M5后驱版是插电增程汽车,而上述两车均为纯电动车;那就不妨来看一看同为中型插电增程车的零跑C10旗舰版,其配备了激光雷达,同时使用了高通骁龙8295芯片,这个芯片的运算力是麒麟990A的数倍之高!而这台车的售价不过是16.58万元,并且也有140公里(WLTC工况测试值)的纯电续航里程。 所以问界M5的定价确实令人感觉偏高,虽然问界M5有华为的品牌光环,可是一个打造出的产品性价比不够高的自主品牌也没有什么值得过度解读。 同价对比 问界M5的起售价是24.98万元,有趣的是上市不久的理想L6起售价也是24.98万元;只不过理想L6低配版没有配备激光雷达,只有27.98万元的版本配备,而更为巧合的是新款问界M5插电增程高配版的售价也是27.98万元,这样的定价似乎是在说明理想L6是问界M5的竞品,然而这两台车根本不是同级车,问界M7才是理想L6的竞品。 来看基础参数对比: 问界M5,车身尺寸为4785*1930*1620毫米,轴距2880毫米 理想L6,车身尺寸为4925*1960*1735毫米,轴距2920毫米 问界M5的车长和轴距均属于中型车,理想L6的标准则属于中大型车;其实问界M7才是理想L6的竞品,给问界M5定出与理想L6增程版相同的售价也改变不了客观事实。 通过车身尺寸的对比可以得出问界M5在空间上没有优势,不过其最大的劣势还是驱动系统;低配版问界M5是后驱,动力储备为200kW/360N·m,百公里加速成绩是7.1秒。只有27.98万元的版本才是四驱,动力储备为365kW/675N·m,破百只需要4.3秒。 可是24.98万元的理想L6已经是四驱,该车全系四驱,其动力储备为300kW/529N·m,动力比问界M5弱一些但破百也只要5.4秒。 那么同样以24.98万元的预算去选车,是选有一个激光雷达的后驱中型SUV,还是选没有配备激光雷的四驱中大型SUV呢?或许激光雷达还没有那么高的价值。至于27.98万元的版本对比结果已经很清晰,同样有激光雷达,理想L6有空间的优势,问界M5的加速略有优势但悬殊并不大。 结语: 新款问界M5的定价不止存在起售价与问界M7相同的特点,作为中型增程SUV的起售价高于竞品过多,零跑C10是现阶段后驱中型增程SUV的定价参考;而理想L6则是四驱中大型增程SUV的定价参考;问界M5的定价策略大有些“以小博大”或“升维打击”的感觉,可是面向自主品牌的汽车消费者往往是理性多于感性,情感牌偶尔打一打还能起到作用,用久了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新款问界M5客观上的竞争力不高。 其所谓的“1W+”的订单最终能交付出多少只有拭目以待,其销量增幅想来不会很大
1.常州提车一小时抛锚,售后检测电池温控烧坏了2.提车两天油门异响无法启动路上抛锚,维权视频被下架 3.二十五万粉丝up主停车场门口抛锚 4.提车10天低压故障无法上路 5.昨晚直播抛锚,3万人直播观看 6.提示高压电池有自燃风险让赶紧撤离 全都是有图有真相真实记录 我不做主观评价 某些粉丝要骂就骂谁第一手把这些故障发网上的,我只是汇总只展示我看到的 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我不确定 像其他导航失灵车门突然打开之类的小问题就不讨论了 光讨论讨论这个抛锚率 目前记录的上险量一千多加两千多,这周销量还没出,如果按这周三千算,6000辆里最少6辆抛锚,千分之一的抛锚故障率算不算正常
提问为什么没有松霜绿了?最喜欢配色
提问新款问界M5没有松霜绿版了吗?
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会有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但这并不是坏事,只要保持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不要去补贴,扶持在正常市场竞争中自然淘汰的尾部企业,反而是挤压落后产能出局的机会,市场需求是100,市场供给是105,才能让尾部的5%落后产能淘汰掉。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市场一直需求大于供给,永远没有过剩,所有的企业都能赚钱,那么尾部的那些不思进取,质量低劣,产品力低下,员工薪资水平低的企业就仍旧能够存活,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卖破坏消费者的体验,甚至危及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往国外卖还更会破坏中国制造的声誉。 我县城老家居住地出来的一条街上就有一个卖水果的中年妇女,长期缺斤少两,被人发现后还会辱骂买家,然后这么多年了就是没有被淘汰,今年春节回去还在那里买水果,其结果受害的就是县城的消费者。 在对新能源总需求长期仍然增长的情况下,在阶段性的过剩导致落后产能淘汰出清后,中国制造的水平会更加上一个层次,而优秀企业的份额利润都会增加。 市场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是华为技术加持的问界,其2024年3月的销量中,共计31727辆里面M9为6243辆,新M7为24598辆,而M5只卖出了几百辆,M5曾经也是主力销售车型,充分说明产品竞争力差,就会被市场淘汰。
不是吗?
25-30万,M5,S7 28-33万,M6 30-35万,M7 35-45万,M8,S9 45-55万,M9 55万以上,非凡M9,D9 很多人都幻想M5能降到20万,再出个M3能降到20万以下,我觉得没意义。华为的牌很清楚。智选不做25万以下,25万的pro是起步价,带低阶智驾,30万的MAX是高阶智驾起步价。 为什么不能靠降价去催销量,因为每个价位的市场都有那么大,你降价无非放弃了高利润市场,去抢低利润市场,这样只会降低品牌调性,说明自己无能。就像50万+的市场每年有60万,基本被pbb把持,你降到50万以下,只能是自己认怂。其实30万+以后才是真正的蓝海市场。为什么?在国内电动化大势所趋,5年内新能源渗透率肯定要突破90%,而bba们是无力搞电动化的,更关键的是特斯拉30万以上市场也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高端汽车市场其实比手机市场更蓝海,手机高端有苹果保持着短期内谁也撼动不了。而最多5年少则两三年之内bba们就要让出大块的高端市场。这个时候就看谁接得上。 按照手机市场的调性,华为要在高端占1/3~1/2的份额。那45万以上市场80万,M9加D9要拿下27万,35-45市场120万,M8和S9要拿下40万,30-35万市场120万,M7和M6拿下40万,25-30万市场160万,M5和S7拿下53万,合计160万,拿不下就是战略目标没实际,大嘴要继续努力。
问界M5车质网单子平台投诉比例已经从23年的万分之20多上升到万分之100多了,马上还会继续增长 https://m.hupu.com/bbs-share/625332180.html?share=share&euid=187218779044280&cid=100835366
提问M5的是不是不太好,容易坏?
提问宋L,领克08,极氪007,极越01,智己s7,都比m5便宜,成本贵在哪?
提问选比亚迪宋L还是m5改款?
新款问界m7前防撞梁覆盖率在同级竞品测试3款车中垫底,溃缩吸能能力甚至比长安Univ这种十几万的车都不如。
最新消息,艹老师和孙少军今天都发微博说有可能会鸽。小改诚意不足又拉不下身降价,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犹如打水漂,不如不出,回炉重造。
青春版减配,主攻20-50万价位
提问问界M5的后备箱是铁质的吗?
第一:智驾包的原价一直都是36000元,而且华为车bu与华为终端是两个独立分开结算的公司,不管是问界还是智界,华为车bu在出货时,一直都是按照36000来结算的,至于为啥到了消费者手里有权益优惠,那是因为华为终端公司在补贴消费者,m5,m7,智界s7在12月31日前所有权益拿到只需要3000元,问界m9是18000,这里面的33000与18000的差价是华为终端把钱给了华为车bu。 就为了更好的卖车以及给消费者争取这些权益,余总在内部,终端与车bu之间谈判很多次了。不患寡而患不均,部分m9用户即使不差钱,心理对这个权益区别对待也是不爽的,而华为也已经高度重视这个事,未来所有车智驾的权益保持同步是大概率事件!也许很快就会调整政策。 即使华为车bu一直按照36000原价在卖智驾包,华为车bu也一直在超级亏损,因为过去投入的研发成本太高了,需要至少百万辆级大量出货才能回本!华为车bu一直按照36000出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涉及到他的估值!华为车bu未来是要独立出去成立合资公司的! 为什么问界m9智驾包权益少,因为问界m9本来定价是48.98起的,是市场太卷了,以及塞力斯暂时没有品牌号召力最终定价才便宜两万,实际上问界m9的成本相当高,那些黑科技研发成本太高了,什么bba保时捷之类的可以靠品牌溢价赚大量钱,问界m9的实际溢价比他们低多了,问界m9几乎没有品牌溢价,只有科技溢价!搭上华为这个靠山,只是让国产车能在这个价位卖出去了,但并没有高溢价!问界m9实际上是性价比豪车!想达到既能卖出去,还能高溢价,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品牌长期的塑造! 第二:从明年1月1号开始,华为智驾包全系车辆价格调整为26000元,削减了权益,我看有伙伴说,未来还会再降价,我可以100%肯定的告诉你,绝不可能再降价! 1,华为终端难以承受长期过量的补贴,成本这么高的大杀器不可能长期卖白菜价,它不是慈善机构。 2,春节前推送的全国能都开的智驾包进行了质变级别的大幅度升级! 3,明年底华为会升级到ads3.0,完全l4级别的智能驾驶!此后不但不会再降价,且2025年就会恢复到原价36000!原因就是升级幅度大,体验独一档遥遥领先!随着搭载了更多智驾车辆口碑的传播,权益只会越来越少! 第三:目前的智驾包是终生跟随车辆的!软件层面可以终生免费迭代升级!跟随人的智驾包,华为内部也在研究方案! 根据我掌握到的消息,问界与智界目前的车辆上的激光雷达,mdc中央算力平台,这些硬件完全可以支撑到软件迭代三次,也就是ads2.0,ads3.0,ads4.0。 华为ads2.0是23年4月16日推出,计划24年底推出ads3.0,那么一个大版本迭代时间为20个月,等到ads5.0出来,差不多就是五年之后。到了ads5.0及之后,已经无限接近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了,那时候车辆上的算力硬件已经支撑不了,这个肯定是需要付费更换的!软件可以免费,硬件不可能免费!
关于华为ads智驾未来权益以及迭代规划情况,我了解的比较深入,给大家汇总下: 第一:智驾包的原价一直都是36000元,而且华为车bu与华为终端是两个独立分开结算的公司,不管是问界还是智界,华为车bu在出货时,一直都是按照36000来结算的,至于为啥到了消费者手里有权益优惠,那是因为华为终端公司在补贴消费者,m5,m7,智界s7在12月31日前所有权益拿到只需要3000元,问界m9是18000,这里面的33000与18000的差价是华为终端把钱给了华为车bu。 就为了更好的卖车以及给消费者争取这些权益,余总在内部,终端与车bu之间谈判很多次了。不患寡而患不均,部分m9用户即使不差钱,心理对这个权益区别对待也是不爽的,而华为也已经高度重视这个事,未来所有车智驾的权益保持同步是大概率事件!也许很快就会调整政策。 即使华为车bu一直按照36000原价在卖智驾包,华为车bu也一直在超级亏损,因为过去投入的研发成本太高了,需要至少百万辆级大量出货才能回本!华为车bu一直按照36000出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涉及到他的估值!华为车bu未来是要独立出去成立合资公司的! 为什么问界m9智驾包权益少,因为问界m9本来定价是48.98起的,是市场太卷了,以及塞力斯暂时没有品牌号召力最终定价才便宜两万,实际上问界m9的成本相当高,那些黑科技研发成本太高了,什么bba保时捷之类的可以靠品牌溢价赚大量钱,问界m9的实际溢价比他们低多了,问界m9几乎没有品牌溢价,只有科技溢价!搭上华为这个靠山,只是让国产车能在这个价位卖出去了,但并没有高溢价!问界m9实际上是性价比豪车!想达到既能卖出去,还能高溢价,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品牌长期的塑造! 第二:从明年1月1号开始,华为智驾包全系车辆价格调整为26000元,削减了权益,我看有伙伴说,未来还会再降价,我可以100%肯定的告诉你,绝不可能再降价! 1,华为终端难以承受长期过量的补贴,成本这么高的大杀器不可能长期卖白菜价,它不是慈善机构。 2,春节前推送的全国能都开的智驾包进行了质变级别的大幅度升级! 3,明年底华为会升级到ads3.0,完全l4级别的智能驾驶!此后不但不会再降价,且2025年就会恢复到原价36000!原因就是升级幅度大,体验独一档遥遥领先!随着搭载了更多智驾车辆口碑的传播,权益只会越来越少! 第三:目前的智驾包是终生跟随车辆的!软件层面可以终生免费迭代升级!跟随人的智驾包,华为内部也在研究方案! 根据我掌握到的消息,问界与智界目前的车辆上的激光雷达,mdc中央算力平台,这些硬件完全可以支撑到软件迭代三次,也就是ads2.0,ads3.0,ads4.0。 华为ads2.0是23年4月16日推出,计划24年底推出ads3.0,那么一个大版本迭代时间为20个月,等到ads5.0出来,差不多就是五年之后。到了ads5.0及之后,已经无限接近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了,那时候车辆上的算力硬件已经支撑不了,这个肯定是需要付费更换的!软件可以免费,硬件不可能免费!
在12月26日,华为在深圳举办了问界M9的发布会。这次发布的问界M9分为了纯电和增程两款车型,起售价在46.98万元,门槛可谓是制定得非常高。在发布会上,余承东还表示,这是千万以内最好的SUV,马路上能看到的最强大的SUV。而为了给新车造势,他还将AITO问界更名HUAWEI问界,想要借华为品牌的东风。 在一次采访中,余承东就透露称HUAWEI问界市华为生态汽车品牌,也是还未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余承东的大嘴,也可谓是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特别是HUAWEI问界的更名,在当时更是引起了很大的猜想,很多人都猜测华为是否要下场造车了,为此,任正非还专门签署了不造车的协议,以平息舆论。 余承东在问界M9的发布会中,也是夸下海口,但实际情况如何,那就有待时间的检验了。本身问界系列的车型,技术都是来源于华为,汽车则是由塞力斯也就是小康来代工。汽车的产品质量管控,也是由华为来负责。但很明显,华为在汽车领域是一个新人,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是有待商榷的。另外就是对于小康来说,他们虽然已经造车多年,但是基本停留在一个低端的路线,并且他们也一直没有打下质量出色的标签。本身旗下的品牌,还有着很多的产品质量投诉。 现在新推出的问界M9,也是由塞力斯打造,让人不禁担忧它的品控。问界M9,可以说是AITO问界迄今为止推出的规格级别最高的车型,他们也是想要凭借这款车型来冲击中高端市场。问界M9是基于全新的豪华D级平台打造,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而值得注意的是,问界M9的智能灯光系统,在这一方面,华为做得很酷炫。但这一功能的存在,有时也显得很多余,实用价值还有待检验。 智能座舱方面,这是华为的强项,在华为的赋能下,问界M9足足领先了同行一代的水平,全车拥有10块屏幕,塑造出了一个空间智能的新标杆。此外,华为开发的临境抬头显示系统也被装上了这辆车,科技感这块是拉满,也给车内乘客带来了不错的体验。但一辆车,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乘坐舒适性,这一点无疑是问界的弱项。 在安全性上,问界M9也是下足了功夫。被动安全方面,问界M9采用了超强的玄武车身,通过八横五纵的结构设计,以及一体化压铸工艺和热成型钢材的运用,铸造出了一个强大的车身结构。主动安全方面,得益于华为ADS 2.0,让其自动刹停速度最高达到了122km/h。但实际的表现,也是有待考证的。毕竟问界的前几款车型,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相较于同级车型,表现也是有着很大的不足。 总体来看,问界M9现在展示的性能参数,可谓是非常的豪华。但要说它能够重新定义千万元内最好的智能旗舰SUV,那还真的是言之过早。纵观问界这几年推出的车型,也是问题频发,这次问界直接冲击50级的市场,很可能是碰得头破血流。 在问界车辆刚出来那会儿,凭借着华为光环的加持。在22年问界的销量也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但经过一年时间的狂飙后,消费者也逐渐冷静下来,到了今年,问界销量更是踩下了急刹车。今年问界销量已经出现了两连跌,这除了是因为当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之外,也是因为问界本身存在的问题,在销售出大量车型之后逐渐的暴露了出来。到了当下问界M9,赛力斯原本存在的问题都很有可能在其身上暴露出来,届时对于问界M9来说,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这也是因为问界本身并不制造汽车,它采用的合作模式,是联合华为和赛力斯来打造他们的汽车,其中华为负责汽车的软件和渠道,赛力斯则是负责车辆的制造。赛力斯原身是东风小康,早期是生产微卡和面包车起家。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就很难把控产品的质量。并且塞力斯本身的制造能力就很低端,突然让其生产高端车型,就很容易出问题。就比如问界M7,定位比M9低,但也是问题多多。 在问界M7上市之后,一些专业测试机构对其进行测试时,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问界M7在25%偏置碰撞之后,A柱和车顶的连接部位就疑似发生了变形,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意味着车身框架无法给车内乘客带来足够的保护。最后,测试结束,问界M7在乘员仓上部入侵量和车辆机构这两项测试中,仅仅获得了A(良好)的评价,而竞争对手理想L9、领克09却是有着G(优秀)的评价。而售价仅有问界M9一半的长安UNI-K,也获得了G评价。 此外,之前的问界M5高温就停摆、碰撞断轴等问题,也让人们非常担心问界汽车的质量。除了质量问题,在品控方面,问界汽车问题也是很严重。异响都是稀松平常的事,还有一些做工的问题,非常影响驾乘体验。 互联网车企讲用户体验,却是只讲车机体验,企图用一个长板来掩盖其他的短板,并且还是不应该存在的短板,这是问界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自从和华为深度绑定之后,赛力斯就从过去的小品牌,发展到现在的知名品牌,销量也是接连攀升。但本身的问题不解决,在耀眼的成绩也只是空中楼阁。问界之后销量的暴跌,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